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家背後都有一個神秘的女人!
「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話放在收藏圈兒依然適用。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收藏圈裡響噹噹的三位藏家:王世襄、何安達、劉益謙,以及站在他們身後那些,或默然成全,或獨當一面,最後共同為藝術收藏事業做出不可抹滅貢獻的夫妻檔。
六十載相知相守, 成全你也成全大愛
王世襄 / 袁荃猷
王世襄與袁荃猷在家中
世人都知王世襄是文博界的大咖,而鮮有人知曉的是,其實在老人背後,還有一位與他相知相守六十載的得力助手。這位助手就是他夫人——袁荃猷女士。
如果說王世襄老人一生玩物勵志的收藏故事,讓我輩望塵莫及。那麼,老人的愛情故事說出來更是讓人心生艷羨!
而說起這對老人最初的相識相知,正應了這句: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剛好遇到對了的人。
袁荃猷出現在王世襄生命里,恰好是他痛心悔過,決定苦心鑽研學問之時。因為那一年,王世襄慈母金章女士因患高血壓不幸離世,世事滄桑第一次給公子哥王世襄造成了心靈打擊。
當他驅散鴿群,送走大鷹和獾狗,將蛐蛐、葫蘆、鴿哨,統統束之高閣,收斂玩心的王世襄很快顯露出其一流學者的底質,一系列彰顯其治學功底和眼界高度的文章陸續發表。
佳緣自天成。恰在這其間,同在燕京大學的袁荃猷因為要寫「中國畫教材」方面的論文,找到王世襄希望請他做自己的導師,為使小姑娘通過論文,王世襄不但導,而且替,兩人從討論學術慢慢變成了相識相慕、互生情愫。
1945年王世襄與袁荃猷結婚照
而說起袁荃猷的家學背景,跟王世襄也非常相似,同出自宦官之家,書香門第。並且袁荃猷天性嫻淑,文雅清通,童年即有家館講授國學,並師從汪孟舒學習書法、繪畫和古琴。尤其是後三樣才華,是袁荃猷終其一生滋養品性的厚德之藝,也是她終其一生作為王世襄文博事業「賢內助」的天賜之緣。
而王世襄為收藏,不僅用盡時間精力,還耗盡全部積蓄。為成全丈夫對傢具的狂熱興趣,袁荃猷儘管衣著樸素,生活節儉,有些年手頭還拮据,但她全無怨色,而是怡然自得地跟丈夫共享從傢具研究中得到的樂趣。
同時,這位在音樂方面有專長的賢內助,也開拓了王世襄的收藏視野。比如,王世襄曾舊藏有一把1200多年歷史的唐 「大聖遺音」伏羲氏古琴,就多是得益於夫人的高見。
2003年,在儷松居長物秋拍上,拍出891萬元的高價;再到2011年,又以1.15億元拍出,成為繼宋徽宗御制「松石間意」琴之後的第二把「億元」古琴。琴瑟和鳴,其利斷金,說的就是他們吧。
王世襄夫婦藏 「大聖遺音」伏羲氏古琴
如意時扮作神仙伴侶,失意時必須相濡以沫。後來,王世襄接連遭遇「文革」,被抄家,被逐出故宮,反右運動時又被戴上帽子,後與夫人一起下幹校,顛沛輾轉數年,直到1976年政治風波頓歇,王世襄夫婦才重新回到北京的芳嘉園。
此時的王世襄已年過花甲,但讓他內心最欣喜的是,終於可以跟夫人一起,重進書齋,堂堂正正地以一顆純明之心,悠遊於藝苑學壇。
也是在從此之後近三十年的時間裡,王世襄全身心投入學問研究跟創作,共計出版近40部著作,在王世襄埋頭著述,袁荃猷則用其生平所學,成為王世襄的得力助手。王世襄的每一本著述,前期大量的資料收集跟繪圖工作,都有袁荃猷靜雅的身影。
比如,在被稱為古典傢具扛鼎之作的《明式傢具研究》一書中,那一張張細緻精美的手繪傢具線圖,就是出自袁荃猷之手。這讓我輩在感嘆其才學豐贍跟治學之刻苦之餘,這份為了丈夫千秋事業默然奉獻,不爭不搶,一心成全的智慧跟胸襟,是不是更了不起呢?
