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安史之亂、唐王借兵到撒貝南

從安史之亂、唐王借兵到撒貝南

安史之亂,起自公元755年,時在唐朝。

撒貝南,生於公元1976年。

安史之亂與撒貝南何干?一千二百年前的那場戰爭和如今的著名節目主持人真的能聯繫在一起嗎?今天的故事將超越你的想像。

安史之亂

唐朝自李世民時期,將東突厥及契丹各族遷徙至河北一帶,形成與漢人雜處的局面。河北胡化日益加深,與中原疏離。皇帝任用了安祿山、史思明等胡人為節度使,鎮守邊關。誰知使得邊將擁兵自重,安祿山獨掌十八萬三千九百人的軍隊野心日漸膨脹。終於,在755年爆發了反叛唐朝的戰爭,即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持續了8年之久,終結了唐朝的輝煌,也終結了中原的繁榮發展,使得唐玄宗留下了被逼退位,馬嵬兵變的故事。

馬嵬兵變

唐王借兵

安史叛軍第二年就攻佔了長安、洛陽,皇帝倉皇奔逃。長安陷落之前的潼關一役,哥舒翰被迫出關,盡損20萬精銳。無力的唐朝皇帝需要藉助外部力量來幫助他回到京城,他的 目光投向了西距長安數千里之外的回紇(回鶻)。

回紇為當時外族政權,曾與唐王朝有藩貢往來。

唐肅宗於靈武即位後,就派使者去回紇,以「修好徵兵」。回紇可汗將女兒嫁給了使者,被肅宗封為毗伽公主。兩年後,肅宗的親生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回紇可汗。

正是通過聯姻等手段結盟,使得回紇先後於756年、757年、762年三次派出大軍助唐平叛,收復了長安、洛陽、河北等地。

這就是唐王借兵之事。

回紇

撒貝南撒姓由來

撒姓為多民族姓氏,古代就有。包括女真人、西夏人、契丹人、吐蕃人等等。

今天的撒姓以蒙古族和回族為多。其中「回族十三姓」納、馬、撒、哈、沙、賽、速、忽、閃、保、木、蘇、郝中就有撒姓。此當為音譯而來的漢字姓氏。

不過撒貝南的撒又與之有所不同。

根據安徽和縣的《撒氏家譜》記載「撒氏始祖居西域,為回紇人,後為唐皇平叛,因其功被封斌王,以居關中」。

這本家譜編於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纂修者叫撒仲謙,他本來居住在陝西關中,明初遷至和縣。

由家譜記載可知,和縣回族撒氏原為陝西人,是回紇後裔。

回族姓氏

斌王是誰

前述斌王在歷史上並沒有記錄,百度這樣說:安史之亂龜茲回鶻汗派他的長子阿連撒羅率軍平叛,立功留在唐王朝。阿連撒羅的後裔以撒為姓。

阿連撒羅到底有無其人,屬於哪個時代已不必深究。然而唐王借兵後,確實對回紇將領進行了封賞。封王的也有,如:將第一次助唐的葉護太子封為忠義王。唐代宗也將回紇「左殺封為雄朔王,右殺封為寧朔王,胡祿都督封金河王,拔覽將軍封為靜漠王」

所以,撒氏先祖出於回紇,被封為官爵之事可信度還是很高的。畢竟元末明初的撒仲謙擁有家族口碑歷史也不稀奇。

撒仲謙

關於撒仲謙,他是和縣撒氏始祖,為明朝舉人。

據清朝《直隸和州志》記載,他是明朝建文元年舉人,曾任山東青州府教授。而其他資料說是洪武舉人,倒也無妨,而且在和州志中他的名字是撒中謙,這在古代也算常有之事,不必深究。

《直隸和州志》中的撒仲謙

只是可惜,遍查《陝西通志》沒有找到撒仲謙的關中原籍。而明朝嘉靖年間的《青州府志》並未記錄府學教授這類學官的姓名。清朝《青州府志》也沒有記載。

《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了他作為撒姓的代表人物。

撒貝南

撒貝南參加過《客從何處來》的尋根之旅,所以不難知道作為「武漢唯一的撒家」一份子,他的原籍其實是和縣。

1938年,發生南京大屠殺,一江之隔的和縣人心惶惶,撒家離開了安徽,最後落腳於武漢。走的是撒貝南的太爺,此後他們再也沒能回去。

和縣撒氏有「和平應世,忠厚傳家」的輩分,撒貝南屬於忠字輩。

撒貝南

兩場戰爭與一個家族

公元755年爆發,持續了8年的安史之亂;

一千一百八十二之年後的公元1937年,同樣持續了8年的抗日戰爭;

兩場戰爭的左右,不論是千年前勝利者的定居中原,還是千年後流離者的漂泊動蕩,都將一個家族的歷史書寫在了國家民族命運的背景里。

正如撒貝南所說: 「所有的這一切已經是上天給這個家族最好的安排。」

也許很多家族都有一個回不去的家鄉,我們永遠在路上,永遠也回不了頭,但只要你別忘了根在那兒,就有心靈的歸宿。

您有關於家族的故事嗎?歡迎留言分享、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他是盛唐第一將,唐玄宗假子,他若不死,安史之亂就不會發生
「安史之亂」究竟是誰引發的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