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地方政府大數據治理戰略
馬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大數據技術等新興信息技術對國家治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各級地方政府是大數據治理的關鍵主體,也是大數據應用的前沿陣地。在推進大數據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應用大數據治理確實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需要在管理體制、人才儲備、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繼續完善,但大數據的應用確實為地方政府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開闢了新路徑。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尚未充分認識到並切實利用掌握的數據資源,對電子政務的理解沒有突破官方網站和社交媒體的層面。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採集和積累了大量數據,需要進一步提升對數據充分挖掘、有效利用的能力。此外,在大數據產業的政策、人才、資金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地方政府也需要進行改進和完善。地方政府需要瞄準戰略方向並實現精準發力,推進大數據治理,緊抓國家大數據戰略的發展良機。
理性認識大數據的潛力及限度
面對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地方政府要積極轉變治理理念,在意識層面形成對大數據治理理念的準確把握,這是地方政府應用大數據提升治理能力的前提條件和核心因素。
第一,釐清大數據應用的價值理性和技術理性。大數據技術要服務於公共價值導向,避免技術決定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運用大數據時「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大數據旨在服務於國家治理現代化,致力於民生服務的「痛點」,而不是停留在積累數據的層面。政府應著眼於公共服務和政策的核心問題,積極建設數據工程,提出基於大數據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在身份識別、認證和審批等關乎民生福祉的公共服務方面,大數據可以實現跨域信息的關聯和匯聚,提高企業和民眾的辦事效率。
第二,從理念上認識到大數據不僅是數據,更是靈感和演算法。掌握了數據資源,並不等於實現了大數據治理。實際上,如果沒有發揮關鍵作用的靈感和演算法,數據量再大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只是空佔資源。例如,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背後的核心技術就是區塊鏈,利用大數據去預測的前提是找到最佳匹配的演算法模型。在收集和積累大數據的同時,更需要支持大數據的演算法研發和應用,使演算法能夠匹配數據並創造價值。在運用大數據時,需要集思廣益,通過「金點子」使大數據活起來,以實現大數據的潛在價值。數據資源能否創造公共價值,既同數據本身的屬性和特徵有關,也同開發利用數據資源的演算法和靈感有密切聯繫。
第三,理性認識大數據的潛力和限度,避免誤用誤判大數據。大數據並非完全精確無誤,要避免盲目崇拜,因為人工智慧在一些方面尚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判斷。而且大數據的演算法背後可能包含著人的主觀意志,仍然會內嵌到系統層面,並可能會被放大、扭曲。如果初始的數據存在偏差,那麼基於此而獲得的結論也會存在誤差。例如,在公安部門的犯罪嫌疑人識別方面,由於歷史數據採集以此類群體為主,就存在這方面問題。與此同時,大數據應用也對政府監管提出了挑戰。大量的數據和複雜的演算法給監督過程帶來了挑戰,要想查找大數據應用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應理性認識大數據的潛力及其限度,避免對大數據的迷信和盲從。
第四,加強政府數據的開放與透明,推動大數據資源在全社會的共享、共用。政府掌握的數據資源應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並為民所用。政府應發揮公共數據開放平台的公共服務功能,開放部分不涉密的數據資源,以激活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潛力。復旦大學的評估顯示,我國已有一些城市在搭建開放數據平台,應鼓勵更多城市在保障國家、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制定政府數據開放規劃。政府開放的數據應該滿足一些基本條件,例如可以機讀、易於搜索和獲取、能夠互聯對接等,以滿足企業、公眾等數據利用者的需求。這樣,企業才有動力和能力去開發利用這些數據,並使其可以為市場和用戶創造價值。同時,政府要重視開放數據背後隱藏著潛在的風險,國家應制定專門的數據安全保護法律、政策,制約竊取、泄露數據等違法行為,為公眾保護數據提供保障。
第五,在開發利用大數據的同時,注重個人隱私保護和網路空間安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既為公共服務創新提供了潛力,也為數據安全帶來潛在隱患。置身於信息時代的個人會留下數據痕迹,並被各種設備記錄和存儲,因此應加強對個人、企業的數據保護。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門採集個人和企業的數據時,要加強防禦技術和管理能力,避免造成數據的泄露、篡改和誤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開發利用大數據時,通過制定專業的法律、培養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等多種途徑,確保守住數據安全底線。