袁荃猷先生手繪中國古典傢具榫卯結構圖
2003年,袁荃猷病故。王世襄在其悼念夫人的文章中,以「我負荃猷」為題,寫下14首詩:「我病累君病,我愈君不起。知君不我怨,我痛無時已。」
此後,悲痛不已的王世襄將夫妻一生所藏古琴、銅爐、佛像、傢具、竹木雕刻、匏器等143件文物全部拍賣。「由我而來,由我而去」,這一場散盡更像一種儀式,為告慰天國那位曾相伴也成全了自己一生的愛人。
收藏獨立,各領風騷 ,好一場皆大歡喜
何安達 / 陳淑貞
香港著名古董藏家何安達 陳淑貞夫婦
這對收藏家夫婦的故事更傳奇。一句話概括:你走你的大道,我過我的小橋。明說就是,他們夫婦倆在藝術品收藏上,你藏你的,我收我的,並且還各自給自己的藏品開了個堂號。
更狠的是,到最後他們不僅沒有分道揚鑣,還成了各自收藏領域的坐標!來,先看看他們家第一個堂號跟主人。
奉文堂主人 陳淑貞女士
陳淑貞生前為香港知名藏家,行事尤為低調,就連常與她打交道的佳士得等拍行高管,都少有知道她與思源堂何安達的關係。
然而,說起她的收藏,卻是一個極具特色的私人珍藏,她收藏門類包羅各個方面,主要有青銅器、佛像、竹雕、中國書畫等。
同時,這位女性藏家的收藏經歷也頗值一提。比如,她愛好收藏竹椅、竹雕,就跟她的家族起先在台灣經營竹業有關,童年時期作為玩物的竹製品,恰恰成為她後來收藏生涯中收藏竹雕藝術的動機,也正是因為來自最初的興趣,讓陳淑貞藏下很多曠世竹雕精品。
清康熙 劉源題字竹雕竹林七賢筆筒
而說起她所收藏的青銅器,則主要是出於古董生意需要。她收藏青銅器超過三十年,基本是看到有價值的藏品都收入囊中,而從器物體型來看,多是以小型物件為主。
說到這裡,你已經發現,我們這位女藏家的收藏風格比較雜不說,而且都是小小滴,但到最後,不僅做到了自立門戶,而且連佳士得都為她辦專場!並且讓人很難想像的是,當年她在台北起步階段時,只有不到二十件藏品。
下面,再來說說他們家另一位藏家——
思源堂主人 何安達 Anthony Hardy
何安達最初接觸收藏,深受他父親的影響。上世紀50年代一個晚上,平時愛好收藏歐洲藝術的父親突然帶回家一件「三足爵(酒器)」的銅器,這讓何安達充滿好奇,同時,也讓他對這種古老的中國藝術一見鍾情,也是從此之後,他將一生精力都用在了中國古代青銅器的收藏上。
因為何安達所藏大部分藏品都是從古董商或是拍行處購得,所以基本上是來源有序,品質上乘的珍品。同時,他收藏的銅器還有個一特點——體型較大。這剛好跟他夫人陳淑貞愛好小巧銅器的收藏形成互補。
在數十年銅器收藏生涯里,何安達還總結出一套銅器收藏的4P原則:一、Patination即銅綠/皮殼;二、Pictogram即銘文;三、Precision即鑄造精湛;四、Provenance即收藏歷史。
商晚期青銅方彝
那麼,奉文堂跟思源堂的關係怎麼來滴呢?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何安達旅居香港,他第一次遇到陳淑貞Susan Chen,不是見到而是「聽到」,他曾說自己先遇到的是電話另一頭傳來的溫柔聲音。
起因是當年何安達去紐約出差,剛好在畫廊看中一件藝術品,詢價以後,畫廊負責人陳淑貞讓他等候回話。而沒想到這個回話讓他等了一年半的時間,原因竟然是陳淑貞將他的名片塞在了角落。當然,也正是這一通電話,讓他們從藝術聊到人生聊到了romantic。
