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31年昭西陵被盜,孝庄遺骨被毀,專家解釋:都是康熙做的好事

1931年昭西陵被盜,孝庄遺骨被毀,專家解釋:都是康熙做的好事

導讀:清朝有兩位皇太后最出名,一位是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朝的孝庄皇太后;一位是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的慈禧太后。在歷史上,孝庄的名聲要比慈禧好很多,她輔佐順治、康熙兩位少年天子,開創了康乾盛世。而慈禧太后擁立了同治、光緒、宣統三位皇帝,最終將大清朝帶進了墳墓。

兩人死後的待遇也截然不同,孝庄的昭西陵與慈禧的定東陵雖然都規模宏大,可孝庄的陵墓卻慈禧的陵墓低一個等級,這還要從清朝的陵寢制度說起。

清朝的后妃的喪葬制度與明朝相比,區別很大。明朝的皇后必須要與皇帝合葬,即便是皇帝死後很多年皇后才去世,也要將陵墓打開把皇后的棺槨放進去,然後再重新關閉地宮。史料記載,李自成大軍攻入北京之後,天啟帝的皇后上吊而亡,清朝入關之後,順治親自下旨,派兵挖開了明朝天啟皇帝的地宮,將皇后棺槨放進去合葬。

而清朝講究「卑不動尊」,意思就是只要皇帝入葬地宮封閉後,就不允許再打開。成為太后的皇后或妃子(皇帝生母),多年後去世了,需要在皇帝陵墓旁,單獨再修建一座后妃陵墓。

孝庄死與康熙二十六年,距離她的丈夫皇太極去世已經幾十年,而且皇太極的陵墓遠在關外的瀋陽,按照清朝「卑不動尊」的規矩,康熙不可能將孝庄運回瀋陽安葬。孝庄死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給康熙下了一道遺囑:「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

孝庄不想與皇太極合葬一起,但要與兒子順治安葬清東陵,也不和禮法。康熙左右為難,只能修建一座暫安奉殿,將祖母的棺槨暫時停放在順治帝清孝陵的風水圍牆外,這一停就是三十多年,知道雍正繼位,才正是在清東陵的風水牆外修建了昭西陵。

清東陵是以順治帝孝陵為中心的,後世皇帝都是子孫,陵寢圍繞孝陵周圍,以孝陵為尊。但孝庄太后是順治的母親,只能置於風水圍牆外,不算是一個陵寢體系。孝庄的陵墓規模雖然宏大,卻選址在清東陵風水牆外,不屬於清東陵的範圍之內,所以從風水上講,比慈禧的定東陵差一個等級。

1928年,軍閥孫殿英以演習為名,大肆盜挖清東陵,其中慈禧的定東陵是首選目標,慘遭盜掘。距離不遠的孝庄陵墓雖然躲過了這次盜掘,卻在兩年後的1931年被盜。末代皇帝溥儀知道後,立刻派遣清朝宗室大臣前往善後,根據他們給溥儀的書信記載:

善後官員與守陵大臣進入孝庄太后陵墓地宮,發現第一道石門被打開,第二道石門被鑿出一個大洞,孝庄的棺材倒在寶床一側。他們上前查看發現棺槨並沒有被損壞,於是決定第二天再來修復石門。

當眾人第二天帶上工具再次來到地宮之後,卻發現孝庄棺槨不知何時被人打開,棺蓋被扔到一邊。棺材內孝庄的遺骨一片狼藉,盜墓賊為了找到陪葬的珠寶,將屍骨大卸八塊慘不忍睹。善後人員孝庄文皇后的遺骨揀出,放在黃緞褥上,重新命工匠修補棺槨,並封閉了兩道石門。

《清史稿》中記載,滿族統治者在入關之前,一直採用的都是火葬的形式,直到順治皇帝時,還是火葬。而這次發生的孝庄遺骨被毀事件,完全是康熙在位時期推行的一項制度所導致的。專家解釋說,康熙繼位後,逐漸改革的喪葬制度,由火葬改為土葬,而孝庄就是第一個執行土葬的人。

如果仍然沿用滿族人的火葬形式,那麼昭西陵中就不會有大量珍寶陪葬,也就不會被盜墓賊所惦記。清朝初年的努爾哈赤陵、皇太極的陵墓都沒有被盜,還有清東陵唯一保存完好的順治孝陵,都是火葬的形式,地宮中陪葬較少,所以才保存完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雍正王朝》中的江湖術士事件,其實是康熙和八王之間的暗中較量
濟南黃花山上竟然也有一處五福合一的康熙御筆「天下第一福」?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