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天價聘此人訓練海軍,被法國打得全軍覆沒,李鴻章:再簽
1879年11月,琅威理率清政府在英國訂購的四艘船抵達天津的大沽口,並受李鴻章之邀用這四艘艦船在渤海灣進行了一番操練。從沒見過近代海軍操練的李鴻章大長了見識,當即向琅威理投去了橄欖枝,打算聘請他為北洋海軍的總教習。
李鴻章為何要請洋人來訓練自己的海軍呢?這是因為,近代史上的兩次鴉片戰爭,使清政府認識到,自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海軍,這才使得英國的鐵甲艦敢在中國沿海肆無忌憚地橫衝直闖。
為了改變清朝「有海無防」的尷尬局面,李鴻章上書朝廷要建立近代海軍。從此,清政府投入了很大一部分資金,從國外購買新式艦艇。到了1878年,已擁有各類艦艇二十餘艘。艦艇有了,可在外國人眼裡,中國依然沒有海軍,因為當時中國海軍的將領全是土包子,根本不了解世界強國海軍的發展情況,也不懂軍事訓練。
為了尋找合適的海軍訓練人員,李鴻章寫信給當時的駐英公使郭嵩燾,囑託他在英國幫助尋覓合適的海軍人才。後來郭嵩燾回信說,有一個叫琅威理的英國人符合要求。此人畢業於英國著名的皇家海軍學校,且在英國海軍服役多年,專業技術十分精湛。1879年9月,英國海軍統帥古德訪問天津,李鴻章詢問有無合適人選來中國做海軍總教習,古德推薦的依然是琅威理。不僅如此,中國海關的總掌門英國人赫德及其親信也在李鴻章面前誇讚琅威理「誠實和平,堪以留用」。正巧這時李鴻章得到確切消息,琅威理將護送一批從英國訂購的炮船運抵天津,於是他決定親自會會這個眾口稱讚的英國海軍中校。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誰知琅威理竟牛氣起來,給李鴻章開出了幾個條件:海軍總教習擁有調派兵勇之權;在中國服役期間不能影響在英國軍隊的年資和升遷;借聘須經赫德之手辦理,否則拒絕受聘;最後,琅威理開出了一個天價的薪酬待遇,月薪600兩紋銀。為了趕緊讓中國海軍步入正軌,李鴻章滿口答應。
可中國這方面沒問題了,英國政府方面卻出了岔子。英國海軍部拒絕了琅威理為清政府訓練海軍的要求,因為英國不願現役軍官到中國任職,怕其泄露本國軍事機密。另外,英國政府認為,琅威理到中國任職後,在英國的年資應自動停止。
眼見琅威理到中國來的事情就要泡湯,有兩個人坐不住了,他們就是赫德和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兩人紛紛勸說英國政府,並曉以利害。威妥瑪還幾次向英國政府發去密電,說:「如果中國聘不到英國軍官,就會在法國、美國、德國中尋找合適人選,那會極大損害英國在遠東的利益。琅威理只不過擔任教習職務,如兩國開戰,隨時可將其召回。此事我們不願意做,法國、德國和美國都搶著想干!他們早就準備好了人選,就等著李鴻章要人了。只要中國政府允許琅威理為清帝國服役,海軍控制權遲早會落入我們手裡!」赫德比威妥瑪更著急,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琅威理之事本不應該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應該由私人來安排,因為中國人最不喜歡和官方打交道。」
最終,在二人的努力斡旋下,英國海軍部曖昧地表示琅威理在中國任教「既不有所妨礙,也不有所促進」,同意他擔任北洋海軍的總教習。
1882年秋,李鴻章和琅威理正式簽訂了任職協議。琅威理的職務是海軍總教習,級別屬於副提督銜,任務主要是負責北洋海軍的操演、訓練及教育事務,直接對北洋大臣李鴻章負責。由於當時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是個陸軍將領,旱鴨子出身,根本就不熟悉海軍事務,所以艦隊訓練任務基本都是琅威理在主持。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此話用到琅威理的身上一點也不為過。琅威理按照英國海軍的條令方法進行訓練,讓北洋海軍官兵大開了眼界。他還根據國際慣例,為艦隊制定了中外海軍交往的禮節,讓北洋海軍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琅威理做事嚴謹細緻,一絲不苟,曾有接觸過他的人說:「琅威理終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嘗在廁中猶命打旗語傳令。」