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若聽此人之言,根本不可能有後來的三國鼎立
歷史總是如此捉弄於人,有自己的規律,根本不可能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機會總是有的,但機會一旦錯過,則不可復得,只能望洋興嘆。曹操曹丕父子本是有機會統一天下的,而且當時已經有人提了出來,可曹操曹丕父子沒能選擇此人的意見,以致至死沒能統一天下。如果曹操曹丕父子,聽從此人的意見,哪裡還會有三國鼎立的存在?這個人到底是誰呢?這個神人就是劉曄。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也,漢室宗親。劉曄七歲時,母親病篤,臨終戒言:你父親的侍人,諂媚成性;我死之後,其必亂家;你長大了除去她,我死而無恨矣。劉曄十三歲時,遵從其母遺言殺了這個侍人。
漢末天下大亂,盜賊四起,劉曄所在揚州,就有賊寇鄭寶等作亂。鄭寶等意欲劫持眾人越赴江南,以劉曄為名門高族,欲逼迫劉曄倡導眾人。鄭寶此人,驍勇果敢,才力過人,為一方所忌憚。劉曄時年二十歲,內心憂之,苦無良策。適逢曹操遣使詣揚州,劉曄引入家中,留止數日。後果如劉曄所料,鄭寶齎牛酒率數百人來拜謁。劉曄止眾人中門外,好酒好肉伺候;獨引鄭寶入內,欲行鴻門宴故事。前所交代健兒畏懼不敢發,劉曄遂親自引刀殺鄭寶。後又安輯鄭寶部曲,部曲皆服,劉曄把眾人歸附廬江太守劉勛。這就是劉曄導演鴻門宴的故事。
後劉勛不聽劉曄勸阻,中了孫策調虎離山之計,被孫策抄襲後路,無處立足,投奔曹操。劉曄又獻計曹操,猛將在前,大軍在後,曉以利害,威降山賊陳策。這都不足掛齒,一帶而過,最精彩的戰略眼光,是以下兩件事。
曹操南征漢中張魯,還未到達,但見山峻難登,軍糧睏乏,遂引軍速歸。走到半道,劉曄算定張魯可伐,況且以此睏乏的軍糧,回去大軍也勢必不能保全,不如致力攻擊張魯,因食漢中。曹操聽從劉曄建議,後果然平定漢中。劉曄隨後貢獻出一個大戰略:曹公您北定中國,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海外懾服;今又舉漢中,蜀人喪膽,不如趁此兵威,蜀地可傳檄而定。那劉備也是人傑,有能力但反應遲疑,得蜀日淺,蜀人還未完全歸附;以曹公的神明,不如傾軋過去,戰無不克;如若緩之,則諸葛亮為相,關羽、張飛為將,蜀民焉能不歸附?如此據險固守,則不可侵犯矣。今若不取,必為後憂。曹操沒能聽取劉曄的建議。這是第一件事。
黃初元年,魏文帝曹丕詢問眾臣:劉備是否會為關羽報仇。眾臣皆曰: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獨劉曄不然,認為劉備一定會為關羽報仇。後果如劉曄所料,劉備舉全國之力東征孫權。孫權內外交困,向曹丕稱臣納貢,眾人皆賀。劉曄卻認為,孫權是權宜之計,怕魏、蜀合擊孫吳,不如因此助劉備一臂之力。曹丕沒能採納。估計曹丕是想坐山觀虎鬥,然後趁其弊。夷陵之戰後,孫權即刻斷絕與北方的聯繫。曹丕大怒,意欲征討,劉勛勸曰:此刻江東勢頭正勁,上下一心,不可伐之。曹丕不聽,揮師江南,但果無所獲。這是第二件事。
劉勛的第一次建議,曹操沒能採納,飲恨終生。劉勛的第二次建議,曹丕未能採納,吃了苦頭。以後曹魏政權根本沒有了這種一氣呵成的氣勢,遂而三國鼎立成矣。
※太值了,42元吃了這麼多,真擔心老闆會不會賠錢
※此人倔的像頭驢,公孫瓚嚇不住他,袁紹請不動他,曹操拗不過他
TAG:喜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