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節目,將半個世紀的香港講給你聽!

這些節目,將半個世紀的香港講給你聽!

本文發於香港電影號

文:三嬸 伶小姐。

香港電影皆盡過火,皆盡癲狂,看得觀眾個個喊爽,文藝警匪文藝武俠,從王家衛到杜琪峰徐克,連爛仔阿飛都那麼顛倒眾生。

香港的電視劇,從亞視到TVB部部精彩,承包了八零後九零後的童年和最美好的回憶。

所以不管是不是生活在香港,這個漂亮的小島都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年輕人夢想著去到的地方。

因為那裡有我們喜歡的張國榮梅艷芳,有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四大天王Kelly Eason,因為那裡是個光怪陸離的不夜城,好像什麼都有,就像潘多拉的魔盒,總能給我們帶來驚喜。

為什麼香港可以做到人見人愛?為什麼中國那麼多城市,只有他有「東方之珠」的美稱?看看香港一路走來的這五十年,你就知道,香港之所以是香港,真的是萬丈高樓平地起,閃耀在香港城裡每一盞霓虹燈都是用心和努力的結果。

所以要真正讀懂這座城市美麗背後的秘密,請看這檔《一路走來半世紀》。

《一路走來半世紀》講述無綫電視新聞部過去半個世紀,採訪過無數人和事,大至全城關注的新聞事件,小至一地一區一人的民生議題。

有可能是你和我曾經經歷過,又或者已經遺忘了;可能是略有所聞卻見所未見的,這些事肯定會勾起大家對我們這個家 -- 香港,點點滴滴的回憶。

《一路走來半世紀》會以七個專題:房屋、文化娛樂、交通運輸、工商百業、醫療教育、民生點滴和政制時事,向大家細說香港在過去五十年一路走來的成長印記。

我們就隨著這個節目一起走進香港,回顧讓我們引以為傲的「東方之珠」一步一個台階的造夢之路。

何來造夢一說?因為倒退幾十年,香港也不過是個未經開發的小漁村。

無論從實力還是經濟發展,香港都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那麼華麗。

六十年代,不少香港人都居住在類似上海舊弄堂或者直接睡在船里。

把船一條連著一條便有了獨一無二的「水中居」。

錯綜複雜的唐樓舊屋被橫七豎八織成一張網,十幾個人住一間房的有,幾十個人公用一間廚房的有。

火災隨處可見,危險經常發生。

雖說簡陋且擁擠,但香港人就是這麼活過來的,這就是香港最初沒有被上妝的模樣。

有問題有需求出現,政府才會去想辦法改善居民的生存和居住環境。後來就有了華麗的海景公寓和實惠的公屋。

除了「住」,在「行」方面,香港的變革也可以說是翻天覆地。

去過香港的人都知道香港的交通便捷且發達,公路漂亮且耐用,公車小巴鐺鐺車都可以作為優質交通工具幫助大家出行,他還有藏在地下的最牛「太空船」地鐵。他的方便程度世界聞名。如果不開心坐這些,坐船都可以。

但是誰能想到,八十年代以前的香港,要想實現現在大家經常聽到的過海,就是從九龍到港島真的要坐船咯。如果要從尖沙咀到新界就必須像今天出去旅遊一樣,長途跋涉坐火車。

不僅票難買,還很費時,這時候政府又有新腦洞,讓電車上線,後來又逐漸完善了巴士,更是新修了地鐵,讓香港人出行暢通無阻。

當然最重要的是打通隧道,把整個香港變成一個去哪兒都無障礙圓形,所以後來就有了我們熟悉的紅隧和西隧。

大家猜下第一個過紅隧的市民是誰呢?

你一定估不到,

是肥姐沈殿霞。

隧道通了,交通工具多了,房屋越來越高了,生活越來越小資的香港人現在終於可以思考下吃喝玩樂了。

不要以為香港燈紅酒綠,香港人就喜歡喝酒抽煙打牌,成日去賭,其實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人很浪漫,已經曉得利用周末和休息時間去行山,露營,約上三五好友來一次短途旅行。

現在我們很流行的玩法,以前的香港人就已經很懂得享受了。

當然玩歸玩,向來勤力的香港人最愛的還是賺錢和搞經濟發展,不然又怎麼會有後來七八十年代「魚翅撈飯」的好風光呢?

