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山東引發新一輪地區競爭?

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山東引發新一輪地區競爭?

熱情理性

長江產經 產經智庫 原創之庫

編者按:中國在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道路上,採取的是以追趕西方發達國家為特徵的追趕型發展戰略。這個戰略在十九大以後,有了一些顯著的變化。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經濟,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和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加之區域競爭依然是經濟發展源動力之一,有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並塑造自身的動態競爭優勢也成為各地區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近來,山東省針對自身的發展進行了一系列反思,如2018年2月22日,劉家義在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直指山東的發展問題及官場現狀,等等,這些都彰顯了山東省敢於「自曝短板」的勇氣和以積極態勢迎接新一輪地區發展競爭的態度。在此背景下,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教授邀請長江產經智庫群內專家、學者們針對「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塑造動態競爭優勢」這一主題展開深入討論,各位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進行了深入解讀,並進一步討論了高質量經濟發展階段,各地區如何塑造自己的動態競爭優勢?我們精選了大家發言中的主要觀點發佈於這一期推文中,如果你有什麼有趣的觀點或是希望對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補充、評價,都可以在下方給我們留言。

01

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為何是山東?

劉志彪(長江產經智庫):中國的供給側結構,以山東為典型的代表。無論是產業結構、產品質量、技術進步和生產率、企業組織、勞動力結構、金融體系等等,山東都具有高速度經濟發展階段的代表性。國家把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放在山東,既體現了山東人民在新一輪地區發展競爭的態勢下不甘於後退、敢想敢試的精神,也反映了中央在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建設高質量經濟這個問題上的堅決態度。

巫 強(南京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山東之所以能成為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其現實背景是,舊動能創造了其過去輝煌的經濟發展成就,但缺乏新動能導致其近年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山東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進一步體現國家對區域競爭轉型方向的引導作用,推動各區域都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周 斌(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山東雖為全國第三,但相對於自身過去十年,發展速度和規模已經大為落後江蘇和廣東,但山東又具有良好的基礎,其在全國仍具有製造大省的地位,要繼續保持在全國的一流大省地位,新舊動能轉換對於山東可能更為重要,且在全國更有示範效應。

伏玉林(華東理工大學):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問題在內陸省份具有普遍性,基本上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

02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亮點是什麼?

劉志彪(長江產經智庫):《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主要進行四個方面的探索:(1)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和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並舉的動能轉換路徑;(2)探索建立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的體制機制;(3)探索以全面開放促進新動能快速成長;(4)探索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共進。

核心的探索內容是「破」、「立」、「改」三個字:(1)破,就是運用結構性政策進行供給側調整,通過存量調整,千方百計地化解產能過剩問題,促使資源通過競爭性市場機制流向高效率企業;(2)立,就是通過增量調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位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3)改,就是利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部門,降低對過剩部門的資源投入。

張月友(長江產經智庫):十八大以來,「新動能」一詞的出現和新舊動能轉換在中國具有清晰的時間線索,中國經濟增長進入了新舊動能轉換時期,這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出台的歷史背景: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提「新常態」;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提「新發展理念」;同年11月,習近平首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新動能」;去年,黨的十九大首提「高質量發展」。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頂層設計「淘汰舊動能、培育新動能」,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換的做法,雖然大大縮短了新動能的孕育和發展時間,使得我國新興產業經過短短几年的培育已經具備一定的產業規模,市場增長和投資增長速度較快。但是,由於新動能產業優先在具有人才和資金優勢的發達地區集聚,進一步擴大了我國南北地區發展差距,加劇了我國已經轉變了的社會主要矛盾。因此,《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賦予山東承擔「帶動北方地區協調發展,為促進南北發展格局優化提供重要支撐」的重任。

