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近智慧:回歸教育本質,倡導人文教育

親近智慧:回歸教育本質,倡導人文教育

摘 要

教育公平問題是近年來「兩會」的熱點話題。

究竟什麼是教育公平?怎樣才是實現了教育公平?

本文以「教育公平的本質」和「教育的目的」為出發點,從新的視角探討教育公平,倡導將「人文教育」作為砝碼,平衡、縮小教育天平兩端的「差異」,無限接近教育公平的理想狀態。

1

教育公平是一種理想狀態

公平是一種質的特性,是與正義、公正相聯繫的價值判斷。

教育公平是用正義原則對教育資源分配過程和分配結果的價值判斷。

有研究者針對國際教育改革和教育運動中最讓人關心的問題,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四層次說:教育權利公平、教育機會公平、學業成就公平、教育效果公平。

教育資源配置的平等包括權利平等和機會平等,即受教育權平等和教育機會平等兩個方面。

受教育權平等是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內在要求。機會平等是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上所設立的制度,保證社會成員有平等的參與機遇,它要求社會提供的生存、發展享受機會對於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始終均等。

教育結果的完全平等是不存在的,不能把結果平等作為教育政策的目標。

教育公平作為一種社會理想和價值觀念,是人類永恆的追求,它具有理想性。在現有的社會形態和資源配置情況下,教育不公問題將長期存在,但人們不會放棄去實現那個理想狀態的努力。

「我們的目標是,要塑造既有廣泛的文化修養又在某個特殊方面有專業知識的人才,他們的專業知識可以給他們進步、騰飛的基礎,而他們所具有的廣泛的文化,使他們有哲學般深邃,又有藝術般高雅。」

——(英)懷特海《教育的目的》

2

要親近智慧,而不僅僅是學習知識

知識在現代社會和現有教育中被分割成相互分離、乃至相互隔絕的「學科知識」,「真實的」和「有價值的」也被人為地切割分離了。有專業知識的人被誤以為就是有智慧的人。在這之前,只有那種對人類具有綜合認識能力的知識人士才被稱為「智慧者」。

智慧結合了真實的知識與好的價值。

智慧是一種良善、光明的能力,違背良善和光明的能力再強,人們也不把它稱為智慧。無數的歷史事例告訴我們,能力很強的人可能因為錯誤的價值觀而變得非常邪惡。

智慧的對立面是愚蠢,知識的對立面是無知。學習知識可以改變無知,但卻不一定能改變愚蠢,許多有知識的人士因沒有智慧而愚蠢。

人文教育的學習目標之一便是識別知識與智慧,並通過這種識別,盡量對愚蠢保持警惕,尤其是在碰到知識或權威人士的愚蠢時,不容易上當受騙。

智慧往往來自閱歷和經驗,有智慧的往往是年長者。人文教育所閱讀的思想家可以說就是人類家庭中的年長者。年青的學子通過閱讀他們的傳世之作來親近智慧,並遠離愚蠢。

3

人文教育能幫助學生親近智慧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人的心智解放和成長。

人文教育的重點不是單純的專門知識傳授或灌輸,而是基於獨立思考、判斷、價值認可、尊嚴意識的,對公民參與、公共事務討論、說理和對話能力的全面培養和提升。

人文教育不只是讓學生接受現成的知識,而是讓他們學習如何檢驗知識,並對可靠的知識建立起信念,這是人文教育對學生求知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它與一般知識教育的區別在於:它不是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

當社會普遍將教育公平的種種問題歸結到表象和結果時,往往忽略掉了一個問題,或許也是最本質的問題:對於受教育者(學生)而言,究竟是以他們拿到的「魚」作為公平與否的衡量標準,還是以學到的「漁」作為衡量標準呢?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於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無論是從政策、體制、師資、學校、教學方法等等哪個層面採取措施、實施變革,都應當先回答上面這個問題,先明確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公平的本質,不忘教育之「初心」,回歸教育之「正心」,充分認識並理解人文教育對於啟發智慧、彰顯人生價值的重要作用,基於這樣的正確導向,才能使一切的措施和方法成為利劍,直擊問題要害,而不再成為無關痛癢或者劍走偏鋒的「政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心正舉 的精彩文章:

談一談市場經濟與自由主義哲學

TAG:正心正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