連丁汝昌也不無讚歎地說:「洋員之在水師最得實益者,琅總查為第一。」由於琅威理治軍嚴格,北洋海軍軍中甚至流傳著「不怕丁軍門,就怕琅副將」的說法。在其任內,北洋海軍的水平達到了巔峰。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後,因為英國政府宣布嚴守中立,琅威理不得不辭去職務,返回英國。中法戰爭中,清政府三大海軍之一的福建海軍全軍覆沒,給清政府以極大震動。戰爭剛結束,李鴻章便迫不及待地邀請琅威理重返中國,雙方簽訂了續約合同。此時琅威理已升任英國海軍上校,故月薪也水漲船高,增至700兩。在這次的合同中,李鴻章不僅要求琅威理承諾在五年內將北洋海軍的訓練提升到國際水準,並且必須應允在戰時幫助中國作戰,除非作戰對象是英國。
在第二個總教習任期里,琅威理繼續兢兢業業地干著本職工作。1886年5月,醇親王奕譞視察北洋海軍的軍事工作,看到琅威理的操練讚不絕口,以其「訓練有功」,賞賜提督銜。
然而,正當琅威理春風得意的時候,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
1890年2月,北洋艦隊南下避凍。3月6日,應香港友人的邀請,琅威理下船小酌了一番,可當其晚上回船的時候,卻發現右翼總兵兼「定遠」號管帶劉步蟾命人降下了提督旗而換升起了總兵旗。琅威理大為惱火,責問劉步蟾。劉步蟾說這是海軍慣例。聽罷此話,琅威理立即致電李鴻章,對自己的地位提出了質問。
3月7日,李鴻章回復:「琅威理昨電請示應升何旗,《北洋海軍章程》內未載,似可酌制四色長方旗,與海軍提督有別。」當時北洋海軍提督旗圖形為黃、灰、黑、藍、紅五色,角上飾以錨形,而總兵旗為黑、綠、紅三色。制四色旗自然是調和折中之語。但李鴻章的電報,明確表明了北洋海軍只有一個提督。6月初,琅威理赴津,與李鴻章面談「撤旗事件」。李鴻章向琅威理明確答覆,劉步蟾做得正確。受此大辱的琅威理暴跳如雷,當場提出辭職。李鴻章見此,心裡也十分不悅,就接受了他的辭職請求。
琅威理賭氣回國的消息引發了英國政府的強烈震動,8月20日,英國公使華爾申向李鴻章詢問撤旗事件的緣由。李鴻章說:「中國海軍稱琅為提督,乃客氣用語。」22日,李鴻章又致電中國駐英公使薛福成,指出「琅威理要請放實缺提督未允,即自辭退。向不能受此要挾。外部等或未深知,望轉達。似與邦交無涉」。琅威理被辭退後,李鴻章想續聘一位海軍總教習,被英國斷然拒絕。另外,英國還終止了接收中國海軍留學生的計劃。一時間中英之間的海軍合作進入低潮。
不僅如此,琅威理走後,北洋海軍的訓練和軍紀日益鬆懈,「自左右翼總兵以下,爭寫挈眷陸居,軍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凍,海軍歲例巡南洋,率淫賭於香港、上海,識者早憂之」。赫德後來還幸災樂禍地對親信說:「琅威理走後,中國人自己把海軍搞得一團糟。琅威理在中國的時候,中國人也沒有能好好利用他。」就在琅威理離開四年後,中日戰爭爆發,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值得一提的是,甲午戰爭爆發後,李鴻章又開始為北洋海軍尋覓外籍顧問,人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琅威理。琅威理此時在英國得封港擔任後備艦隊指揮官兼「毀滅」號軍艦艦長,統率著皇家海軍後備隊的38艘軍艦。他對於邀請他重返中國大擺架子,公開的理由是英國宣布中立,他不能以現役軍人身份前往中國,又不願辭去現任的海軍職務,只有在戰後當英國政府許可時才可能前往。可是在私下裡琅威理卻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必須由皇帝以璽書形式頒給他海軍最高職銜他才能出任顧問的苛刻要求,可見其始終不忘撤旗事件之辱。
有趣,有料,有深度作者|劉永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曹操祖孫三代離不開他,背景強大關係網複雜,此人活該得天下!
※此人太耿直,一句話懟得皇帝下不來台,皇帝大喜,趕緊升他做大官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