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羽柴秀吉說英國歷史》上篇

《羽柴秀吉說英國歷史》上篇

GIF

網友@羽柴秀吉

第一回:凱爾特人進入不列顛群島 羅馬人征服 羅馬人建造倫敦城

在歐洲的西部,有著一片島嶼,佔地面積209331平方公里,舊石器時代前,據說是和歐洲大陸相連在一起的,之後由於地殼運動才得以分開,而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生活在歐洲的人類開始逐漸向不列顛群島移民,其中有記載並且數量較多的,就是從現在的西班牙地區移民過來的伊比利亞人,800年之後,又一支從歐洲西部山區的民族也來到了不列顛群島,分別分布在現在的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上,這批人就是 凱爾特人,凱爾特人是很大的一支民族,其中有好幾股分支,包括了 不列顛人、斯科特人、愛爾什人(Ilresh,我自己翻的)等等,他們分布在不列顛群島的各個地區,並且開始學會了冶金冶金技術,逐步的進入了鐵器時代。

公元前506年,羅馬人崛起,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區域,不久之後羅馬人發現了不列顛群島,於是在公元前55年開始派兵攻打不列顛群島,島上的凱爾特人各部族奮起反抗,抵擋住了羅馬人的第一次入侵,但是在公元前43年時,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再次率領先前數倍的兵力入侵了不列顛群島,這次凱爾特人沒能抵擋住羅馬人的步伐,正片不列顛群島幾乎都被羅馬人攻佔,使得不列顛群島成為了羅馬共和國的一部分。

而就在羅馬人攻陷不列顛群島後,他們在群島中最大的一座島嶼也就是大不列顛島上,建立了一座城市,城市位於大不列顛島的中心地帶,泰晤士河口,這座城池的名字叫做 倫敦。當然羅馬人建造倫敦城是為了統治這座島,因為倫敦城四通八達,處在心臟地帶。

第二回:凱爾特人起義趕走羅馬人 日耳曼人入侵

羅馬人征服了不列顛島後,把大部分凱爾特人都驅趕到了大不列顛島北部的山區,並且為了防止凱爾特人南下襲擾,羅馬人在皇帝普布利烏斯-埃利烏斯-哈德良的命令下,在大不列顛島中午,東西向的建立了一道長城來防禦北方的凱爾特人南下入侵,這道長城名字叫做 哈德良長城,哈德良長城於公元43年建造完畢,100年後,又造了安東尼長城,使得羅馬人在成功的抵禦了凱爾特人的反撲。

可是長城並不能阻擋凱爾特人奪取自己故土的信念,淪為羅馬人奴隸的凱爾特人開始舉兵起義,公元400年左右,整個大不列顛島烽煙四起,羅馬帝國在大不列顛島的兵力原本就不多,面對如此頻繁的起義實在力不從心,公元407年,羅馬人見這批凱爾特人實在會鬧,於是就放棄這片凄涼之地,帶著部隊撤回了本土,羅馬人統治不列顛群島就此結束。

原本以為可以過上太平日子了,結果沒想到羅馬人走後新的敵人又到來了,公元500年左右,從不列顛島東部海對岸的日耳曼民族大肆渡海入侵不列顛,其中佔大多數人口的是三支日耳曼分支:北路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南路的朱特人,這三股日耳曼人是入侵不列顛島的主力部隊,到達之後的日耳曼人大肆燒殺擄掠,凱爾特人由於在反抗羅馬人的壓迫起義戰爭中元氣折損大半,所以無法抵擋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剛從山區走出來打敗了羅馬人,又被日耳曼人趕回了山區,於是,日耳曼人佔領了不列顛群島,其中北路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佔領的土地最大,所以盎格魯人將大不列顛島,稱為「盎格魯人的土地」,而古英語中盎格魯是Angles,經過文字演變後,Angle變成了Engla,而盎格魯人的土地就是England,就這樣,England英格蘭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後來的人們就把這時開始生活在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人,稱為 英格蘭人或者英吉利人。

