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伾山王鐸摩崖題刻歷史背景
在大伾山東側石崖間,丈余內刻著四個大字「鷺濤虎岫」,旁邊是《再至青壇》詩,這是明末書法家王鐸的手筆。崇禎17年春,李自成攻打北京。當時王鐸回鄉,不在京城,聽到北京被圍的消息後,想返回京城,但人還未到,李自成已攻佔了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走到半路的王鐸萬般無奈,只好去南京投奔南明政權。在匆忙行程中,王鐸趁夜色重登大伾山,並寫下了《再至青壇》詩。留在大伾山的題刻書法成了王鐸個人命運轉折的見證。
現存大伾山崖壁
明朝崇禎十四年,孟津的王鐸在京城做禮部尚書,這一年他父親去世了。王鐸向皇上告了假,回家奔喪守孝。
王鐸是明末著名的書法家。他的字師法各家自成體系,被稱為「神筆王鐸」。王鐸回家為丁憂,正逢李自成揮師北上,打下了半個中國。崇禎十六年打進了孟津城,兵荒馬亂,王鐸帶著家族老少二百多口人逃出孟津。向南避難,由於少葯缺醫,逃難途中他妻子一病身亡。接著兒子也飢餓而死。二百多人最後也大半失散。輾轉了一年多後,飽受顛沛流離,妻死子亡之苦的王鐸又回到了孟津,到家一看,房子被燒毀,家園也破舊不堪。滿目都是凄涼景象。已經無家可歸的王鐸想起來要回京城。第二年一過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正月,王鐸從衛河乘船北上,到了浚縣,受到在京城通政司做官的劉尚信的禮遇,劉尚信同有失國之痛,倆人非常投機,便與王鐸一道,在浚縣會文友,拜名流,訪勝跡。這天,劉尚信、劉偉施與王鐸登上大伾山,到了天寧寺,見了和尚朱雋。朱雋讓他們在佛前上了香,又領著登上藏經閣,六千多卷的大藏經書讓王鐸他們手不釋卷,佛界清靜使他一時忘了家憂國事。從藏經閣下來,他們又到了雲半山房,這裡是天寧寺和尚會客談經、浚縣文人雅士論詩品茶的地方。大伾山的風光,激起了王鐸的激情,他向朱雋討來筆墨,就著山房的白灰牆壁,揮筆寫下「仙崿」、「鷺濤虎岫」。
《再至青壇》詩
一個多月很快就過去了,王鐸想到京城去看看。告別了劉尚信、王鐸繼續由衛河乘船北行。這時正是春二月,當到了內黃縣楚旺一帶時,北京傳來消息說:「李自成攻陷了京城,崇禎皇帝已弔死在煤山了。」聽了這消息後,王鐸如五雷轟頂,只好取消北上的念頭,掉船南返,又到了浚縣。已是掌燈時分,想起大伾山,他再一次到了天寧寺。和尚把王鐸安置在雲半山房住下。抬頭看到自己上次寫下的字,墨跡未乾,大明江山就已易手他人了。一時間失國之痛,亡家之憂集上心來,一年多的漂泊流離,他早就感到疲憊不堪了。他一手執燈,一手握筆,在雲半山房另一白粉牆上寫下了《再至青壇》詩。詩中回顧了大伾山的歷史名望,也表露出王鐸渴望安寧,希望息歇的心情。
TAG:瞻彼淇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