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陳思誠的導演之道

陳思誠的導演之道

點擊題目下方

藍字關注

  壹早電影


《唐人街探案2》票房走勢喜人。

本片導演陳思誠,再一次「聰明」地征服了觀眾。如果說第一部證明了陳思誠很適合做導演,第二部則證明了他已經升級為「可以掌控大資本大製作的成熟導演」,在國內的同生代導演中,無疑是佼佼者。








陳思誠說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

好的藝術片就像是核桃,外皮晦澀堅硬,裡頭的東西有營養;還有一種電影像番茄,從裡面軟到外面。而他想做的電影,則是桃子電影,裡面有堅實的內核,外面又是不晦澀的、順口的。







我們說陳思誠聰明,就在於他能準確地把握住作為導演的方向,很多演員轉嚮導演,要麼做的是核桃電影,要麼就是番茄電影,前者背對市場和觀眾創作,只向電影藝術本身負責;後者則是誰也不負責,一味諂媚,賺錢就行。陳思誠是既想保持藝術水準,又想受到市場歡迎,所謂桃子電影,就是這個意思。

很明顯,「唐人街探案」從一開始就想做成系列電影,陳思誠作為偵探推理小說迷,選擇了

「推理+喜劇」

的模式。

不是枯燥嚴密的邏輯推理和探案過程,中間有大量的喜劇橋段穿插,探案過程基本上是一次充滿笑料的大冒險。不管是在曼谷還是紐約,劉昊然和王寶強的「秦風+唐仁」組合,

永遠是在不斷的行動中,大部分是被人追,小部分是追別人。







陳思誠對推理喜劇的把控,很聰明地運用了

動與靜的交叉

靜的時候是在推理,動的時候是在搞笑,

推理+喜劇的模式就用這樣的一個節奏衍生出來。

自編

自導

的好處,是可以讓故事最大程度地按照自己想要的效果得以呈現,通過這兩部「唐探」電影,陳思誠的創作有了許多百試不爽的「橋段公式」,代入不同的場景和人物都成立,產出的都是搞笑效果。在導演風格上,通過慢鏡頭、幻想畫面、充滿節奏感的剪輯,讓電影擁有了很強的娛樂效果——國產電影玩兒類型雜糅的很多,做到「唐探」這個水準的,少之又少。

大家可以仔細回想,不管是在第一部還是第二部中,都有大量的追逐戲,簡直像是城市內部公路片。動的時候都是有人在追或者追人,靜的時候就靠談話與秦風腦中的推理畫面來進行探案。

這是個很取巧的方法,既不生硬,又有效地將兩種類型片的模式結合在一起。







大量行動中的追逐戲,充滿了各種搞笑橋段,而且順便展現了異域城市的風光,第一部中的曼谷,第二部中的紐約(第三部將在東京拍攝),城市的地標建築、風土人情以及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都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展現,在產生危機與解決危機的反覆處理中,融入許多視覺娛樂的元素。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部出現的妻夫木聰據說是為第三部東京埋下伏筆。




為了提升探案的緊迫感,「唐探」系列都使用了

時間限定

。時間限定內破不了案,第一部中唐仁會被閆先生喂鱷魚,第二部中唐仁會得不到七叔懸賞的五百萬,秦風則不求財求真相,兩人立定了

「偵查推理天才與痴漢」

的人設,唐仁好色、無賴、姦猾,說白了是馬戲團小丑似的喜劇擔當;秦風則是天才、專註與善良的集合體,兩人成為組合,又是表舅與表外甥的關係,自然有許多笑料產生。


這對組合的人設極為牢固,而且越發鮮明,為系列電影打造了良好的基礎,以後這個系列可以一直拍下去,比如下一部東京,可能下下一部巴黎,流水的城市鐵打的唐人街神探組合。







對比第一部,第二部在許多情節設置上都有類似之處:比如一開始提出疑難案件,然後限定時間(都是七天左右),然後靠字幕提示第一天、第二天等等,給觀眾一種比較清晰的前進節奏,以及緊張感,然後一定有誤會,殺人兇手另有他人,前面出現的困難後來會成為幫助探案的輔助,第一部中的曼谷三蹦子和第二部中的哈雷大摩托,都是一個套路。

