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三大件技術說起,國產車與合資品牌還有多少年的差距?

從三大件技術說起,國產車與合資品牌還有多少年的差距?

去年長城WEY和吉利領克這兩大高端自主品牌的誕生,意味著自主車企終於有了進軍高端汽車市場的資格。但這只是市場表現,卻絕非是車企工業水平的表現,今天有位網友問筆者:國產車現在處於什麼水平?與大眾、本田、豐田等海外車企還有多大的差距?國產車的進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短短几年就在國內市場銷量上與合資車平分秋色,這一點我們需承認。

但國產車在車型核心部件上依舊與合資品牌有著極大的差距,這一點我們也需承認。說到這,很多支持自主車企的車主就要跳腳了,各種舉例論證要一爭長短,但是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清楚,這種差距的確存在,並且難以追趕,因為造成差距的主要元兇是:時間的缺失。這並非是一句屁話,且聽我娓娓道來時間的重要性。

我們縱觀自主品牌的發展歷程,其真正壯大的階段也不過短短十年,而這也導致了自主品牌在技術底蘊上的短缺,比如三大件方面的技術攻克至今依舊是各個自主車企的難關,發動機除了奇瑞現在是自主研發以外,大多數的還是在逆向開發。但是,看到這裡大家肯定會產生一個疑問,技術這是理論上的東西,它並不受限於時間的推演,甚至可以說只要我們挖來大量的頂尖人才,豐田本田十年走過的路,我們可以5年甚至更短的時間攻克成功。所以,技術層面的不足僅是表象,真正的受限於時間因素限制的則是技術層次下面更為複雜的工業基礎,即產業鏈的缺失和效能低下。

為何我們在三大件上的發展始終無法匹敵合資品牌?過往,我們都在指責國產車不投入大量研發經費去開發技術,但是我們通過產業鏈的角度再去看自主品牌就會發現他們的苦衷:真不是沒錢研發,而是研發成功了也無法落地。例如發動機,當自主品牌研發出一台很牛掰的發動機之後,他們會發現很難量產,因為國內的無論是小到一個齒輪供應商還是一個機床供應商,它們都無法提供合格的零配件,這種情況下研發出來又有何用?所以為何說這是時間上的差距,因為國內的產業鏈供應商發展年份太短,即使是上游技術攻克了,下游供應也無法合乎標準。

這也是頗令人絕望的事實,豐田本田之所以能在三大件上稱霸全球,技術是牛掰但更牛掰的是人家國內的整套產業鏈,那是一套經過三十多年不斷打磨的產業鏈。而我國的汽車產業鏈卻缺少時間的打磨。那麼,有人就要說了:我們可以進口精良的零配件以用來研發技術的落地呀。恩,當年的觀致就是這麼做的,然後呢?這十年間觀致慘到什麼地步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說「時間缺失」的另外一個幫凶,它就是國產品牌的初始定位。當年國產車是以低售價高性價比的車型定位迅速崛起的,但彼時良藥此時毒藥,正因此國產車現在不敢提價,但是不提價就不能進口配件以打造更為優秀的三大件,於是其發展陷入了產業鏈和消費者觀念的雙重限制。什麼時候,國產車才能追上合資品牌呢?或許,只有等到產業鏈足夠壯大,消費者也覺得國產車就應該與合資車賣一個價錢的時候,就是國產與合資在技術上平起平坐的時候。技術只是表象,它的背後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工業及市場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斯文評車 的精彩文章:

首批18款漢蘭達到店,大六座後排能當床,僅售22萬還配8AT

TAG:斯文評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