第三回:日耳曼人建立七大王國 羅馬人將基督教傳入大不列顛島

公元500年年左右,入侵後的日耳曼民族互相攻伐,最終在大不列顛島形成了7個由日耳曼民族各分支組成的國家,分別是 位於東部和東北部盎格魯人建立的 麥西亞王國、諾森布里亞王國、東盎格里亞王國,以及撒克遜人在南方建立的威塞克斯王國、埃塞克斯王國和蘇塞克斯王國,和東南部朱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國,史稱 「七國時代」。

同一時期,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盛行,並且成為羅馬國教,而羅馬帝國也希望把基督教傳播到不列顛群島去,可能是希望通過宗教來為重新奪取不列顛群島鋪路吧,所以差不多在七國時代的初期,羅馬傳教士就來到了不列顛,基督教就在島上傳開了,公元597年,威塞克斯王國國王埃特爾伯特接受了基督教傳教士的洗禮,使得他自己以及威塞克斯王國成為了島內第一個基督教國家,而在之後的五十年里,基督教在大不列顛島傳播開來,公元650年左右,大不列顛島上基本已經都皈依了基督教,並且在大不列顛島,也就是盎格魯人的土地英格蘭上,建立了很多供基督徒集會的教堂。

第四回:維京人的入侵 威塞克斯滅六國統一英格蘭

羅馬人將基督教帶入了英格蘭大帝,使得大部分不列顛島上的人都沐浴在主的陽光下,但是主並不能阻止北方的野蠻人入侵英格蘭,公元780年開始,不列顛群島的東北方,也就是現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住民開始渡海來到不列顛,這批斯堪的納維亞人常年生活在極北地區,以海產為主要食物來源,生活條件的艱苦鍛造出了他們鋼鐵般強健的體魄,公元789年,這些斯堪的納維亞人開始到處掠奪資源,其中就包括了不列顛群島,最初這批斯堪的納維亞人來到了英格蘭島北部地區並且登陸,摧毀了一座修道院,掠奪了財物後離去,之後越來越多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從東北邊入侵英格蘭,大肆殺戮盎格魯-撒克遜人,而古英格蘭人則用古英語給這些從海上來的斯堪的納維亞人起了個名字:維京人

在維京人入侵英格蘭的同時,七大王國之一的威塞克斯王國,乘著維京人來襲,各國人心惶惶動蕩不安的情況下,開始兼并其餘王國,由於威塞克斯王國地處英格蘭島最南部,所以也是承受維京人危害最小的區域,而北方的其餘國家在被維京人摧殘後,已經國力喪失,很快就被威塞克斯王國所征服,公元827年,威塞克斯國王埃格伯特吞併了其餘六國,統一了當時的英格蘭。

第五回:威塞克斯王朝建立 初代國王、二代國王、三代國王去世

話說南方的撒克遜人的國家威塞克斯在公元827年統一了英格蘭,並且團結了全不列顛人共同抵抗維京人的入侵,公元839年,老國王埃克伯格去世,長子埃塞爾沃夫繼位,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將原先的肯特王國、埃塞克斯王國和蘇塞克斯王國交給自己的長子埃塞爾斯坦進行管理。

公元840年,北歐海盜維京人發動了一次歷來最為龐大的入侵,總共動用了33艘戰船入侵了南安普頓港,次年分兵多路入侵其他地區,英格蘭沿海地區硝煙瀰漫,戰火四起,就在如此緊要的關頭,公元855年,埃塞爾沃夫國王帶著自己6歲的兒子阿爾弗雷德,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前往羅馬帝國進行朝聖,而不顧國內漫天的戰火,一年後,朝聖完畢,他帶著6歲的阿爾弗雷德回到英格蘭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長子埃塞爾斯坦已經去世,次子埃塞爾巴德奪取了已故各個埃塞爾斯坦的所有權力已經領地,並且和自己的父親針鋒相對,使得威塞克斯王國在外患之餘還多了內憂的隱患。