按照《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山東釋放新舊動能轉換髮展活力主要發展十強(5新興+5傳統提升)產業,發展模式與全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模式一致,也即選擇了新興產業發展培育與傳統產業發展調整改造同時推進的發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其中五大新興產業基本覆蓋了山東「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提出的「四新一海一高」六大產業範疇,同時也是我國其他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重點產業。而根據我們的研究,由於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存在「延續傳統產業的發展思路發展新興產業導致的產業發展低端化和區域間產業同構」、「忽視新興產業發展的生命周期和階段,政府盲目干預和過度干預」、「過度投資」等問題,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的五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產業在某些發達地區已經出現或輕或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因此,如何創新新興產業的培育與扶持機制,吸引高端人才,解決新興產業的融資問題,是擺在山東各級領導和全國經濟學者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

陳 柳(長江產經智庫):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對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意義,我主要關心以下幾點:(1)試驗區試驗什麼?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動能本身是不需要試驗,需要試驗的是新的改革做法,山東的文件裡面提到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等問題,試驗區能否有成效,要看改革推進的成效。

(2)現在推進新興產業與2008年之後那段時間的做法有什麼不同?這次提出山東提出的發展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與2008年之後各地培育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似成相識,尤其要注意以高端產業的名義發展低價值部分,要避免以新動能的名義搞數字遊戲。

(3)微觀層面的新動能企業從哪裡來?是側重培育本地民營企業還是注重引進來,現在能夠引進來的搞大筆實業投資的目前只有央企、上市公司和少量外企,那麼,山東各地區域發展中如何有新招引進這些企業;培育本地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又會有怎樣的變化,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王修志(廣西師範大學):從區域協調發展視角看,《方案》中「試驗區布局」所提的「三核引領,區域融合互動」可以做全局放大。新舊動能轉換具有系統性特徵,需要各區域共同參與。就這個意義講,近期熱炒的蘇粵之爭、蘇滬浙之爭等論題,其實可以統籌到「以滬、蘇、浙、粵、魯為核,區域融合互動攜手引領高質量發展轉型」這一大局中,即將「舊動能」時代各地以資源爭奪為主的競爭模式,轉化為「新動能」時代各地攜手培育自主、內生的價值增值體系之合作競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合力。

從深化改革的制度創新視角看,核心還是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問題。《方案》提出「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以及要素市場配置機制中的「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均有賴於政府高質量的制度供給,其前提則是政府自身的職能定位。所以,政府能否從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出發,認識並準確定位自身的行為規範,是制度創新和高質量制度供給的關鍵。對此,對市場主體實行的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同樣也適合政府,山東在此方面應該大膽嘗試。

03

山東經濟問題在哪裡?

金心異(深圳獨立學者):(1)表面上看,山東過去這「失去的十年」主要原因是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過去10年增長最快的金融業,山東沒有一個中心城市能夠成為大區的金融中心,使得山東經濟缺乏一個強大的金融推動力,錯失機遇;過去十年長三角與珠三角在新經濟方面都有很亮眼表現,而山東在互聯網領域黯然失色。(2)更根本的原因是,過去十年山東改革開放無所作為,開放的動力缺失是外部因素,山東對外開放的主要方向是日本韓國,而中日韓關係過去這些年陷入低潮;改革不力則是山東自身原因。

徐 琴(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過去幾十年,在傳統產業大發展的時代,山東抓住了國民收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日常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的歷史機遇;也抓住了整個國家產能擴張、運輸量激增的歷史機遇,全力以赴進行港口建設,「以港興市」戰略得以奏效。在此過程中,在傳統產業、特別是傳統的民用消費品方面,優勢十分突出。然而,山東沒有能夠及時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興經濟,金融等等現代服務業也沒有充分發展;既沒有江蘇和浙江那樣眾多的草根型民營企業,更沒有如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群網路。在處於經濟結構轉型、區域經濟格局重組的當下,優勢逐步式微。

閆 浩:中國的四個經濟(製造業)大省,從南到北是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從南到北有以下特點變化:(1)經濟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低;(2)在職業選擇上,對公務員的偏好越來越高;(3)三次產業結構中,服務業比重越來越低,製造業比重越來越高;(4)製造業結構中,傳統產業比重越來越高,新興產業比重越來低,互聯網企業、獨角獸企業越來越少;(5)投資率越來越高,投資結構中,製造業投資比重越來越高;(6)外貿依存度越來越低。

