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百年前的一項條約,讓中國能在北極留下科考的足跡……

近百年前的一項條約,讓中國能在北極留下科考的足跡……

打開地圖往北歐方向尋找,橫亘在挪威和北極點之間的群島,叫作斯瓦爾巴。它因各國外交家在北極地區締結的一個條約而聞名於世。條約賦予簽約國「可在群島及附近海域從事科學活動」的權利,促成了中國在此建立北極科學考察基地黃河站,成為第八個在此建立北極科考站的國家。

雖然,早在1925年,北洋政府便在巴黎第二批次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但直到1991年前,中國都鮮有人知道這一條約。發現它的人,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名譽主席高登義。

高登義研究員

2月26日晚,筆者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M樓九層的「科學咖啡館」活動現場見到了高登義,數年後談起他與《斯瓦爾巴條約》的情緣,他仍然感慨萬分。

中國南極長城站

1985年,我國在南極建成第一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長城站建成後,我國一部分從事極地科考的科學家就有了在北極建立科考站的夢想。1991年夏天,高登義應挪威卑爾根大學Y·葉新教授的邀請,參加了挪威、蘇聯、中國和冰島四國科學家聯合的北極綜合科學考察,開啟了長達10年的中國民間北極考察之路。

北極的「科考小鎮」

考察中,高登義在斯瓦爾巴島首府朗伊爾賓參觀博物館時,觀看了一個很短的錄像片,他從中得知,中國是《斯瓦爾巴條約》的成員國。遺憾的是,錄像一閃而過,並沒有詳細信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高登義又在Y·葉新教授的《北極指南》一書中看到了《斯瓦爾巴條約》,隨後便請葉新教授把這本書贈給他。閱讀條約原文後,他才了解到,1925年,應法國政府的邀請,北洋政府臨時執政段祺瑞派官員前往法國巴黎,於7月1日簽署《斯瓦爾巴條約》。中國由此成為該條約的第46個簽約國。

《北極指南》封面

該條約使斯瓦爾巴群島成為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非軍事區。條約承認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權」,該地區「永遠不得為戰爭的目的所利用」。但締約國的公民可以自由進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範圍內從事正當的生產和商業活動。由此,中國人有權利自由進出斯瓦爾巴群島,並分享條約規定的權益,這也是中國正式與北極地區有官方聯繫的開始。正因為有了《斯瓦爾巴條約》,我國才能在那塊萬里之外的冰封之地上建立科學考察站、開礦、辦學等等。

斯瓦爾巴群島風光

高登義曾向Y·葉新教授請教如何才能在斯瓦爾巴群島建立中國的科學考察站。葉新教授認為很簡單,只要與挪威的一個大學或研究機構合作就可以,並且他還建議,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與挪威卑爾根大學合作,從而實現中國人的北極建站夢。乘坐「南森號」考察船到達朗伊爾賓的當天,高登義就拜訪了該市市長。在談及中國在斯瓦爾巴群島建立科學考察站時,市長表示熱烈歡迎,並建議高登義與挪威駐中國大使館聯繫。

1991年8月下旬,高登義回國之後,就開始為我國在北極建立科學考察站而奔走呼號。他首先向當時的南極辦領導彙報想在北極建站的想法,南極辦領導很為難,因為南極辦不能管北極的事情,建議他向中國科學院彙報。

9月初,中國科學院孫鴻烈副院長聽完北極建站的彙報以後,表示強烈支持,並在中國科學院「九五」重大科研項目「極地與全球變化研究」中增加了一個子課題:「斯瓦爾巴群島建站調查研究」,由高登義擔任該課題負責人。從此,高登義便可以名正言順為北極建站積極奔走。

中國北極黃河站

2001年,挪威駐中國大使館正式來函邀請中國到斯瓦爾巴群島考察並建站,2002年夏天,中國在斯瓦爾巴群島的朗伊爾賓建立了中國伊立特·沐林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2004年夏,又在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爾森建立了中國黃河科學站,從此揭開了中國在北極進行科學考察活動的序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嫦娥的秘密 的精彩文章:

《絲路山水地圖》背後的故事
《求知簡史》:科學不過求知而已

TAG:嫦娥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