公元858年1月13日,威塞克斯王朝第二任國王埃塞爾沃夫去世,父親去世後,埃塞爾巴德等於掌握了全英格蘭大權,但是好景不長,在父親去世2年後,埃塞爾巴德因病去世,死前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埃塞爾伯特。

第六回:四代目埃塞爾伯特去世 五代目埃塞爾雷德去世 六代目艾爾弗雷德繼位

公元860年,威塞克斯王朝第三任國王埃塞爾巴德去世後,他的三弟埃塞爾伯特繼位,成為了威克塞斯王朝第四任國王,他在位期間,北方的野蠻維京人入侵併攻佔了大不列顛島南部重鎮溫切斯特,之後又掠奪了東南部的肯特地區,使得威塞克斯王朝在南部的統治岌岌可危,公元865年,埃塞爾伯特去世,同年其弟埃塞爾雷德繼承王位,成為威塞克斯第五任國王。

見到自己的父親與哥哥都沒能在對抗維京人的戰爭中獲得什麼像樣的戰績,五代目國王埃塞爾雷德接過了這個沉重的包袱,他開始觀察維京人的戰術和襲擾的規律,並且制定出了一系列針對於維京人的戰法,比如設埋伏,由於維京人身強力壯人高馬大,並且維京人信奉的神靈叫做奧丁,他們相信,所有的斯堪的那維亞人,只要在戰爭中英勇的戰死,就能被神的使者挑選中,然後和他們的神,奧丁,在傳說中的瓦爾哈拉神殿共進晚餐,所以這幫北方野蠻人是把死亡當作榮耀的,這個和以基督教為國教的當時的英格蘭人來說,在信念上就差了一大截,所以五代目國王埃塞爾雷德認為,要打維京人,就要用埋伏戰,公元871年,威塞克斯王國國王埃塞爾雷德,和他的弟弟,艾爾弗雷德一同,領著威塞克斯大軍伏擊了一批入侵的維京人,殺的維京人棄斧而逃,死傷大半,狼狽的滾回了北方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這場仗打的十分漂亮,也是當時為止少有的威塞克斯王朝對維京人的勝仗,所以埃塞爾雷德國王名聲大噪。

但是,可能他在這場戰爭中受了傷,在戰爭剛剛打贏沒多久之後,五代目國王埃塞爾雷德去世,他的弟弟 艾爾弗雷德繼承了王位,成為第六代國王。

第七回:英格蘭人割地賠款 維京人撕毀停戰協議

雖然英格蘭人在公元871年上班年在先帝埃爾塞雷德的指揮下大敗了維京人,但是同一年的下半年,維京人捲土重來,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帶來了更多的維京戰士,一雪前恥擊潰了英格蘭人,橫掃了雷丁、倫敦等城,威塞克斯王朝主力部隊遭到重創,維京人打的英格蘭人再也無法組織起像樣的部隊進行再次的反擊,無奈之下,威塞克斯國王艾爾弗雷德只能選擇與維京人進行談判,最終支付了維京人大量的金銀財寶後,破財消災,才使得維京人從大不列顛島撤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可撤回沒多久後,維京人又屢屢來襲,公元876年,維京人沿大不列顛島東部海岸南下,偷襲了南部城市威爾漢姆,艾爾弗雷德大帝企圖奪回城池失敗後,再次與維京人和談,於是除了又一筆金銀財寶的支出後,還賠上了幾名威塞克斯王朝高層人質,並且恥辱的向維京人進行發誓後,維京人才停止了戰爭。

但是維京人依舊沒有遵守停戰約定,他們殺掉了所有的人質,再次發動進攻,攻佔了西南重鎮埃克塞特,此時正值暴風雨來襲,艾爾弗雷德大帝見此機會立刻對維京人發動圍攻,在維京人的戰船因暴風雨無法航行的情況下,維京人慘敗,之後向英格蘭人投降,戰爭再次短暫的平息。