因為藝術品而結緣的這對異國戀人,並沒有夫唱婦隨或是婦唱夫隨,而是秉持求同存異的方針,收藏獨立,各領風騷。
像上面所說,他們都愛好古青銅器收藏,但陳淑貞則偏於更女性化的小型器物,何安達則更喜歡收藏鬲、鼎這般體型稍大的銅器,但作為妻子的陳淑貞也非常認同何安達收藏青銅的「4P」標準,當然,如果遇到兩人都中意的藏品,他們會比拼各自的「口袋深度」。
同時,陳淑貞還會收藏一些何安達未入手的東西,例如文房瓷雜以及雕刻品。而思源堂在舉辦展覽時,間隙中擺放的一些女性化的小物件,就是奉文堂之藏。奉文堂、思源堂主人之間的情感就濃縮在了這些大小藝術品之上。
公元前16世紀-15世紀 青銅獸面紋爵 奉文堂舊藏
2014年,陳淑貞因病去世。臨走前,她對好友說:此生無憾,她曾有輝煌財富,她的手摸過無數珍寶,她的眼鑒賞過藝術的極美。但最珍貴的,是她擁有的愛。從藝術收藏里,她得到了世間所有,何其有幸!也何其快哉!
陳淑貞走後,她一生創辦的奉文堂藏品託付給其夫何安達打理,何安達最後將之委託香港佳士得上拍。妻子離世,何安達一度恍惚。但他說:「我不傷心,恰恰相反,我很高興,感覺每天都能和她『對話』。遇到棘手的事情,我會問她:tell me what to do,然後真的會有想法在腦中湧現。」
藝術是走進人心最快樂也最持久的通道,說的大概是他們吧。
人生在世,不就是圖個開心嘛
劉益謙 / 王薇
劉益謙王薇夫婦
這對夫妻檔的愛情故事,跟他們大手買藝術品一樣豪放!據說是一次偶然機會,劉益謙在親戚家看到了王薇的照片,覺得這姑娘不錯,希望介紹認識。然後,然後,兩人在三次牽手後,就直奔婚姻殿堂去了……
這婚閃的,讓人不得不服!而那個時候,劉益謙還是一開出租的老司機,但沒過幾年,王薇就跟著他熬過來了!因為,在幾經創業積累到第一桶金後,通過炒股,劉益謙就躍居成了富豪榜上的老司機!這時,我們的劉大壕開始接連創造一個個驚心動魄的資本話題:
高調收購雞缸杯;斥資2.8億拍下明永樂御制唐卡;以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4億元)買下莫迪里安尼名畫《斜躺的裸女》……
然而,你以為劉益謙就自己壕自己風光嗎?當他夫人說,我好喜歡「紅色經典」藝術呢~~噢,那隨便拿點錢兒去玩啊~~
於是,他夫人王薇玩著玩著就藏下了價值上億的革命題材藝術。目前在紅色收藏領域,她也是國內數一數二的藏家。
除了炫富,更虐狗的是,這對夫婦在拍行里經常是雙雙出入!
2015年 香港佳士得藝廊劉益謙夫婦雙雙出席全球最貴唐卡交接儀式現場
看完他們仨的愛情跟收藏故事,
我們只能感嘆:
得一人相知,難;
得一人相守,更難;
得一人相知相守,基本沒有!
為什麼他們就做到了呢?
沒準兒跟藝術收藏有關?
要知道每一件藝術珍藏,
跟你相遇時都已經歷過風吹雨打,
穿越時光而來的緣分跟氣息,
只會愈久彌香,越在一起越惺惺相惜!
這剛好跟遇到那個對了的人一樣。
所以,衷心希望你,在收藏江湖,
也能遇到相知相惜的那個人。
※世界十大著名宮殿,豈止是奢華!
※「釉」色 中國瓷 收集許久 送與藏友!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