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到底要不要做癌症篩查?

我們到底要不要做癌症篩查?

美國疾控中心將癌症篩查定義為「在尚無癥狀時,檢查身體是否有癌症存在」。

「身體無癥狀」不代表「身體內無癌症」,因為癌症不像食物中毒,三五個小時就能把身體鬧得天翻地覆。除了很少的一小部分急性腫瘤會迅猛生長引人注目或部分腫瘤突然破裂出血,導致明顯緊急癥狀外,大多數腫瘤都善於不動聲色地悶著壞。

直徑僅僅一兩厘米的腫瘤,在體內或許已經潛伏了好幾年。在腫瘤韜光養晦期間,如果沒有長在神經或者血管附近,它也並不怎麼挑事兒。

而等到患者有不適感,要去看醫生拍片子的時候,腫瘤常常都已經大到影響正常生理機能,才會引發癥狀了,此時往往已是比較晚的時候。

在人均壽命增長,癌症變得常見的時代,如果人人都有做癌症篩查的意識,對可疑之處早發現早處理,將不羈的癌細胞們掐滅在萌芽狀態,就能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從這個理論上說,癌症篩查是多多益善,但實際上,有些情況下多多益善也是不合適的。

癌症篩查,就是在「腫瘤萌芽兒了」和「腫瘤搞事兒了」這段窗口期之間的檢查。結果發現沒腫瘤最好;如果發現腫瘤,也可以欺負它身量尚小,採取一些醫療手段爭取把它消滅乾淨。

篩查的原理基於早期和晚期癌症的治療難易度以及相應的存活率大不一樣。比如結腸癌,據美國2006-2012年的統計結果,局部(local)結腸癌的五年相對存活率是90%以上,而區域性(regional)的則會降到70%左右,發展成轉移性(distant)後存活率更是只有10%上下。

癌症篩查,就是防微杜漸,希望將腫瘤截殺在早期,提高患者存活率。

現在主要採用的癌症篩查手段,有常規體格檢查(比如用觸摸去尋找乳腺癌和睾丸癌的腫塊)、實驗室取樣化驗(檢查血液、糞便或者其他體液,尋找腫瘤標誌物),以及對組織做儀器成像(各種CT、X光、MRI)等等。基因檢測還太初步,並非常規篩查手段。

所有的癌症都能篩查出來嗎?所有能篩查的癌症都有必要篩查嗎?是不是有點繞口,哈哈,小編提示您,後面幾天的文章會是一系列關於癌症篩查的知識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什麼時候讓「驗血查癌症」變成現實?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