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59歲倪萍退出《等著我》:人越老,越應該去尋求新的開始

59歲倪萍退出《等著我》:人越老,越應該去尋求新的開始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kyrie


人生或許就應是這樣,在結束與開始的不停輪迴中前行。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周周朗讀音頻



01


又一個新年逐漸走遠,當人們感慨歲月飛逝時,一則應景新聞上了微博熱搜:


央視主持人

倪萍

在59歲生日當天,發文感嘆已到花甲之年。

宣布退出央視《等著我》欄目,在餘下的時光里去拍電影,畫畫,探尋人生道路上更美的風景。



從參演電影《山菊花》進入大眾視野,到接替楊瀾成為《綜藝大觀》主持人,再到春晚舞台上堅守13年。


幾十年來,倪萍一直都是觀眾們的「夢中情人」,而舞台上笑語晏晏的倪萍,私下生活卻頗多苦難。


去央視之前,倪萍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費盡周折離了婚,法院卻將唯一的女兒判給了前夫。


再次結婚,40歲的倪萍高齡孕子,兒子出生後卻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內障,倪萍不得不辭掉工作,帶著兒子四處尋醫。


操勞半生後,2014年再次回到央視,倪萍的人生才算安穩。


可忙碌的光陰總是悄然流失,原本承諾主持2年《等著我》,一眨眼4年過去了,「倪萍姐姐」也老了。


很多人都以為,倪萍將青春都獻給了家人和事業,到老了,應該享享清福,靜待人生落幕。


倪萍卻選擇了在59歲時再出發,去畫畫拍電影,去完成未完成的夢想。


人生或許就應是這樣,在結束與開始的不停輪迴中前行。年齡越大,越不能給生命划上休止符。


莎士比

亞說:「一個老年人是第二次做嬰孩。


年齡只代表人生長度,從不會限制人生寬度,人越老,越應該去尋求新的開始。


02


多數人認為,到了退休年齡,人生也就走到了暮年,而對有些人來說,60歲,只是剛剛開始。

馬伯庸曾這樣評價書《長脖子的女人》:


這些故事誠實,就像莫言《紅高粱》筆下那些底層民眾一樣,飽含著粗糙、混沌的原始力量。


看過這本書的人不多,但當人們知道書的作者在60歲仍不識字時,無不被她的人生履歷折服。


她就是60學認字,71歲寫作,75歲出版4本著作,自稱「文盲作家」的

姜淑梅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姜淑梅)


姜淑梅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年幼時就顯露出對文學的熱愛,但卻一直沒有機會讀書認字。


後來家庭遭遇變故,姜淑梅被迫嫁人,婚後遇上大饑荒,又隨丈夫闖關東到黑龍江謀生。


輾轉流離的生活,使得姜淑梅根本沒機會學習,對於文學的渴望,也一直壓抑在心底。


直到花甲之年,60歲的姜淑梅熬到兒女成了家,自己才得以清閑。


於常理說,老伴離世,兒女成家,自己安穩走完餘生,便是圓滿的人生結局。


可對文學的憧憬猶在,為了不讓人生留下遺憾,姜淑梅決定:重新追逐年輕時的夢想,去認字讀書。


對於大字不識,腦力衰退的姜淑梅來說,單是認字就異常艱難,可她硬是把學習認字融入生活,有不懂之處逢人就問。



(姜淑梅剛會寫字時的「作業」)


終於在71歲時,下筆創作出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而後憑藉豐富的人生閱歷,連續出版了《窮時候,亂時候》、《苦菜花,甘蔗芽》、《長脖子女人》、《俺男人》4部著作。


作品一經發表,就在文學界引起轟動,得到中央電視台「讀書」、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等欄目的專題推薦。


60來識字,70來寫作,很多人在這個階段靜待生命的完結,姜淑梅卻利用這段時間,實現了自己年少時的理想。


美國有首小詩寫道:奧巴馬55歲退休了,特朗普70歲才起步,追逐理想,從來都與年齡無關。


年老時,去尋求新的開始,去實現年輕時的理想,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


03


曾有人問褚時健:您那麼大年齡了,為何不安享晚年?


