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密瀘山 川南盛境撐霄漢
之前看過一段對於西昌的介紹,其中一組「邛都八景」圖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這「八景」主要集中在邛海和瀘山,也讓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親身去體驗那山水畫中的絕美之境。而當我真正站在瀘山山頂後,當年的那一幅幅畫卷重現眼前,卻已然是另一番心境了。
1
松風水月 登高望遠
世人都喜歡用「松花水月」來形容瀘山邛海的風光,如果游過邛海,那必然也要登上瀘山,感受一覽眾山小的體驗。瀘山於邛海湖盆平原一峰崛起,山形「大體環圓,上狹下廣如覆鍾」,巍峙厚重,聳翠凝碧,一覽瀕臨邛海、拔地而起的瀘山,以「半壁撐霄漢,寧城列畫屏」的氣勢與邛海構成川西南一大景區,被譽為「川南勝境」。
到達瀘山山腳處,順著長長的石階向上眺望,巍峨壯觀的山門便出現在眼前。這裡是西昌城區與瀘山、邛海的紐結點和鎖鑰處,精緻的山門上刻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並立,乃諸教之期,此土集善者;山水城相依,得大化所毓,斯民有福焉」。短短的兩句,卻是蘊含了西昌的獨特美景和瀘山的宗教意蘊。
沿古道登瀘山,兩側古柏夾峙,巍巍然,蒼蒼然,不緊不慢的在此間前行,也頗有一些清閑悠然之意。瀘山上的各寺廟皆建有望海樓,因地勢不同而景觀各異。憑欄遠眺,如鏡的邛海和碧藍的天空交相輝映,湖中閃爍的波光中點綴這些許漁舟。湖邊的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最得其趣,曾在瀘山題聯:「野飲幾人偕,快醉山中索郎酒;郊居隨處好,又逢湖上沈家樓」。在所有望海樓中,光福寺望海樓距海最近,觀景也最為逼真,又名「吟雲閣」、「凌雲閣」。而玉皇殿望海樓,則被清代侍郎查禮題名「孤雲閣」。此閣懸於峭壁,拔地凌空,似孤懸於雲中。推開門窗,常有閑雲湧入;俯瞰邛海,雲平水凈,水天一色,頓感心中一洗,纖塵不遺。歷代名人登瀘山,都以題詠「孤雲」為奇絕。
2
萬物靈秀 野趣橫生
瀘山山巒奇秀,綠樹成蔭,古木參天,是西昌的天然綠色屏障,林中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也為這座山增添一絲靈氣。
「繞香霧以紆徐,倚晴煙而搖曳」,瀘山上蒼松翠柏,古木蔥蘢,冠蓋如雲,有如蔽日遮天之勢。林中雜以奇花異草,虯葛莽藤,更覺清幽。半山的蒙段祠旁,一株有著二千年歷史的的「巴蜀樹王」九龍漢柏。這顆龍鍾古柏如騰蛟起鳳,上接青雲,虯枝盤錯,蒼葉疏落,樹圍11米,經鑒定為漢代所植,在巴蜀「十大樹王」中排名第四。晚清舉人劉景松曾寫有膾炙人口的《蒙段祠古柏歌》:「……柏乎!柏乎!大廈防傾須棟樑,萬牛將爾貢玉堂!」雖然,這顆古樹在前兩年就停止了生長,但仍然屹立在瀘山上,守護著那裡的生靈。
瀘山無猛獸,因而麂、鹿、猴、野兔及各種飛鳥鳴禽,成群結隊,競其自由。猴子是瀘山上常見的靈物,瀘山的猴子較為自由,整座山都是它們的遊樂場。而且瀘山的猴子比較「頑皮」,它們對於人類的事物很感興趣,在我們上山的途中,有兩隻調皮的猴子就動作嫻熟的順走了我們同行夥伴的飲料,並迅速的消失在我們眼前。山上還有一些舉著蓬鬆尾巴的小松鼠,它們會時不時地跳到山下住戶的窗台上來,一點也不怕人。
居住瀘山腳下,朝聽百鳥鳴囀,清亮悅耳,午見靈猴嬉戲,是在野趣橫生。
3
千年古剎 掩映山林
從唐代以來,瀘山上便佛、道、儒三教共山,許多殿、宮、祠、閣、寺依山而建,組成了十餘處風格各異的古建築群,且大多數都保留至今。而由於樹大林深,很多的古建築物都掩映其中,只見檐角,不見整體,只聞其聲,難見其形。這些古剎殿宇,因地就勢,各據幽境;畫棟雕梁,令人神往。層層疊疊的瀘山古廟因山林的幽深而沁水籠霧,千年不燥。它們的一石一礎一柱,無不反射著歷史的悠長、生命的質感。
瀘山的寺廟密集,自光福寺起始而上,不足三公里的咫尺天地間,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地擺布著十數重廟宇群落,十分壯觀。走近廣福寺,就可見寺前有一新建巨型照壁,照壁背面為邑人吳方所書「川南勝境」四個大字。光福寺的殿堂大多布局精巧,殿內佛像眾多,且精緻壯觀。
從光福寺上行約百米處,就會看見三教庵。三教庵建於元代,是瀘山「三教並榮」的象徵。庵內巨大的佛教、道教、儒教鼻祖釋迦牟尼、太上老君、孔老夫子塑像巍然殿上,供奉一寺,蔚為奇觀。
登瀘山,愈往上走,寺廟愈見端莊,身心愈感空靈;登頂瀘山,眺望遠景,一種曠達豪邁之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文:楊媛
圖:《西部旅遊》雜誌
本期內容已刊登在《西部旅遊》雜誌2018年1月刊
如需購買請淘寶搜索「西部旅遊雜誌」
THE END
《西部旅遊》雜誌官方微信
TAG:西部旅遊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