上述變化趨勢既反映我國產業空間布局自南向北梯度演變的現狀,反映四省經濟發展階段、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的差異,也反映各地生產地域分工和產業比較優勢的差異。江蘇、山東的製造業比較優勢相對明顯。2014年以前,資源稟賦佔優的山東省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一直名列全國第一;近年來隨著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下降,加工能力佔優的江蘇省工業企業利潤於2014年超過山東位居全國第一。可以預見,資源豐富、勞動力充沛、區位優越、製造業基礎雄厚、擁有發展空間的山東,在解決了體制機制和新舊動能轉換之後,在建設製造強國的過程中將發揮不可限量的作用。

陳岸立(山東農發行):山東過去十年的發展主要是依靠粗放型、外延型的發展。在外延的慣性減弱後,弊端逐漸顯現,實體經濟日漸困難,問題從企業端向銀行端傳遞,並通過擔保圈迅速向外擴散,不良貸款居全國前列。面對環保約束下的供給測結構性改革和強監管下的金融去槓桿,實體經濟的發展動力漸趨減弱。

張二震(南京大學):山東對外開放過多倚重與日韓的合作,對歐美開放不夠,這是山東開放格局的重大缺陷。再加上地緣政治的影響,所謂東北亞經濟圈事實上沒有形成。

王世文(蘇州科技大學):當年要想富先修路形成的交通優勢,以及國企基礎構成的工業優勢,沿海開放和走私造就的先富機會,都在弱化衰退。如今低成本窪地優勢不比中西部凸出,創新引領高地優勢不比北上廣,政府社會資源動員能力不及江蘇,經商走天下闖勁亦遜色東北,能驅動未來發展的核心資源是稀缺的,國內國際資源競爭更為激烈,競爭內容不斷演化變遷。

朱新聰(海爾日日順):山東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政府影響力太強,官本位,市場經濟不活躍,喜歡抓大放小,大企業多民營小企業活力不夠。當政府不作為時,社會沒有形成真正的市場氛圍。

04

如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培育競爭優勢?

劉志彪(長江產經智庫):刺激或推動地區之間展開經濟競爭或競賽,是過去中國經濟增長有別於其他轉軌國家發展的重要經驗。在高速度經濟發展階段,中央要求競爭的是GDP和財政收入等目標參數。在建設高質量經濟的條件下,中央要求競爭的是質量和效益、新舊動能轉換等目標參數。前一競爭格局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也顯示了片面追求數量、粗放發展的不良傾向。現在錦標賽的目標或「指揮棒」已改,但如何建立具體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直接關係到找准轉型方向、促進科學決策、凝聚發展共識。因此國家提出山東的試點,對於引領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的探索價值。

需要把握好的最重要的問題是,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1)通過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來實現這一過程,儘可能避免出現新一輪政府主導的投資和工程大賽;(2)多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去實現政策目標,儘可能避免用行政手段強制推動,多用收購兼并辦法做活存量、發育民間力量、發展民營企業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3)儘可能避免出現用優惠政策手段創造「窪地」、進行新一輪優惠政策大比拼和大競賽;(4)進一步端正執政理念,克服長期以來的官本位思潮、官氣籠罩經濟社會的不良局面,防止可能發生的「東北化」;(5)用進一步的開放倒逼改革,克服地區之間高度的開放和發展不平衡的格局。

金心異(深圳獨立學者):(1)解決山東困境的出路只能是改革開放!山東必須進一步與日韓高科技產業對接,同時也不能局限於日韓,而應該全方位開放,進一步推動市場化改革。(2)山東省應該放棄打造濟南中心城市的計劃,真正發揮青島的作用,利用天津、大連萎靡不振的機會,推動青島成為環渤海地區的服務業中心,以青島帶動煙台威海在全省率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進而拉動全省。

徐 琴(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無論是什麼產業門類,最終能夠支持其走強走旺的,無非來自於需求:國家的戰略需求或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這也是諸多支柱性產業乃至諸多新興產業得以形成的內在機理。換言之,如果傳統產業的優勢非常突出、且能夠持續保持優勢的話,就不應被視為「舊動能」。而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能否成為發展新動能,需要經過多大規模和多長時期的投入,才能成為實質性的發展新動能,並非一個已知的常數。唯一能夠預測的是,當城市和區域具備不斷吸引優秀人才集聚的強勢地位時,轉化為以新興產業為主動能就是可能的。