香港人炒股有道,又愛趕時髦,目光精準,嗅覺靈敏,什麼賺錢多就搞什麼,而且學習能力超好,從前都是穿鬼佬的時裝,後來一人一台縫紉機齊心協力也可以自己搞一場吸引人眼球的時裝秀花生騷。

覺得鬼佬的玩具很有意思,就自己動手製作花款翻新的「椰菜娃娃」風靡全球。不僅全世界的人都愛上Made in HONGKONG的東西,日本更是恨不得把小半個東京都搬來香港,直接在銅鑼灣建了一個「小東京」。

就這樣香港成為了人見人愛的「購物天堂」,在這裡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好物,加上他自己製造的東西也很棒,還隨即讓超市,便利店遍地開花。

就怕市民有一點點的不方便,哪裡不好就及時改進,看到別人的先進立馬去學,永遠在進步在創造,最關鍵的是,從個個方面更好的服務於市民。

《一路走來半世紀》讓我們看到了年輕時候為了大家帶來《歡樂今宵》現金卻很難看到的何守信,再次陪著我們見證了啟德機場告別香港一刻的百感交集,還有曾經轟動一時的亞洲電視台是如何意氣風發,創造歷史···

從簡樸到精緻,由小漁港升級到輝煌燦爛的國際大都會,一路走來半世紀,香港好耶!

高樓大廈他一磚一瓦去修,醫療教育他出錢慢慢搞好,永遠以人為本,以人們的需求大過天,這才是享譽世界的「東方之珠」香港最迷人的地方。

這就是香港,不管是漁火還是霓虹燈都可以精雕細琢得讓人陶醉!

去年還有一部曾被深埋的德國紀錄片也被影迷挖出來,那就是《90年代初香港電影漫談》(Film ohne Fesseln - Das neue Hongkong Kino)。

該片拍攝於1991年,目的是德國人想要窺見當時粗製濫造的香港電影工業(用煙霧和扇子製造恐怖效果)為何能夠取得如此大的資本利益。

本部紀錄片的切入視角尤為特別,是從女打星楊麗菁開始。自有「男成龍,女麗菁」的說法,楊麗菁來自台灣,後入香港影壇,那時候的香港電影對女性角色有著思維定勢,如果要真正靠實力,多數是以打星出道才能與男星抗衡,惠英紅、李賽鳳、胡慧中不外乎於此。

1988年,「皇家師姐」系列第三部《皇家師姐:雌雄大盜》因楊紫瓊下嫁德寶老闆而後換上楊麗菁主演。

打戲在當時從來都只能靠一個字:搏!

於是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楊麗菁上串下跳,在高速的飛車上玩命鬥爭:「膝蓋是從二樓跳下摔裂的,脊椎是拍戲時鋼絲斷了摔麻的」。

GIF

GIF

同在1991年,黃飛鴻系列橫掃大江南北,李連杰也因為拍攝《黃飛鴻:壯志凌雲》而骨折,腳綁石膏。

在紀錄片中,在竹竿上危險拍攝的是他的替身熊欣欣。熊欣欣自幼習武,隨後師從劉家良,加入「劉家班」。

有一個小八卦,在這部紀錄片中,李連杰和利智都出現在了熒幕上, 那時候他們就已經在戀愛了。

隨後鏡頭對準了老怪徐克,屁股坐不穩,到處思考換地方。那時候為了提高效率,最快的進度只需要3天,A組的員工累了馬上回去休息換B組,B組困了就到A組,全劇組唯有徐克一人不辭辛苦夜夜加點,一天只睡4小時。

紀錄片里抓到了徐克正在片場睡覺的鏡頭。

片中還有一些影星的驚鴻一瞥:

當時周潤發正在參演林嶺東導演的《監獄風雲》,因為拍攝《監獄風雲》主創已經3天沒合過眼。

「在香港拍電影,壓力很大,所以搞到什麼好創意,就趕快用進去。」——林嶺東

採訪發哥時,他胸前還有隻插入的匕首,面對鏡頭,周潤發有股憨態可掬的模樣,真實而有趣。

之前輝煌的香港電影,興許是因為這班歌詠獅子山下精神的香港電影人,每天沒日沒夜的「搏」,才能成就一番經典。

在談及後續的香港回歸事件,周星馳也是表示出了對大陸的極大信心,25年之後,一部《美人魚》以33億票房創下之前的最高票房紀錄,證明了周星馳的長遠信心,環境的改變並不能剝奪創作的權利。

周星馳做到了,一代香港電影人也做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電影 的精彩文章:

沒想到!殺入情人節檔的,居然是劉德華和鄭秀文!
《吐槽大會》中一鳴驚人的胖子,撐起了半面香港電影的大旗

TAG:香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