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怎樣靠金融成就世界霸主地位的
二戰結束之後,斯大林曾經向美國強調指出,他不會容忍在蘇聯的四周建立起一條新的封鎖線。而美國為推行自由貿易而是施加的壓力,則有可能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第一步。在國際貿易組織擬議中的憲章的第三十一條規定:「任何成員國均不可為其在任何非成員國領土內的貿易而尋求排他的或者優惠的利益,如果這種利益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對任何其他成員國貿易的歧視的話。」從憲章文本其他部分所確立的標準來理解,這條規定將意味著成員國無法與蘇聯之間達成涉及具體商品交換的協定,除非這些商品交換是在參照此前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時期而分配的配額以內。這就需要對大部分的,蘇聯是其中一方的協定做出修訂。
憲章的第三十一條進一步規定:「任何成員國均不可是與一個非成員國之間的任何協定中的 一方,如果該非成員國因為此協定而享有本憲章項下的任何利益的話」
以及規定:「除非得到國際貿易組織的同意,否則成員國不得將根據本憲章而做出的關稅削減運用到與非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之中」
這些規定如果得到嚴格執行,將可能造成國際貿易組織陷於混亂,或者是以成員國為一方、以蘇聯及其盟國為另一方之間展開經濟戰。所以蘇聯也因此有著與大部分欠發達地區或國家一樣的擔憂,即解除世界經濟壁壘會讓大部分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得以削弱他們的政治經濟自主權。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對蘇聯的發展方向和速度發號施令。美國的戰略家們預計欠發達地區或國家為了換回足夠數量的外援最終會忍氣吞聲,但蘇聯出於政治原因卻不會這麼做。因為蘇聯的目標是:在蘇聯疆域內加強蘇維埃制度並蘇維埃制度擴大到蘇聯在歐洲,特別是遠東的「安全區」。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美國的援助為蘇聯勢力向東歐和遠東的延伸提供了支持。
所以,矛盾的交集就在於:將蘇聯納入由美國主導的戰後世界經濟所帶來的好處,是否足以彌補重建蘇聯及增強其戰後勢力的政治和經濟代價。給予蘇聯的長期信貸最終是有助於還是有損於美國對於戰後世界的商業圖謀。
由於沒有把美國提供給英國的那種類型和金額的直接貸款給予蘇聯或其衛星國,這讓他們沒有了加入IMF、世行或GATT的動機,而有了不加入的重大經濟和政治動機。蘇聯沒有拒絕加入IMF,而是告訴美國,莫斯科需要更多時間來考慮協定的條款。蘇聯之所以沒有關閉貨幣合作的大門,是希望得到援助。後來也確實從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那裡得到了2.49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美國不相信蘇聯會將短期經濟利益置於長期的政治和軍事利益之上。蘇聯看上去確實與歐洲一樣地願意接受對美國欠債的增加,美國對其國內市場的滲透包括至少是向俄國出口資本物品,以及作為美國提供重建和工業化援助的交換,美國購買了蘇聯的原材料。但是所有這一切都是出於成為美國在世界上的對手這一目的,歐洲是 有美國遊戲規則約束的,但是蘇聯不一樣,它可能會將尚在計劃之中的國際組織變成一種論壇。在這個論壇上,對於由美國計劃的,表面上看起來客觀無私的、自由的貿易和投資政策的政治深意展開公然的抨擊。
TAG:惠美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