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懷化有一座山,史載最早的懸棺地,李自成部將遇難之地

懷化有一座山,史載最早的懸棺地,李自成部將遇難之地

懸棺是中國南方古代的葬式之一。在中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這種葬式,但是在懷化卻有歷史記載最早的懸棺,而且在這裡還是明末農民起義李自成部將牛萬才遇難之地,這就是位於漵浦小江口鄉紅星村的鬼葬山。

鬼葬山位於小江口鄉紅星村,漵水右岸,背椅雷鋒,頭枕漵水,從懷化出發,沿婁懷高速到漵浦,然後轉031縣道到小江口鄉,再轉鄉村公路可到紅星村。

在隋朝黃閔《沅州記》記載:「辰州漵浦西四十里有鬼葬山,其中有棺木,遙望可十餘丈,謂鬼葬之墟。」據說鬼葬山是我國古代關於「懸棺」最早的記載。

唐朝張鷺的《朝野僉載》:「五溪蠻父母死,於臨江高山半助鑿龕以葬之,自山下懸索下樞,彌高者為至考,即終生不復祀祭。」故稱此山為「鬼葬山」。

在鬼葬山有一塊神秘的巨崖,高200米,長約一公里的絕壁五彩繽紛,抬頭可見崖頂的古老懸棺。懸棺安放在光滑如砥石壁的岩洞里,距今有3000年歷史,歷代遷客騷人來此留下詩詞讚美,字跡依稀可鑒。

在懸壁位上,明朝末年一位秀才留下的「世變艱難事亦奇,糠作糍粑草做衣。城市無家穴盡宅,幽谷能耕人背犁。飲少杯兮卧少榻,發不束兮人不揖。願得聖明登九五,民逢大有振威儀」這首詩,歷經三百餘年依然墨色如新,字跡清晰,堪稱一絕。

鬼葬山有很多神秘的故事和生動的傳說。

在懸崖上有一個洞,洞中有一塊木枋,不知有多少年了,據說是五溪蠻巫文化的一個習俗,每遇天旱水澇等自然災害,巫師便在懸崖前,設一祭祀高台,巫師登台,對著洞中木枋作法事,丈量天地,祈求神靈保佑五穀豐登。後人就把這塊木枋叫著「量天尺」。

相傳有一年漵水猛漲,洪水成災,巫師用量天尺一量,發現是孽龍作怪,便作法將孽龍捉拿,收入壇中,並封上符簽,將它放在懸崖上的一個洞穴中,使其永不翻身,至今那洞中還存著那個罈子。這個洞也就叫「罈子洞」。

在鬼葬山懸崖下,有一潭,深數丈,河岸楊柳依依,漁舟自泊,風景秀美。傳說這裡「冬無積雪,夏無蚊蠅」。有一洞,洞中冒出一股清泉,不管狂風暴雨,山洪渾濁,或是久旱無雨天氣乾燥,泉水始終清澈甘醇,泉水不大不小。相傳屈原流放漵浦時,在鬼葬山下住過一段時間,在潭中垂釣,以泉為飲。當時山下住著一家漁父,他家旁邊有一石柱,擊之聲如銅鐘久久不息。傳說屈原在漵水垂釣時,常忘了回來吃飯,漁父就用石頭猛擊石柱,叫屈原回來。屈原走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將潭叫正本潭,泉叫靈均泉,將這塊石柱也叫著靈通神鍾。後來,常有人來此祈福求財,用靈均泉水洗凈雙手,然後到靈通鐘下燒紙焚香,默默許願,再擊響神鍾。傳說非常靈驗。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將牛萬才佔領漵浦縣城。秀才舒希孔為躲兵患逃至鬼葬山,在懸崖上用毛筆記載了當時的物價情況和生活現狀,並題詩三首,其中「世變艱難事亦奇,糠作糍粑草做衣。城市無家穴盡宅,幽谷能耕人背犁。飲少杯兮卧少榻,發不束兮人不揖。願得聖明登九五,民逢大有振威儀。」反映了當時混亂的社會現狀,也表明了他希望出現聖賢君主讓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的良好願望。這些手跡歷經三百餘年依然墨色如新,字跡清晰,堪稱一絕。

由此向西北500米處的牛欄沖,奇峰突起,峭壁林立,山勢異常險峻,傳說明末李自成部將牛萬才在此遇難,留下遺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水煮活人 他當真吃了福王朱常洵
李自成剛打下的江山 只一天就放棄了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