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老課本:一百年前的兒童教育,足以令我們羞愧

民國老課本:一百年前的兒童教育,足以令我們羞愧

GIF

這個世界剛睡醒時,沒有文字也沒有畫面,人們下意識地用聲音試探空間的邊界。他們驚呼、大笑、呢喃、沉吟,與千人萬物交換觸碰與存在的體驗。

今天,我們依然用語音勾連著天涯若比鄰,用朗讀揣摩著字句下筆那一刻的情真意切。

半城FM,聽見你的聲音。

— by半城·趙慧文—

朗讀丨趙國君(知名文化學者)

文丨趙慧文

本文為半城原創,轉載聯繫編輯部

網上有一個提問:有哪些被嚴重低估的文學作品。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語文課本。

上學那會兒,對語文的全部印象止於「背誦全文」支配的恐懼,還有閱讀理解考題里,總是捉摸不清他的內心的周樹人、周國平。

高考結束以後,擺脫了應付考試的心理陰影,居然漸漸讀到了語文課本的好處。就拿入門來說吧。現在再叫我回想小學語文的第一課,印象最深的是兩段歌謠。

第一段是:「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樹,八九十枝花。」6歲的時候我以為這是語文老師「越俎代庖」,替數學老師教識數。18年後,讀了6年文學系的我突然發現了它樸實中的妙處。兩三里阡陌小徑,稀稀落落的人家晾起炊煙,樹倚著亭台生得慵懶,花也開得漫不經心。一個旖旎、艱深的辭彙都沒派出,僅僅是最簡單的漢字,排兵布陣之後,場景感堪稱「簡約」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第二段是歷史朝代編成的口訣:「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小的時候,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地背了這些混沌的概念,不成想這相聲「童子功」式的「貫口」,為我此後的歷史認知埋下了清晰了邏輯線。

先知其然,慢慢地,當你知其所以然時,再回頭想想,就會有當頭棒喝、茅塞頓開的驚喜。如果你現在還分不清中國歷史變更的順序,我把我的小學語文第一課,誠摯地推薦給你。

這幾年,語文課本的刪改引發諸多爭議,經典作品的流失令人遺憾,又不禁為基礎教育感到擔憂。語文課本從來不只是教識文斷字——語言的藝術、文學的精氣神、處世之道、為人的信念感——它海納百川。

近現代語文教育在它誕生的時候,就達到了巔峰。1912年的中國,天氣日月都換了新篇。新國家、新政府、新教育、新希望。編課本的先生們,要如何引領一年級的新學生們,進入文字和思想的新世界?

1912年6月,商務印書館發行「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新修身」系列課本,扉頁上印著:福建長樂高鳳謙、浙江山陰蔡元培、浙江海鹽張元濟校訂

淺顯而不淺薄,簡約又不簡單。

循時可見老課本演化變通的軌跡,從早期的多為古代人物、農業社會的範文,漸融入現代昌明、科學知識、公民意識。說禮也說理,愛仁也愛人。

這些老課本大多在戰亂中散佚,幸得香港《鳳凰周刊》主編鄧康延先生多年尋訪,輯成《老課本·新閱讀》一書,我們得以見到百年前兒童教育的氣度。

「破萬古長夜,掌一豆燈火」,鄧康延說自己在故紙堆里,成了民國的孩子,他要致敬民國童年。

《致敬民國童年》摘錄

民國小學老課本,那是吾國吾民推翻數千年帝制後自然生長的童年。擯棄了鄉試八股,童心洋溢,清氣升騰。內容從居家、處世、治事等方面取材,身邊人、眼下事、常人心。無關君王權貴,崇尚公理自然。不呼口號,不居高臨下,不繁文縟節。仁愛、禮義、誠信,情趣、方法、邏輯,家國之源、江山之遠、永恆之義,多在平白明凈的故事情節和寫人狀物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產生敏感。水果、碗筷、座椅皆有生趣;花木、鳥獸、山河各具性情。

皇權死、民生盛的年代不仰人鼻息,是可以「不感冒」就對那昏庸的會議主席打噴嚏。

是面對日寇千百次千百噸轟炸陪都後,重慶《大公報》一紙泰然的社評「我們在割稻子」。

是滬上一旗袍女子夾一本漢唐詩,高跟鞋昂首踏過日偽政府門前。

是軍閥割據、盜匪出沒的亂世,故宮國寶避難千里無一缺失。

是幾所大學並作西南聯大烽火穿行,荒郊野嶺紮營開課為國家留下些讀書的種子。

是黃埔將士給父母妻兒寫了遺書,再沒回來。

是遠征軍血浴野人山,拖著斷腿也要爬回故國。

是學生喊著反迫害、要民主、要自由,走通長安街。

是世事茫茫,人心有岸;是江有峽,船有號,林有虎,嘯有天。

有些年代是一卷書,讀不倦。

這些泛黃的線裝課本大多已七旬至百多歲,課本主人也多已過世,書卻仍存體溫。我翻閱他們曾經的翻閱,似覺得那堂國文才下課,古樹大鐘的餘音里,一群孩子呼嘯奔出,奔入中國悲欣交集的現代史。

歷史在母語里孤獨地站著,在我們的血脈里隱隱迴響。與時間逆行,我共鳴著史學家錢穆所言:「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以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聯想到一位負笈他鄉的遊子,回溯遠逝的親情故愛,其母語漢字的眷痛溢於言表:愛的筵席,是令人日漸消瘦的心事,是舉箸前莫名的傷悲,是記憶里一場不散的筵席,是不能飲不可飲也要拚卻的一醉。

與君同醉。

/ 半城薦書 /

《老課本 新閱讀》

著丨鄧康延

/ 推薦語 /

「破萬古長夜,掌一豆燈火」,這是鄧康延先生輯錄民國初年小學課本成書的初衷。初讀只覺得是新穎的趣味,但細細想來,如何在一個新的國家、新的制度里,引領一年級的新學生進入一個文字和思想的新世界,著實需要一番苦功。

沒有任何負擔,不加入意識形態,看起來自自然然,其實又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引著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

「民國年間,縱是兵荒馬亂,卻有人心淡定。上有信念,下有常識,小學課本集二者於一身。」源頭的石頭會改變河流的方向,兒童教育不只是「致用」而已,它要幫助孩子,抓住生命每一刻的性情和靈感。

趙國君

知名文化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城讀書 的精彩文章:

她是英格麗·褒曼之女,44歲被嫌太老失業離婚,64歲憑種地重回時尚圈
能用美解決的問題,你偏要花錢

TAG:半城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