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怕死」的美國兵,為何有撲手榴彈的傳統?

「怕死」的美國兵,為何有撲手榴彈的傳統?

文/快哉風

納尼?用肉身撲手榴彈??怕死的美國少爺兵???

先從一部2012年的美國電影《勇者行動》說起吧。看過此片的同學,一定會對那個海豹突擊隊員撲在手榴彈上救戰友的一幕記憶深刻。

圖:《勇者行動》撲手榴彈一幕

圖:《勇者行動》撲手榴彈一幕

圖:《勇者行動》撲手榴彈一幕

這不是誇張,而是真實事件。

電影中的原型,是2008年在伊拉克戰場上陣亡的美軍海豹突擊隊3隊成員邁克·蒙蘇爾(Michael A. Monsoor)。當時他和隊友一道執行任務,用身體壓在了一顆突然扔來的手榴彈上,爆炸後身亡,3個戰友卻保住了生命。

圖:25歲的海豹隊員蒙蘇爾

因為這個壯舉,他被追授美國軍人最高級別勳章:國會榮譽勳章。

國會榮譽勳章只授予最勇敢的士兵,他們需要做到「不顧危險幫助他人和超越自己職責完成任務的英勇行為」,由代表三軍最高統帥的美國總統親自頒發——不消說,這個沉甸甸的勳章很多都是家屬代領的。

圖:美軍陸海空國會榮譽勳章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軍人在伊拉克戰爭中一共獲得了四枚國會榮譽勳章,其中三個都是撲手榴彈犧牲的。

圖:伊拉克戰爭中另兩個撲手榴彈犧牲的美軍士兵,Jason Dunham和Ross A. McGinni

在西方戰爭術語上,對於肉身撲手榴彈,有個名詞:Falling on a grenade。它的含義是指:在戰爭期間,用身體蓋住即將爆炸的手榴彈,吸收爆炸的碎片而挽救他人的生命。這個九死一生的行動,被西方人認為是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無私的個人犧牲。

圖:撲手榴彈的兵人

說起來,美國兵確實有撲手榴彈的傳統。

二戰中的貝里琉島戰役,美國海軍陸戰中士赫伯特·托馬斯撲在一枚日軍手雷上,犧牲自己保護了附近的隊友;硫磺島戰役,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傑克·盧卡斯,用M1頭盔壓住了兩枚日軍手雷犧牲;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都有美國士兵撲手榴彈的英勇行動。

圖:《美國隊長》撲手榴彈劇照

他們不是不死的美國隊長,但他們都做到了義無反顧。

毫無例外的,他們都獲得了國會榮譽勳章,從這個意義說,美軍的榮譽勳章堪稱「撲手榴彈勳章」。

最傳奇的一次,是2010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士凱爾·卡彭特(Kyle Carpenter),他在阿富汗的一次作戰期間,為救護兩個戰友用身體撲住手榴彈,他的防彈衣和頭盔成了碎片,但幸運的是活了下來:失去了大部分的頜骨和一隻眼睛,手臂有30多處骨折。

圖:凱爾·卡彭特生活照

圖:奧巴馬總統為凱爾·卡彭特頒發榮譽勳章

那麼,我們記憶中的「怕死」美國兵哪裡去了?

的確,相比戰鬥民族的俄羅斯,死不投降的日本兵,堅韌不拔的阿富汗人,美國士兵給人的印象是對生命很愛惜,不敢死戰。

其中原因,主要是美國人推崇個人主義,生命對他們來說很「精貴」,無論是決策層還是輿論對於戰時的傷亡「斤斤計較」。但真正必需死戰的時候,美國士兵強悍起來連自己都怕。

圖:美國兵並非軟柿子

好萊塢戰爭大片里,如《黑鷹墜落》、《危機十三小時》,屢屢灌輸一個概念:士兵是為戰友而戰。這倒不是句口號,美軍中確實有不少「戰友如一人」的慣例,比如降落傘由隊友互相系,戰鬥中不丟下一具戰友的屍體,等等。在生與死的一剎那間,撲手榴彈掩護戰友這樣無私的英勇行為完全可以理解。

當然,撲手榴彈並非美國人一家專長,在戰爭中這是世界行為:英國士兵、以色列士兵、俄國士兵等等都有過,解放軍里撲手榴彈救護戰友的英勇行為更是舉不勝舉。

圖:生死一瞬間,你會如何選擇

不過,風哥最佩服的,是那些在敵人的手榴彈爆炸前撿起來扔回去的老兵,最牛掰的,還能掄起工兵鍬,將手雷擊出一記本壘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哉風 的精彩文章:

從古到今,為何吃過人的老虎一定要擊斃?因為老虎會上癮?
呂布、李存孝、高寵、李元霸:誰是演義中第一條好漢?

TAG:快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