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複姓慕容的來歷: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遂為慕容

複姓慕容的來歷: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遂為慕容

姓名是複姓的是不是會很好聽?而如今很多人都在孩子起名這件事上標新立異,爭取給孩子一個的名字。許多人起個四字名,簡稱「人造」複姓,人造複姓來越流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慕容」這個複姓。

說起慕容就不得不從東胡說起,一說東胡,估計大家都會很陌生。辭海中這樣描述東胡:「古族名。因居匈奴(胡)以東而得名。春秋戰國以來,南鄰燕國,後為燕將秦開所破,遷於西遼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倫河流域。燕築長城以防其侵襲。秦末,東胡強盛,其首領曾向匈奴要求名馬、閼氏和土地,後為匈奴冒頓單于擊敗。退居烏桓山的一支稱為烏桓;退居鮮卑山的一支稱鮮卑。」

秦漢之際,東胡逐漸衰落。匈奴剛剛興起時,也受東胡的敲詐勒索。匈奴的冒頓單于剛即位時,東胡恃強向匈奴索要寶馬、美女,冒頓單于採用麻痹敵人的做法,對東胡的要求一一滿足。冒頓單于趁東胡王輕敵之際,向東胡發動進攻,大破東胡。從此東胡部落聯盟瓦解,東胡各部成為匈奴的種族奴隸。當然,東胡各族並未就此消亡,如後來退居烏桓山的烏桓族和退居鮮卑山的鮮卑族,就是東胡主要的部落集團。

有人會問說好的講複姓慕容的來歷,怎麼說了半天都沒見慕容兩個字,別急,說完東胡我們就必須先要了解一下鮮卑族。

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其控制。91年,受到東漢和南匈奴打擊的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族趁機佔據蒙古草原。

二世紀中葉,檀石槐率部統一鮮卑各部,檀石槐死後,鮮卑陷入分裂。西部鮮卑叛離,漠南自雲中以東分裂為三個集團: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集團,分布於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來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干小集團,散佈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其中軻比能集團勢力最強。

軻比能志在統一鮮卑,所以對剛建立的曹魏表示恭順。同曹魏保持良好關係後,軻比能開始兼并其他部落,軻比能吞併東部鮮卑各部落,吞併步度根部,統一漠南,對曹魏邊境形成威脅。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派遣使者聯絡軻比能,意圖前後夾擊曹魏。軻比能率兵至石城(今甘肅皋蘭),屯兵邊境。為防鮮卑南下,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韓龍將軻比能刺死,鮮卑開始「部落離散,互相征伐」,鮮卑各部進入獨立發展時期。

東部鮮卑先後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佔據遼西;拓跋部也在拓跋力微的率領下,第三次南遷來到雲中;禿髮部也從拓跋部中分離出來,由塞北遷居到河西;乞伏部在西晉建立以前,就已經大規模遷入雍、涼二州。

所以慕容源於鮮卑族,出自三國時期鮮卑慕容。在三國時期,鮮卑慕容部的首領莫護跋率領族人遷居遼西地區,後來曾追隨司馬懿征討在遼東地區割據的公孫淵,立下戰功,被封為率義王。後莫護跋在荊城北部建立起一個部落聯盟。

據說,當時山西北部「燕代」的漢族人流行戴步搖冠(一種帶有懸垂裝飾物的帽子),甩髮襲冠(帽子),帽子上插的「金步搖」隨著擺動,金光閃閃,非常美觀。白部鮮卑大人莫護跋見了很是喜歡,也做了一頂,整天戴在頭上。「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遂為慕容」。從此,莫護跋稱「慕容」。鮮卑族各部眾都姓大人姓,隨後將白部鮮卑改稱慕容鮮卑,貴族習慣也戴「金步搖」。

各邑部落小帥呼之為「步搖」, 因當地語言「步搖」同「慕容」讀音相近,所以傳到後來就成了「慕容」。之後莫護跋的族人們便乾脆以此稱謂作為部落的名稱,並以此為部落王族世家的姓氏。

莫護跋的孫子慕容涉歸,被朝廷封為鮮卑單于,遷居遼東,開始漢化。慕容涉歸有二子,長子慕容吐谷渾,西遷河湟;次子慕容廆。西晉太康十年,遷居徒河之青山。元康四年移居大棘城。教以農桑,法制同於中國。永嘉初年,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八王之亂後,慕容部割據遼東,又擊敗了段部鮮卑、宇文鮮卑,成為東北最大的勢力。依然向晉朝朝貢,慕容廆的兒子叫慕容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他創建了著名的前燕國,從此正式以慕容為姓氏,隋唐以後,慕容氏族人多有省文簡改為單性慕氏、容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慕容皝之子慕容俊滅冉魏佔領中原,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慕容氏家族在北方地區先後建立了四大燕國,即前燕國、後燕國、西燕國、南燕國,持續輝煌了七十餘年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惹塵埃 的精彩文章:

關於相權,在古代哪個朝代的權力是最大的?
正月初二除了回娘家,還有祭財神,祭的又是哪幾路財神?

TAG:不惹塵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