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所有的關係,都需要這三個字

所有的關係,都需要這三個字

北京故宮的宮殿里,掛著很多匾額和楹聯。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和殿掛著的「允執厥中」。這四個字出自《尚書·大禹謨》,由乾隆皇帝親筆題寫,掛上去昭示子孫。

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允」是誠信,「執」是遵守,「厥」是其,「中」是中正。連起來,就是:要誠心誠意地遵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

用更通俗的話說就是,要懂得「分寸感」。而這,也不只是皇帝的「專利」。

萬事須講「度」,率性而為不可取,急於求成事不成,心慌難擇路,欲速則不達,過分之事,雖有利而不為,分內之事,雖無利而為之,是為「度」。

這個「度」其實就是分寸,也是人生當中最難把握的兩個字。

在人際交往保留一定的「分寸感」,是做人的最低底線。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中國有句老話,叫「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句話通常被拿來批評有的人特別油滑、不真誠,擺出虛偽的樣子和人交往。

但是這句話能夠流傳這麼久,肯定也有它的「道理」在。仔細想想看,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難道不是應該做到的嗎?

《莊子》說:「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說話,想要有好的效果,就要學會其中的分寸感,不同的情境採用不同的方法。

如何把握分寸感,有五點:

見人宜說三分話,不管面對的是誰,說話都要小心些,為人謹慎點,使自己置身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

區分自己和他人的邊界。好像心裡有一道屏障,我不會貿然闖入他人的地盤,也不會稀里糊塗的讓別人進入自己的領地。

很好的話題也要適可而止。即使一個很好的題材,說時也要適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長。

懂得換位思考,把自己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把自己當別人,把別人當自己。做到了角色調換,也就掌握了分寸感的輕重。

多多讀書,忌淺薄無知。在這個世界上,全新的事物真是太少了,每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得自願或不自願地撿起前人的衣缽,即使是偉大的演說家,也要藉助閱讀的靈感。

大概一切想要長久的東西,都必須把握一點分寸感吧。越過了,怕終究是得不償失的。

人生沒有撤銷鍵,如何才能維持長久的感情,維持感情的秘訣就在於這種分寸感。

有個詞叫過猶不及。當過了那個界限,尊重沒了,這種不對等的關係就變成了一種霸凌。

熟悉的人不是用來隨便對待的,熟悉的人才更應該好好珍惜。

剛剛好,其實才是最難把握的度,我們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常常因為沒有掌控好分寸感,而帶給對方或自己尷尬且不舒服的感覺。

分寸感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東西。生活中,那些被誇高情商的人,你仔細觀察一下,其實都是能夠巧妙掌握好分寸的人。

他們不一定多麼熱情,也不是刻意為之,可是他們知道如何說話和辦事才能使別人感覺到舒服。

他們總是能夠了解別人的敏感點,並知道如何避免觸及這些地方。他們沒有指手畫腳的壞毛病,而是尊重別人的選擇。

分寸感就是這樣的東西,好像飄在雲端、捉摸不定,卻又在生活里根深蒂固、無所不存。人們總說「細節決定成敗」,分寸感就是這樣的細節,不注意你就輸了。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有一種妥當的安全的被保護感。

分寸感是個好東西,希望你我都有。

說到最後,還是那句 ,「我們很熟嗎」?與他人相處時,問問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