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十四節氣讀解之七雨水飲食:古人是怎樣將薺菜吃出詩意的?

二十四節氣讀解之七雨水飲食:古人是怎樣將薺菜吃出詩意的?

白瑋/文

作為當年的文科高考狀元,白居易不像李白那麼天生狂傲,也不像杜甫那樣半生苦悶,他活得胖乎乎的,相對悠閑自在。晚年蟄居在洛陽的時候,還時不時地「紅泥小火爐,能飲一杯無」,沒事就抿上兩口綠蟻小酒,過得局部相當快活。

每年的春天,他也愛吃薺菜,乘著酒意微醺,也會寫下一兩首關於薺菜的情趣小品,有詩為證:

溪中早春

唐 白居易

愛此天氣暖,來拂溪邊石。

一坐欲忘歸,暮禽聲嘖嘖。

蓬蒿隔桑棗,隱映煙火夕。

歸來問夜餐,家人烹薺麥。

在晴暖的早春里,他都把薺菜上升到了宵夜的悠閑高度——半夜歸家,保姆端上來一小碗嫩滑嫩滑的薺菜羹,想必這滋味肯定舒坦。

寫了一首,似乎還不過癮,於是,他又以春風為題,又賦詩一首,以表達他對薺菜的喜愛: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薺花榆莢深村裡,亦道春風為我來。

此時的薺菜已經過了嬌嫩時節,開出了潔白的小花,榆錢兒也綴滿鄉村榆樹的枝頭,暖洋洋的春風吹來,令人心情無限歡愉。

論起吃薺菜的情趣,當然也少不了人生姿勢更為豁達的蘇東坡。比起白居易來,蘇東坡的飲食情趣不落下風,而且,蘇東坡吃起各種吃食來,不但弄得滿地情趣,關鍵時不時地還喜歡自己親手上灶研發,烹制。有詩為證:

子由種菜久旱不生

宋 蘇軾

新春階下筍芽生,廚里霜虀倒舊罌。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春天即來,他就滿山遍野地跑著挖薺菜,而且,一定還要是野生的。采滿一大筐後,都來不及回到自己家裡煮食,還迫不及待地跑到人家僧廟的香積廚里,強行借用和尚的灶台煮上一鍋薺菜羹來吃。他對薺菜的評價是:

雖不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當年在貶官外放時,他充分發揚自己在美食領域的研發天賦,用薺菜、蘿蔔和粳米,攪乎在一起,不加任何調料,做成羹湯來吃。如此似乎還不盡興,於是,他又將薺菜和大米合在一起熬煮,做成了一道粥,並美其名曰:東坡羹。

這閑情,簡直要逆天。

不成想,到了南宋之時,這道東坡羹把另一位大詩人陸遊勾引得心猿意馬,難以忘懷,於是。自己也照著做了一回,在吃食完「東坡薺菜粥」之後,也賦詩一首曰:

薺糝芳甘妙絕倫,啜來恍然在峨岷。

蒓羹下豉知難敵,牛乳拌酥亦未珍。

一把碎米,加一把薺菜葉,熬製成一鍋蔬菜粥,味道竟然甘妙絕倫,比牛奶拌酥糕還要好吃一萬倍。而且,抿上一口,恍惚間如騰雲駕霧來到了峨眉山和岷山一般。

這陸遊也可真夠誇張的,估計在吃食這份東坡羹的時候,怕是想到了年輕時的表妹吧。

哪知這一吃之下,他還上癮了,從此發瘋一般地愛上了薺菜,幾欲不能自抑,於是前前後後光以薺菜為題就寫了36首詩。

在他看來,薺菜比卿卿性命還值錢:

長魚大肉何由薦,凍薺此際值干金。

一盤受凍的薺菜都能值千金。

大概陸遊和北宋的范仲淹在從政經歷和情趣高度上有著某種共通性,在吃起薺菜來,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竟然把薺菜吃出了音樂的味道,他在特地為薺菜寫的一篇賦里說:

陶家瓮內,腌成碧綠青黃;措大口中,嚼出宮商角徵。

一口薺菜,能嚼出宮商角徵的曲調之味,這舌尖也沒誰了,和陸遊的吃上一口薺菜羹,勝似到峨眉山頂雲遊了一番的境界簡直是一個舌尖的通感。

晚年的陸遊對薺菜更是嗜之若命,就像經歷了風雲之後的雄心渴望恢復平靜一般,他對薺菜味道的迷戀越發渴望回到素凈的自然至味中:

不著鹽醯和滋味,

微加薑桂助精神。

風爐歙缽窮家活,

妙訣何曾肯授人。

不用鹽,不加醋,少許的薑桂,更能品出薺菜的精神內涵。此種心境,已經不是技法授不授人的問題,而是,在荒涼的南宋王朝,此種心情有誰能夠理解和體會,徒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浩嘆!

這也是明代的唐伯虎在品食薺菜之時所咂摸到的人生況味,他在《漫興》詩篇中這樣寫道:

時事百年蝸角戰,

酒杯三月鳳頭燈。

盡嘗世味猶存舌,

荼薺隨緣敢愛憎。

世味人情,含於舌間,越過幾千年的文字山河,在江南的煙雨里,他將詩經、楚辭和唐詩、宋詞中等前人關於薺菜的滋味和意象盡皆融進了世風的冷暖之中,一個時代的荒蕪都投射在一棵薺菜的滋味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不知在此時,不知在何時,夢中的秋香是否正在倚門回首,像一棵雨水時節的薺菜那樣,明眸盼兮地張望著故人歸來的身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食地理 的精彩文章:

素食主義的悖論:青菜就不疼嗎?
二十四節氣解讀之八,雨水時節如何通過飲食調節心情?

TAG:美食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