互聯互通跨部門數據
地方政府嵌入在央地關係和跨域治理的複雜格局中,就面臨著有關大數據、相關技術及其應用的治理挑戰。大數據治理不止是政府內部管理的狹隘問題,更牽涉到政府與其他政府、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之間的多重複雜關係。
政府與政府之間,一方面,建立大數據治理的垂直管理體制,實現大數據資源和平台的區域統籌、共建共享。如果各級地方政府採用不同的系統和埠,就會增加大數據統籌的成本,也會造成公共財政投入的浪費。儘管各地在公共服務提供方面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在很多領域可以實現共通或標準化,而共用一套大數據系統也有規模優勢。應在省市層面建立區域統籌機制,實現平台共建、數據共用、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避免地方政府重複建設、浪費資源。而且,對基層縣鄉政府而言,推進大數據工程存在困難。相對來說,省市政府掌握的數據資源、基礎設施、人力和財力都較強,是統籌區域內大數據治理的關鍵樞紐。因此,建立市級乃至省級的大數據統籌系統,實現轄區內部的互聯互通,並以此為連接點同其他轄區對接,是未來值得探索的方向。
另一方面,建立處理數據資源的統一部門,有效利用跨部門的數據資源。各個部門不僅要有效利用自身的大數據資源,也要充分發揮跨部門大數據匯聚的倍增潛力和迭代價值。將不同領域、不同部門的數據資源互聯互通,是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重要基礎。因此,可以考慮從組織設計、系統規劃和制度安排等方面出發,加強各級政府的大數據資源統籌利用,實現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和共用。應明確,大數據的跨部門共享是原則,不共享是例外,推進各部門在本級政府內部開放數據。對此,各個省份和城市可根據自身條件,考慮通過地方性條例的形式,明確跨部門、跨層級和跨地區的大數據共享共治法律框架。
政府與企業之間,加強兩者的協同力度,實現大數據開發的政企合作。由於大數據本身的特徵,諸如數據量大、數據類型多樣、數據處理複雜、數據處理速度快等,政府的單一供給模式不能完全滿足政府對數據的需求。而且,隨著大數據商業化,一些互聯網企業,包括支付寶、微信、百度、今日頭條、滴滴等積极參与收集、存儲和積累數據,並建立了大數據匯聚和處理平台。因此,應考慮建立「企業+政府」的合作模式,並加強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使政府決策和管理能夠使用更大範圍的數據資源。與此同時,引導企業為公共服務提供大數據平台支持,使政府能夠藉助於企業的力量實現大數據治理的升級換代。例如,杭州市就與阿里雲聯合安裝了人工智慧中樞,對杭州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問題。目前,這一人工智慧中樞已嘗試應用於緩解城市交通堵塞,並在部分路段取得一定的成效。
政府與公眾之間,推動大數據治理的公眾參與,實現大數據應用的眾籌、眾創。在公共服務領域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就是共同生產和共同創造,即公眾不僅接受公共服務,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公共服務的設計、提供和優化,同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等攜手創造公共價值。公眾對公共服務有切身體會,也最願意參與公共服務的提質增效。因此,政府部門應因勢利導,為公眾參與大數據治理提供機會和平台,在大數據應用方面「使眾人行」。例如,可以舉辦基於真實場景的大數據競賽等公共活動,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提升公眾認同感、滿意度和獲得感。
此外,地方政府缺乏專業的大數據技術人員,處理信息的人員仍有一部分是管理人員。具備數據信息搜集、處理、分析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是實現地方政府應用大數據技術的保障,因此,應加強大數據產業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為大數據治理提供人才儲備。相比互聯網企業,地方政府在吸引、留住和激勵大數據人才方面面臨著制度性制約,政府部門應開發靈活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培養和吸引大數據人才。而大數據技術的崛起使大數據人才成為稀缺資源,為應對未來大數據技術對人才的需要,要及時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大數據技術要「從娃娃抓起」,可借鑒新加坡等國家的經驗,在小學階段開設信息技術相關的課程,培養青少年的計算機語言能力和創造力,為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為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人大國發院堅守「國家戰略、全球視野、決策諮詢、輿論引導」的目標,著眼于思想創新和全球未來,致力於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與社會進步。
TAG:人大國發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