他回答道:

人老了,更要找點事做,你的人生不能變長,但人生的寬度由自己做主


2015年1月8日,第十屆中國攝影金像獎在寧波舉行頒獎典禮,《人民畫報》前編委、高級記者

茹遂初

,在83歲高齡時,榮獲終身成就獎。


茹老上台領獎時,主持人牛群用「衡量一個人價值,看他晚年時生命的厚度」來讚美,此句一出,全場掌聲雷動,紛紛起立致敬茹老。



(中國攝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茹遂初)


1932年出生的茹遂初,17歲進入新華社西北總分社做編輯,幾個月後,進入攝影科,從此,茹遂初便扛著攝像機,踏上了記錄歷史的道路。


此後幾十年,茹遂初走遍了祖國大西北,拍下無數紀實照片,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獻。


其中記錄土地改革的照片,成為國寶級影像資料,尋找長江源頭的照片,更是被採納計算出了長江總長度。


到了1993年,奔波了半生的茹遂初,年滿61歲,按規定辦理了離休手續。


但他覺得生命不應休止於此,便繼續在原單位工作,直到65歲才離開。


這次離開,大家都以為飽經風霜的茹遂初,會就此安享天倫,沒想到的是,茹遂初仍想延長生命的寬度。


他放下攝像機,不再奔波攝圖,卻拿起檔案夾,開啟了整理畫冊的新事業。


幾年辛勞過後,他主持編纂出了大型畫冊《中國的世界遺產》,在幾十個國家發行,促進了中華文化在世界傳播。


為了更好的保護影像資料,76歲高齡的茹遂初決定,建立一個屬於中國攝影家自己的檔案庫。


在幾經周折,耗費不少人力、財力後,建成了中國知名攝影家作品檔案網www.fotocn.org,為更多的珍貴影像資料提供了一個「雲盤」,也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茹遂初組織創建的中國知名攝影家作品檔案網首頁)


面對採訪,茹老說:「離休後,反而有更多時間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讓生命充滿意義,讓人生更加完整。」


當很多人退休後,安心享受清閑的晚年時,茹老選擇再做貢獻,延長了生命的寬度。


杜甫晚年作詩道: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年老時,去尋求新的開始,生命末期會更加精彩,生命的意義也會更加厚重。


04


知乎上有個熱議話題:

很多人在年老,甚至退休後,仍去尋找新的開始,意義何在?


一位民宿老闆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他和妻子都嚮往寧靜的生活,年輕時要照顧家庭,回歸田園的想法一直被擱置。


現在兒女都成了家,老兩口想讓餘下的生命充實完整,便開了一家民宿客棧,一來過上了想要的生活,二來也算繼續折騰,為生命旅途增添色彩。


看完這個回答,我想起了洞見後台讀者

@老頑童

的留言。


年輕時工作忙、替兒女操勞,很多事都沒做,對音樂的嚮往也一直被束之高閣。


退休後,兒女也都成了家,儘管她已63歲,還是決定去追逐年輕時的喜好,從零開始學習馬頭琴。


馬頭琴的技藝不是一年半載能學成的,但在學習過程中,她一定會很充實,且非常快樂。


有人說人老了,沒有精力再去嘗試新的事物,放下了對理想的追求,釋然了對生活的執著,人也就看開了。


但其實,越是經受過歲月洗禮的靈魂,越不應該止步不前。


老驥伏櫪,雖未歇於壯心;逆風撐船,終不離於舊處。


年老時,去尋求新的開始,是對餘生最大的尊重,也是送給自己最好的晚年禮物。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見 的精彩文章:

你的「無知」,暴露了你的優秀
別讓這一點懶惰,扼殺你的優秀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