具體到山東這一輪搞的「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1)釐清新舊動能的真正內涵和本質區別,而不是簡單以「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為標尺;(2)實現新的發展動能,必須培育能夠協同共進的城市群,沒有城市群支持的區域,未來很難培育持久的創新能力,新興產業的發展難以期待。(3)充分吸取之前全國各個地區類似試驗區的經驗教訓。

孫 軍(淮海工學院):新動能的形成一定是市場主導,政府背後服務,而不是反過來。轉換一定要以市場為主導,以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尤其是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為根本,通過弘揚企業家精神,尊重市場為核心宗旨,充分迸發市場活力!

另外,要以青島城市群的建立為支撐,抓住比較優勢,驅動其對於山東經濟的引領和新舊動能的轉換。

毛豐付(浙江工商大學):(1)新舊動能轉換靠新技術和新產業引領。當前所面臨的新技術和新產業,註定只能在極少數大城市實現,以山東的經濟體量來講,突出一個核心城市更合適。(2)綜合改革實驗區,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圍繞重點,形成突破,綜合更多體現在機制體制上的綜合創新,在創新治理機制和營商環境的綜合改善。

張二震(南京大學):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山東一定要加大向東開放力度,主要是加大向歐美開放力度,大規模引進來,大踏步走出去,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機遇與沿線發展中國家進行產能合作的同時,大力引進歐美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把利用國際先進要素與自主創新結合起來,讓進口競爭成為重塑新動能的強大動力。

周 斌(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1)中原渤海經濟圈的打造:新一輪地區的發展已經開始,山東的危機迫在眉睫,但山東如何應對?山東完全可以圍繞自身打造中原渤海經濟圈,同時輻射日韓,但要素必須能夠支撐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2)智能製造核心樞紐的打造:山東立足自身製造業,完全可以打造全國乃至全球的智能製造的核心,尤其中國2025發展戰略剛開始而且沒有找到真正的支撐點,山東是全國最適合的地方。(3)互聯網經濟的創新創業環境其實跟地域無關,關鍵是營商環境、人才環境、政策等支持,山東要想在相對落後的情況彎道超車不翻車,需要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全國創新。(4)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是軟實力的打造,過程中的助力、動力很關鍵,需要更多考慮政策+、人才+、技術+、生態+、信息經濟+等多種因素。

孫國民(南京大學博士後):(1)方案實施中要注重製度環境改善,比如最近發生的「民告官」現象折射的是官商環境、官民環境和營商環境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這是穩定存量企業和人才以及吸引市場主體及高素質人才創業創新的基礎條件。(2)新時代呼喚新作為,山東在國際化和管理創新方面曾經作出了巨大的理論和實踐貢獻,這同山東的開放發展和創新發展關係密切,當時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和支柱企業。新時代呼喚山東領跑新一輪的改革創新,迫切需要新時代的創新型企業家如春筍般地湧現,帶領山東經濟創造出一個新2.0版本。(3)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任務艱巨,需要通過科技+、品牌+、互聯網+、智能+等,在發展智慧經濟或者智能經濟上發力,穩步提升新興產業的比重。(4)著眼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和振興實體經濟,特別是按照十九大精神要求,在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有所作為。(5)注重試驗中出機制、出模式、出隊伍、出人才、出經驗,注重總結提升和推廣。

蔣青雲(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新舊動能轉換,應該考慮轉換成本。老動能有粘性,新動能有學習成本。老動能的粘性表現在,技術和管理上的適應性、政府管理上的方便性、以及思維和行為模式上的慣性。新動能的學習成本,包括知識和技術的吸納和轉換成本,新的經濟模式的建立和運行過程中的適應成本,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的探索成本等。方案中對這些都沒提,忽視經濟轉換成本,其實是1990年代以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成功的重要原因。(1)山東在管理方面的探索也有口皆碑,如海爾的人單合一和酷特雲藍的大規模定製化服裝營銷戰略等是走在全國前列的,向管理要效率也應該是新動能。(2)山東是中國品牌經濟基礎最好的省份,如何發展品牌經濟,發揮無形資源在經濟發展新動能中的作用,也是山東應考慮的方向。