第八回:流浪歌手艾爾弗雷德大帝

在這批維京人向英格蘭人投降之後,他們從麥西亞地區駕船撤回了本土,艾爾弗雷德大帝以為自己可以過上幾年太平日子,可是好景不長,好日子僅僅過了一年都不到,公元878年1月,維京人再度大舉入侵,這次的入侵幾乎佔領了大不列顛島八成的地區,之後國王大本營所在的威塞克斯地區暫時倖免,眼看著就要滅國,艾爾弗雷德大帝決定挺身而出,他化裝成一名游吟詩人或者說是流浪歌手,進入了維京人佔領區域,並且在維京人軍營外進行演奏,維京人以為他只是一個流浪歌手所以沒有在意,而此時的艾爾弗雷德大帝卻在觀察維京人的兵器、士氣等等,在詳細的調查了維京人的戰爭情報後,艾爾弗雷德大帝再次集結了軍隊,突襲了這批維京人,打的他們丟盔棄甲,向北逃竄,公元886年,艾爾弗雷德大帝收復倫敦,公元892年,他再度出兵,經過數場大戰,收復了半數左右的領土,英格蘭人看到了一絲勝利的希望。

第九回:愛德華國王反擊維京人 收復淪陷區 攻佔蘇格蘭 第八代國王埃塞爾斯坦繼位

公元899年,率領著英格蘭軍民重新奪回倫敦以南領土的艾爾弗雷德大帝病故,兒子愛德華繼位,成為第七代國王。

愛德華繼位後,除了維京人的威脅,他還面對著皇室內部的矛盾,他父親的哥哥的兒子,埃塞爾瓦德企圖與他爭奪皇位而發動了叛亂,愛德華率軍平息了戰亂,並且將埃塞爾瓦德趕出了英格蘭本土,但是埃塞爾瓦德卻和維京人勾結,捲土重來,結果在埃塞爾瓦德的叛軍和維京人夾擊下,愛德華國王戰敗,喪失了東南部分領土,但是叛徒埃塞爾瓦德卻在這場戰爭中被英格蘭軍隊擊殺。

失敗後的愛德華國王,總結了戰敗的經驗以及父親艾爾弗雷德所留下的對於維京人的戰術,結合了自己對於戰爭的理念,對維京人再度出擊,維京人大敗,愛德華國王沒有選擇和和談,而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對維京人也進行了燒殺擄掠,結果維京人逃回本土,數年時間內,愛德華又收復了其餘被維京人佔領的區域,並且遠征西北,征服了西北地區的凱爾特人的分支-斯科特人,音譯過來就是蘇格蘭人,佔領了現在的蘇格蘭地區、威爾士地區,重新統一了大不列顛島。

公元924年,一代君王愛德華去世,兒子埃塞爾斯坦繼位,稱為威塞克斯王朝第八位國王。

第十回:九代目埃德蒙國王遭刺殺 十代目埃德雷德國王繼位

埃塞爾斯坦的父親愛德華為他趕走了維京人,統一了大不列顛島,雖然功勛顯著但是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待遇就去世了,所以埃塞爾斯坦就成為了這些功勞的繼承者,從名義上說,埃塞爾斯坦是英國歷史上第八位國王,但是由於之前的七代國王所在的時代大不列顛島都沒有被統一或者存在著外來勢力比如維京人,所以埃塞爾斯坦其實實際上的英格蘭第一任國王。

公元940年,被人們稱為「光榮者」的埃塞爾斯坦國王去世,兒子埃德蒙繼位,埃德蒙繼位後不久,國內叛亂四起,埃德蒙國王分別在公元942年和944年,平定了王國內部的叛軍,但卻在2年後,公元946年,遭到了不明來歷的刺客刺殺,傷重不治身亡。

埃德蒙死後,其弟埃德雷德繼位,稱為威塞克斯王朝第十位國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寬頻山kds 的精彩文章:

學會這幾招,在家就能烹飪頂級牛排料理

TAG:寬頻山k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