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遊客都喜歡本地人不會去的小吃街品嘗美食,當真人傻錢多
自古以來,中國美食文化歷史十分淵長。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個村鎮,美食的蹤影無處不在,不論是上得了餐桌的還是蹲在街巷裡的,佳肴一說擺脫身份日,它從來不分貴賤。從南至北,縱觀整個大中國,美食的種類猶如黑夜的繁星,豐富多彩,也是極為璀璨。
《舌尖上的中國》在1,2兩部中所呈現出來的美食是南北最具有特色分明的食物,但是第3部怎麼樣,我還沒有看。只是,關於美食,它當中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部分組成,那就是——街巷裡的小吃。
如果說美食可以突出一個地方的文化特色,那麼小吃就更能顯示這個地方的風味與人情。以往旅行的時候,我總會避開遊客,前往當地居民生活的地方,在不打擾他們的情況下去認識一座城市。後來發現對於美食,也該是如此。只有避開熙熙攘攘的遊客,才能找到這個地方最真實的味道。
但在年後初八的時候,我去了一趟武漢的戶部巷。其實,很多年前就來過一次,當時吃了一份三鮮豆皮,味道不錯,這一直讓我對戶部巷念念不忘。後來《舌尖上的中國》走進了武漢,三鮮豆皮自然成為了武漢最地道小吃的代表之一。
戶部巷的鬧騰似乎只有在入夜後才能安靜下來,白天至晚上九十點的時候,巷子里的熙熙攘攘可謂堵得水泄不通。遊客四面八方的趕來,不禁懷疑起一個問題來,這當中就真的一個本地人都沒有?
在我拍了一些小吃美食曬在網上的時候,網友就說了——「戶部巷很臟,東西難吃。」「我是武漢人,都不會去那個地方,又貴還難吃。」「戶部巷都是哄騙外地人的。」「想要吃到真正的武漢小吃,就一定不能去戶部巷。」等等,諸如此類的評論將一個本是繁華的美食小吃街評價的一文不值。哪怕是我吃到的不錯的三鮮豆皮也是不夠地道。
網友的評論讓我想到了前些日子我對西安回民街的評價。回民街給我的印象不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肉夾饃和臊子面就是在那裡吃到的。但就大家說的那樣——把「戶部巷」三個字換成「回民街」,評論都如此。
似乎不僅僅是本地人就連網友都對這些所謂的美食小吃街都感到不快,因此,不單單只是戶部巷回民街遭殃了,幾乎全國各地都會有一條本地人都不會去的小吃街,但遊客依舊爆滿,哪怕網友一片謾罵,全國各地的每條小吃街依舊熙熙攘攘。這是為什麼?
說是人傻錢多,我不同意,如果是這樣,想必大家都這樣犯傻過。
在我們的心裡,每一條小吃街的存在都是當地美食文化的聚集,雖然它更多的可能是匯聚著其他地方的風味,比如我在南方城市旅行的時候,往往可以吃到北方小吃,換言之,也是一樣的。遊客嚮往這裡的小吃,正是因為各種美食的聚集,在享受視覺美感的同時,也可以不斷的品嘗到自己想吃的美味。
縱使當地最為地道的小吃並不是在這條美食街上,但人們對這美食的嚮往,已經不是以「吃最地道」為目的了,而是一個熱鬧,再者是時間和精力的問題。
就以武漢的戶部巷為例吧。
我吃了兩家賣的三鮮豆皮,味道相差無幾,就後來隨便找了一家街頭店鋪買了一份三鮮豆皮,仍是覺得味道一樣。雖然有人告訴我,真正好吃的三鮮豆皮並不是在戶部巷,那麼在哪裡呢?
作為一個外地遊客,想要找到真宗美味的三鮮豆皮,得做大量攻略,但人的喜好各不同,味覺自然也是不一樣,哪怕網上攻略推薦的天花亂墜,真宗的味道對一個遊客而言依舊是一頭霧水。
與其在陌生的城市像個無頭蒼蠅似的花時間尋找美食,還不如就去這座城市的特色美食小吃街品嘗一番。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美食家就另當別論,但對於大多數普通遊客而言,尋找最地道的風味往往付出的是時間和精力的成本。
當然,我是相信最好吃的三鮮豆皮不會在戶部巷,但對於我這麼一個對美食十分寬容的人而言,戶部巷裡的三鮮豆皮足以吸引我。即便本地人不會來這裡,也依然阻擋不了遊客對它的嚮往和憧憬。因此,風味和人情就顯得匆匆而馬虎。
戶部巷裡有不少岔口,都是居民生活的地方,這些岔口幾乎沒有遊客,從岔口望去,遊客的身影就像是一灘洪水來來往往只是直流。當然,這些岔口裡也沒有風味,但這並不能說戶部巷就是一個髒亂貴難吃的地方。
全國任何一個地方,都有著這麼一條「戶部巷」,它回不到從前,也改變了從前的樣子,但不管它彙集著多少地方的美味,總會在人群里流露著本屬於當地的特色。
我在戶部巷轉了很久,屬於外地美食的不多,基本上聚集的仍是屬於湖北的味道。除了三鮮豆皮,還有蔡林記熱乾麵,王氏餛飩,面窩,歡喜坨,脆皮春卷,椒鹽糍粑,苕面窩,油香,煎包,燒賣,湯包,臘鴨燜藕等等,這些都是湖北的特色風味。
至於味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它們的出現其實對本地美食文化和飲食習慣的一種聚焦和宣傳。
但我忍不住要推薦一下,如果你們去武漢戶部巷旅遊的時候,記得嘗一嘗那裡的三鮮豆皮。
TAG:蘇丹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