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講清NB-IoT技術第一講-NB覆蓋建議收藏
在物聯網領域,各種技術一旦協議確定,那就基本上確定了你是哪一個流派,也基本把各種指標都落在了一個框框內,想變都很難。
出身名門、身份正統、一堆金主爸爸的NB-IoT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優化協議,他一出生就是為了物聯網而來。其具備的四大獨門秘訣,是眾星捧月的核心所在。
NB-IoT四大獨門秘笈
這四大獨門秘笈從何得來,一定不是掉到某個山洞偶然拾得的《九陰真經》,而是一開始,就把強大的基因注入到協議框架內了。
達叔一直想好好聊聊NB-IoT物聯網技術的乾貨,這算是第一講,談談NB-IoT的四大獨門秘訣之一,超強覆蓋能力。
一、現有物聯網的覆蓋能力很尷尬
談覆蓋,就繞不過去現有2G/3G/4G網路的覆蓋能力。
說實在的,現有通信網路雖然已經建設多年,雖然號稱達到100%或者99%區域覆蓋,但是針對物聯網而言,有點尷尬。
這裡面牽扯到一個原則問題,運營商眼裡的信號覆蓋和我們需要的信號覆蓋之間是有差異的,運營商對於基站的網路覆蓋原則是覆蓋到樓道,我們可以認為是覆蓋到電梯間的走道。所以我們經常在樓道裡面打電話,一個轉身,可能信號就斷了,或者一旦走到哪個牆角旮旯,信號也一下子沒了。
以物聯網應用最有可能的場景—遠程水表抄表為例,水表不可能安裝在樓道,更多的是安裝在角落,包括一些新建的樓盤更多是安裝在水表井裡面。所以在前期水表公司跟運營商溝通網路覆蓋過程中,經常得到運營商給出的結果是樓里的信號覆蓋到位,但是實際上水表裝完之後發現,根本沒有辦法去連網。2G信號覆蓋的問題是幾個有在推物聯網水表的主流產家都面臨的問題。這是造成物聯網水表在短期內不能大範圍推廣的一個主要問題。
這就尷尬了,等於是水表公司安裝水表,得先實測網路信號,才有可能把具備遠程抄表功能的水表安裝上去。或者是要求運營商進行精準覆蓋,這……呵呵
二、沒那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
NB-IoT既然號稱萬物連接,沒有點「穿牆破壁」的拿手活,那是斷然做不到的。所以在最初3GPP定義NB-IoT協議的時候,就樹立了一個遠大的目標,要比2G的信號覆蓋再增強個20dB。
為什麼是20dB呢?借用實測的水表例子來理解。水表所處位置無線環境差,與智能手機相比,高度差導致信號差4dB,同時再蓋上蓋子,額外增加約10dB左右損耗,所以需要增強約20dB。
別小看這個20dB,換成倍數那就是100倍的概念,這沒有點真本事還真不行的。3GPP還真是NB,竟然真的想到辦法做到了。20dB從哪裡增強的呢,三個辦法:
增強增益三絕招
1
窄帶,提升功率譜密度,7dB
2
重傳,多次重複的傳輸,12dB
3
天線增益,多天線增益配置,0-3dB
有一點還得小小交代下,文中所提提升功率,不是指基站端下行而是指終端上行,基站端提升功率so easy呀,而終端那就是so hard了。
窄帶,提升功率譜密度
功率譜密度是個什麼東東?
每單位頻點所攜帶的能量(功率)我們稱為功率譜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單位頻點內攜帶的能量越多,那當然就跑得更遠了。就像一樣的電動車,用不同容量的電瓶,自然跑得距離不一樣了。
考慮GSM終端發射功率最大可以到33dBm (900MHZ頻段),NB-IoT發射功率最大23dBm。換算一下也就是對應2000mW和200mW功率。(為什麼限制這個發射功率呢?額,請自行補腦,終端不限制發射功率還了得,協議就這麼規定的,你得問問3GPP去)
GSM使用200kHz帶寬,NB-IoT使用3.75kHz和15kHz兩種帶寬,我們暫且拿3.75kHz來說事吧。
現在可以算算功率譜密度了:
GSM終端功率譜密度= 2000mW/200KHz =10mW/kHz
NB-IoT終端功率譜密度= 200mW/3.75KHz =53.33mW/kHz
??大功告成,NB-IoT的功率譜密度比GSM增強了5.33倍,換算成dB,10*log(5.3)=7dB。
NB了我的達叔,7個dB原來是這麼來的呀。??
重傳,多次重複的傳輸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就像你媽叫你回家吃飯,說一次可能你沒有聽到,你媽一般會多吼幾次,以確保你能聽到羅。多吼一次就能多一次確保你聽到的機會。
相比傳統方式,NB-IoT支持更多次數的重傳。理論上而言,重傳次數每翻一倍,速率和效率就會減半,同時帶來3dB的增益,通俗點講就是說一遍聽不清,就多說幾遍,提高聽清的概率。
標準中定義上行重傳次數最大可達128次,理論上增益有20dB,實際上有16-18dB。但考慮邊緣場景下的速率以及傳輸效率,系統不會無限制重傳,因為重傳本質上一定是靠犧牲資源來獲取可靠性(覆蓋)的提升,重複越多,其資源「浪費」自然越多。所以在實際中,一般取重傳增益為12db。
重傳次數與增益的擬合圖
天線增益,多天線增益配置
NB-IoT是採用的1T2R的空間分集技術,接收分集,相比較1T1R而言多了3dB的增益。
何謂空間分集?空間分集是利用多個接收天線來實現。在發射端採用一副天線發射,而在接收端則採用多副天線接接收。接收端天線之間的距離一般是d≥λ/2(λ為工作波長),以保證接收天線輸出信號的衰落特徵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當某一副接收天線的輸出信號很低時,其他接收天線的輸出則不一定在同一時刻也出現低的現象,經過相應的合併電路從中選擇信號幅度較大、信噪比較好的一路,得到一個總的接收天線輸出信號。這就降低了信道衰落的影響,改善了傳輸的可靠性。
GSM網路有1T1R,也有採用1T2R(例如目前中國移動的網路,GSM就用了挺多1T2R),因此這個增益在對比中需根據實際布局來判斷。當然,如果採用2T4R的話,那又是多出了3dB的增益了。
總結
NB-IoT一開始協議規範,就充分考慮到目前網路所帶來的無法覆蓋牆角旮旯的問題,因此,從本質上來講,不需要額外的基站位置部署,就能一下子超越現有網路的覆蓋能力。
當然,如果試圖通過增加現有網路的基站位置部署來反向超越NB-IoT,不是說不可以,只是代價就很大了。
所以,想想你的業務是不是有布局到這種牆角旮旯的點,想想找不到終端設備的焦慮(就像娃丟了一樣),那麼NB-IoT理論上能夠幫你一次解決到位。
結束語、NB-IoT已成中國物聯網的未來
你,準備好了嗎?
大風吹起,我們一起起飛!
TAG:智達物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