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是官二代

我是官二代

原標題:我是官二代


公元前403年,魏趙韓三家分晉,開啟了一個更加動亂的時代,將近七百年後,公元280年,魏蜀吳三國歸晉,也將開啟一個更加動亂的時代。


如果要評選中國最幸運的開國皇帝,可能有人會選得天下最速的劉邦,也可能有人會選得天下最易的楊堅。不過作為統一王朝的開創者,他們自己也免不了殫精竭慮,哪裡比得上吃著火鍋唱著歌就做了皇帝的晉武帝司馬炎? 司馬炎是一個標準的官二代(嚴格來說是三代),如果不是司馬師司馬昭死得早,恐怕滅吳這件事都不用他來做了,其間只有過一次不是波折的波折。

司馬昭還在世的時候,曾經說這是司馬師的天下,應該由司馬師的兒子繼承,不過司馬師沒有兒子,是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的,說這話的意思就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司徒何曾心領神會,說司馬炎有兩個特長,一個是頭髮特長,一個是胳膊特長,都是大貴之相,遂定司馬炎為世子。


司馬炎繼為晉王不久,便依樣畫葫蘆代魏稱帝,封魏帝曹奐為陳留王,讚賞其高風亮節。又追尊司馬懿為宣帝,司馬師為景帝,司馬昭為文帝,大赦天下。


鑒於曹魏親藩孤弱的教訓,司馬炎效仿漢初的做法,大封宗室,各領兵卒,但是規模和實力遠遠比不上漢初。這在當時看來,算不上太腦殘的政策,關鍵還是他那白痴兒子太爛。


另一個效仿漢朝的做法,就是以孝治天下,其實不只是篡魏自立的晉朝,任何一個王朝前期都不大好意思講「忠」字,因為他們始終解決不了「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的邏輯矛盾。「孝」則是天然正確的,孝的最高境界就是孝順國家。

晉朝沿襲下來的制度有兩大項,一個是九品中正制,一個是五等爵制。九品中正制基本上是官二代們自娛自樂,走向了察舉制的反面;五等爵制基本上相當於「享受某某待遇」,不再嚴格按照軍功授爵。這兩項制度一文一武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了晉帝的九五之尊,也使天下寒士漸無出頭之日。


當時東吳未滅,司馬炎尚能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他收買人心,解放漢魏宗室;選賢任能,籠絡魏蜀舊臣;以身作則,倡導勤儉節約;整頓軍務,進行試探進攻。


公元272年,吳將步闡舉城降晉,司馬炎派遣三路兵馬接應。吳軍都督陸抗展現出他的名將風采,將晉軍的分進合擊一一破解。這次失利使晉國君臣意識到,滅吳時機尚未成熟。


吃一塹長一智,司馬炎痛定思痛,決定要打持久戰。他一方面派羊祜在荊州屯兵坐鎮,穩住吳軍;一方面派王濬在益州訓練水軍,磨刀霍霍。


公元274年,陸抗在軍中病逝,而吳主孫皓荒淫殘暴,上下離心。司馬炎遂於公元279年底,派遣六路大軍二十餘萬伐吳,老將王濬燒斷吳軍在巫峽設置的橫江鐵鏈(我猜要麼這火是三昧真火,要麼這鐵鏈是豆腐渣工程),順流而下勢如破竹,於次年三月兵臨石頭城,孫皓無奈請降。

全國統一以後,司馬炎也做了一些深化改革的措施。首先是頒布「戶調式」,分別規定平民和各級官吏的占田數量,同時人頭稅改為按戶徵收,食客和佃客的數量也做了必要的限制。這些規定雖然不能完全執行,但仍然起到了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其次是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狠抓落實經濟工作。再次是督促婚嫁,招攬移民,切實穩定人口增長。就這樣在太康年間,經歷了多年戰亂的國家,終於呈現了繁榮局面,這盛世如你所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魔咒始終不曾遠去,司馬炎很快便暴露了他的本性。


滅吳之前,他便下詔廣選天下美女,甚至為此禁止婚姻,滅吳之後,孫皓的妃子也被照單全收,司馬炎的後宮達到師級規模。每天翻牌子也是一件麻煩事,司馬炎別出心裁,用羊拉車,走到哪裡就在哪裡啪啪。嬪妃們卵子上腦,在門口插上竹葉撒上鹽水,引羊前來,活脫脫一個低碳自走打樁機。


奢靡之風也漸漸滋長,司馬炎不僅不予制止,反而推波助瀾。王石鬥富時,他送給王愷一株珊瑚樹,去跟石崇顯擺,石崇拿起鐵如意啪啪給砸碎了,然後拿出更多更大的珊瑚樹,後來這個橋段被《肉蒲團》學了去。其它如人奶養豬、天價宴席、豪華廁所等等,不斷刷新人們的三觀。

這些還只是生活作風問題,司馬炎的最大「貢獻」是選了一個極品接班人。


司馬炎整日忙著造兒子,基本無暇管兒子,其實他也多少覺察出來司馬衷腦子不靈光,便做了一番測驗。他把東宮官屬請來赴宴,又派使者拿一道筆試題讓太子作答,妹想到這使者也是太子一黨,充當槍手代答,讓太子抄寫一遍,再加上有重臣袒護,算是矇混過關。


既然太子智商捉急,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維護他呢?在世家大族壟斷權力的大背景下,他們當然希望有一個什麼都不管的皇帝,也好上下其手,這是一種利益集團固化導致的逆淘汰。


當然也有其它原因,司馬炎寵愛楊皇后,經常秀一秀恩愛,所以聽信婦人之言「立嫡以長不以賢」。還有一種說法是,司馬炎覺得他的大孫子司馬遹天資聰明,想搞隔代指定。 朝中還有另一種聲音,就是傳位於司馬炎的堂弟——實際是親弟,當時頗有清名的司馬攸。但是兄終弟及始終是排位很靠後的繼承順序,所以金匱之盟才疑點重重,而且從後來司馬攸任大司馬、假節、都督青州諸軍事,來日方長大有可為時,竟然憂憤而死來看,他也不是有大智慧的人。

這真是祖宗把聰明用盡,子孫智商都不夠用了。


公元290年,司馬炎在越墮落越快樂的氛圍中,結束了他放蕩不羈的一生——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另眼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你憑什麼不感動
吳起之死

TAG:另眼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