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德國步槍融入中國血統,8年抗戰神器,中正式步槍的前世今生

德國步槍融入中國血統,8年抗戰神器,中正式步槍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支一米來長軍用步槍,槍閘上赫然刻著「中正式」三個字。它系出名門,與德國的卡爾98K同為毛瑟父系的孿生兄弟,曾是中國浴血抗日的神器。

「九一八」事變後,中華民族日益危亡。1937年,在中日全面對抗爆發前,南京國民政府需要儘可能縮小和日本軍隊的裝備差距,孔祥熙為此率團出使訪問德國。德國不顧日本的壓力,同意繼續與中國進行武器貿易。

圖為南京國民政府兵工署首任和次任署長陳儀(左)、張群(右)。陳儀在訪問德國期間,發現了著名數學家俞大維,俞大維此後擔任了13年的兵工署長,為抗日戰爭中國武器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

圖為南京陷落後,日軍進入中國最大的兵工廠——金陵兵工廠。雖然金陵廠淪陷敵手,可是在兵工署的統一指揮下,廠里主要設備早已轉移到重慶大後方。

當時,德國人嫌槍的訂購數量太少,只能配送槍支驗收樣板一副,其他的加工設備不給。兵工署派了技術員2人、工匠1人,前往歐洲各個毛瑟零件工廠學習。通過這些情報,中國得以精確地仿造德國產品,從而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本圖上方的三個槍徽,依次是德國毛瑟標準式、民國二四式和21兵工廠的中正式。

上圖的三支槍依次為日本「三八式」步槍、德國毛瑟1898式步槍、中國「中正式」步槍。「三八式」的槍身長1276毫米,再加上刺刀就長達1663毫米。

1937年,上海淞滬會戰期間,戴著防毒面具的國民黨士兵正在竹林中瞄準日軍。他們使用的是毛瑟標準型步槍,槍身較短、刺刀也不長。為了更利於拼刺,中正式步槍的刺刀加長了。

1945年抗戰後期,中正式被大量生產,逐漸取代漢陽造,成為中國軍隊的主力步槍。

二戰結束後,國民黨軍隊換了時髦的美軍裝備。大量的中正式出廠後,很快裝備了解放軍。「過氣」的神器,在士氣高昂的解放軍戰士手中,恢復了往昔的榮光,所以,李宗仁感慨:「關鍵不在於槍,而在於用槍的人!」

中正式的威力究竟怎樣呢?抗戰勝利後,曾任日本軍械處處長的日本官員告訴中國參事李承干:「你們的輕武器殺傷力比我們的好,中正式步槍打得遠,可射鋼彈頭,三八式不能。你們的重機槍槍管打紅了,澆澆水,還能繼續打,了不起!」

圖為1945年10月,抗日戰爭結束後,北京盧溝橋石碑旁駐守的軍人。國破山河在,八年浴血還。華夏兒女正是依靠家國情懷,在相對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戰勝了入侵的敵人,重新站在曾經淪陷的土地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互鑒 的精彩文章:

古代兒童啟蒙學什麼?蒙學讀物知多少
龍生九子各不同,看看哪個最神奇?

TAG:文明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