朱新聰(海爾日日順):對於山東:(1)政府需要做好規劃和引導,在大交通大基建方面加快,補上落下的功課,加快區域一體化;(2)政府放權分權,倡導創新,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真正建立起契約的市場經濟氛圍。

王世文(蘇州科技大學):山東省需根據趨勢和可能先對「新」進行戰略定位,奮力改革,再造「新」生根成長所需新優勢新機制。

陳岸立(山東農發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是形成資本、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1)政府切實動狠心、出實招,理順發展環境,助推新動能的形成。(2)以嚴格的環保約束、金融控制、資本制約強力加速推進舊動能的出清。(3)著力打造助推新動能發展的載體和平台,吸引資本和金融集聚。(4)加大財政、土地、人才等方面政策傾斜,以政策高地助力資本和金融窪地的形成。(5)以產經互動為主導,加速新動能的孵化、轉換,發力。(6)防止新瓶裝舊酒,也避免「一刀切」,著力促進「老樹開新花」。(7)切實發揮好金融機構特別政策性銀行的作用。

杜宇瑋(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在高質量發展目標下,新舊動能轉換關鍵在於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路徑。如何形成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的試點試驗,以下幾個方面路徑機制值得探索:(1)依託實體經濟大省優勢,通過推動大規模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實現產業高端化發展;(2)依託區位戰略節點優勢,延伸和拓展國內價值鏈,立足內需市場培育自主品牌,突破全球價值鏈低端鎖定;(3)依託科教文化大省優勢,推動科技、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以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提升人力資本水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周榮榮(統計局):新舊動能轉換,應從需求和供給側及制度層面加以考慮:(1)需求層面,主要是最終消費的貢獻率提高及消費轉型升級,新興消費發展;投資結構的優化及效率提高;對外開放轉型升級。(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產業結構升級及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發展「三新」經濟。(3)制度層面,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政府簡政放權。

林學軍(暨南大學):當前,應當以科技創新,努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智能IT,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改造傳統產業,建立現代經濟體系,這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點和關鍵。政府應當制訂長遠的規劃,加強官產學相結合,形成創新聯盟,提高創新能力,給經濟增長注入強大的動力。

伏玉林(華東理工大學):(1)僅僅依靠特殊政策和項目,新舊動能轉換是難以實現的,關鍵在於體制創新。(2)尊重地方和群眾首創精神,讓地方、企業和群眾從中獲得實惠。(3)以山東為試點,以搞活微觀激勵為重點,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要素為支撐,形成轉型發展的區域競爭新局面。

巫 強(南京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對於江蘇有很強的借鑒意義,但江蘇更應該積極思考的是,如何結合自身區域和產業發展特點,走出自身的新舊動能轉換道路。這其中可能包括的議題有:(1)考慮蘇南、蘇中和蘇北的區域差異,分別探討新舊動能轉換道路;(2)抓住智能製造的浪潮,積極推動製造業的大規模技術改造和信息化改造,進一步提升製造業優勢地位;(3)在各級政府經濟工作績效的考核中,增加新動能的權重,做好短期內GDP增速適度放緩的準備,積極改變政府經濟工作的抓手和工作方式,使之與新動能的要求相符合。

何 雨(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因地制宜,抓住新舊動能轉換中的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轉型路徑,更為重要。對於江蘇來說,實體經濟是自身的特色與優勢所在。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舊動能並非簡單的一關了之。對於兩高一低產能,應堅決淘汰;但是,對於非環境破壞性的舊動能,更應積極引導,促進升級。產能,在形態上可以有新舊,喜新不厭舊保持經濟發展連續性的同時,推動條件允許的產業實現質的飛躍,才能讓區域經濟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與廣度,增強區域經濟的韌性與迴旋空間。

文字整理:閆東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產經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長江產經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