套路不可怕,怕的是重複,陳思誠在第二部中沒有偷懶,換到紐約,就很有紐約風味(這部電影也要在美國上映),將中美文化的各種符號都攛掇雜糅在一起,讓觀眾一眼就能認出。一個簡單的鏡頭:秦風三人偷窺警察辦案,用來遮擋的,就是國寶大熊貓的牌子。







這種文化符號的植入細節,在電影中比比皆是,不影響觀感節奏,卻又形成了暗示,使用得很成功。整體來說,第二部的情節是將中國古代文化中的

五行與犯罪模式融合

在一起,這很精彩,也很有想像力,比第一部中略顯生硬的

密室殺人推理」要更有趣。






邁克爾·皮特,出演過《戲夢巴黎》《大西洋帝國》《心房客》,在《唐探2》里,是一位重要人物。





而且在秦風和唐仁利用中國文化探案的過程中,另一條線,紐約警察局利用科學思維探案,保持了同步,也是陳思誠的一種「聰明」,沒有陷入任何一種狹隘的眼界中,而是採用了東西方的折中主義。

從某種角度來說,陳思誠的唐探系列也是主旋律,宣揚中國文化——唐人街神探組合先是征服曼谷,再征服紐約,接下來就是東京。這算意淫嗎?恐怕不是,這只是娛樂,只是陳思誠的娛樂中間帶著很多文化情懷,不管怎麼說,這是一件好事。

也因為東西方文化符號的安排太多,人工痕迹較重,讓電影顯得很是投機,就像秦風在腦海中推演犯罪過程中一樣,我們彷彿也能看到陳思誠創作劇本時:將各類橋段、符號、笑點分別碼放在一邊,然後看著故事大綱,將這些籌碼精準地放在某處,再編排些情節,前後串聯起來。

符號使用多了,就必然產生這樣的瑕疵,前後安排巧合、鋪墊多了,必然有畫蛇添足之處。說白了,

這其實是在用產品經理的思維做電影,

這一塊有bug,趕緊填了,上一處立了flag,這一處立刻實現,力求讓整部電影通順合理,運行無礙。







說陳思誠是產品經理導演,並不是貶義,對類型片來說,這比較正常,也難以避免,既想有內核,又想有果肉,肯定會有衝突,只是毛病大小的問題,「唐探」系列處理這種類型的平衡,是比較有誠意的,沒有胡來、硬編,都能說得通。

雜糅類型電影的思路,其實就是產品經理的思路,集合眾多的長處,碰撞出新型的電影。

推理是桃子的內核,搞笑是桃子的果肉,「唐探」系列果真是

一部桃子電影








陳思誠最大的自知之明,是他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他的路線不是想成為電影藝術家,而只是一個有著鮮明風格的類型片導演,時刻記得自己想要什麼,拍的東西氣質上很流暢,沒有糾結,沒有擰巴,而且在視聽語言上極有想法,敢於實現,許多鏡頭的安排都富有創意。用商業娛樂的類型來包裝哲學思考,從第一部開頭的《周易》到第二部開頭的《道德經》,都是試圖讓觀眾在娛樂之後也有所深思。

這個路子難走,國際上能做到商業與哲思平衡的,最典型的就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當然,陳思誠還無法和諾蘭相比,但這條路開始走了,步伐穩健,未來可期。

國產類型片這幾年一直在努力進步,也確實有進步,但能成為成功系列的,可能就那麼兩三個案例。而續集成功的,鳳毛麟角。第三部成功的?基本找不著。

陳思誠和他的團隊創造的「唐探」系列,人設穩定、模式穩定、風格穩定,各方面都很飽滿而紮實,觀眾認知度越來越高,希望能打破這個瓶頸。而他,也為許多導演立下某種標杆:你到底想要什麼呢?不管是想做核桃電影還是番茄電影又或者是桃子電影,

第一步,你得先想清楚了,堅定了,然後才能自信地走下去。



本文首發於

24樓影院(movie24luo)




喜歡電影的小夥伴都加入我們了,你還在等什麼?





       


       


享生活

愛電影

微信ID:

yizaomovie

 長按二維碼關注壹早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早電影 的精彩文章:

比《海邊的曼徹斯特》還喪,這部電影才叫獨特吧
中國人的社會底層,是這樣的!

TAG:壹早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