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被狗咬傷後應如何處理傷口?

人被狗咬傷後應如何處理傷口?

人被狗咬傷後應如何處理傷口?

早期的傷口處理極為重要。人被咬傷後應及時以20%肥皂水充分地清洗傷口,並不斷擦拭。傷口較深者尚需用導管伸入,以肥皂水作持續灌注清洗。如有免疫血清,作皮試陰性後,可注入傷口底部和四周,傷口不宜縫合或包紮。

狂犬病毒的表現特徵:

狂犬病毒粒子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屬於彈狀病毒科彈狀病毒屬。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體。外形呈彈狀,核衣殼呈螺旋對稱,表面具有包膜,內含有單鏈RNA.病毒顆粒外有囊膜,內有核蛋白殼。囊膜的最外層有由糖蛋白構成的許多纖突,排列比較整齊,此突起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病毒含有5種主要蛋白(L、N、G、M1和M2)和2種微小蛋白(P40和P43)。L蛋白呈現轉錄作用;N蛋白是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核蛋白,是誘導狂犬病細胞免疫的主要成分,常用於狂犬病病毒的診斷、分類和流行病學研究;G蛋白是構成病毒表面纖突的糖蛋白,具有凝集紅細胞的特性,是狂犬病病毒與細胞受體結合的結構,在狂犬病病毒致病與免疫中起著關鍵作用;M1蛋白為特異性抗原,並與M2構成細胞表面抗原。

狂犬病的潛伏期:

一個人從遭到某種病原體的感染開始到表現出該種疾病的癥狀,這段時間叫作該種疾病的潛伏期。狂犬病的潛伏期一般是半個月到三個月,多數病例的潛伏期集中在30-90天,超過1年者不足1%,個別可以達到14年、19年。短於15天,超過1年以上者均為罕見,潛伏期在一年以內的可佔到總病例的99%以上。

人型狂犬病臨床表現可分為四期。

(1)潛伏期

平均約1~3個月,在潛伏期中感染者沒有任何癥狀。

(2)前驅期

感染者開始出現全身不適、發燒、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覺異常等癥狀。

(3)興奮期

患者各種癥狀達到頂峰,出現精神緊張、全身痙攣、幻覺、譫妄、怕光怕聲怕水怕風等癥狀因此狂犬病又被稱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為咽喉部的痙攣而窒息身亡。

(4)昏迷期

如果患者能夠渡過興奮期而僥倖活下來,就會進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種癥狀均不再明顯,大多數進入此期的患者最終衰竭而死。

狂犬病輔助檢查:

1.血象

白細胞總數12~30×109/L不等,中性粒細胞多在80%以上。

2.免疫學試驗

(1)熒光抗體檢查法:取病人唾液、咽部或氣管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及有神經元纖維的皮膚切片,用熒光抗體染色檢查狂犬病毒抗原。

(2)酶聯免疫技術檢測狂犬病毒抗原:可供快速診斷及流行病學之用。如病人能存活1周以上則中和試驗可見效價上升,曾經接種狂犬疫苗的患者,中和抗體須超過1:5000方可診斷為本病。

(3)病毒分離:病人唾液、腦脊液或死後腦組織混懸液可接種動物,分離病毒,經中和試驗鑒定可以確診,但陽性率較低。

(4)內基小體檢查:從死者腦組織印壓塗片或作病理切片,用染色鏡檢及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查內基小體,陽性率約70~80%.


狂犬病患者常見臨床特徵

1.前驅期或侵襲期 在興奮狀態出現之前,大多數患者有低熱、食欲不振、噁心、頭痛、倦怠、周身不適等,酷似「感冒」;繼而出現恐懼不安,對聲、光、風、痛等較敏感,並有喉嚨緊縮感。較有診斷意義的早期癥狀是傷口及其附近感覺異常,有麻、癢、痛及蟻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時刺激神經元所致,持續2~4日。

2.興奮期 患者逐漸進入高度興奮狀態,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怖、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

3.麻痹期 痙攣停止,患者逐漸安靜,但出現遲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為多見。眼肌、顏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口不能閉、面部缺少表情的等。 狂犬病的整個病程一般不超過6日,偶見超過10日者。此外,尚有已癱瘓為主要表現的「麻痹型」或「靜型」,也稱啞狂犬病,該型患者無興奮期及恐水現象,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咬傷處疼痛開始,繼而出現肢體軟弱、腹脹、共濟失調、肌肉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病程長達10日,最終因呼吸肌麻痹與延髓性麻痹而死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中公醫考小胖墩(gxysk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公醫考小胖墩 的精彩文章:

灸法的養生作用及注意事項

TAG:中公醫考小胖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