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攻佔益州後,遭遇百姓罵聲一片?諸葛亮僅憑一招化解危機

劉備攻佔益州後,遭遇百姓罵聲一片?諸葛亮僅憑一招化解危機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32期 文/無常奉天玉)

劉備,字玄德,是東漢末年的梟雄之一,時至今日,依舊家喻戶曉。不過他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認可他的人,認為他的仁義的化身;鄙夷他的他,則認為他是貨真價實的偽君子,徙有仁義之名。也就是說,不管他的仁義是真是假,仁義都已經成為了他擺脫不掉的標籤。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每到一地,都能得到百姓的認可。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也曾被百姓怨恨過,這是怎麼回事呢?

劉備自己平定黃巾軍起義時起兵,不管是擔任一方父母官,還是到某地寄人籬下,都能夠快速得到當地的民心,例如他任平原令時,有人派刺客前來刺殺他,刺客感於他的仁義,沒有忍心下手;他到徐州助陶謙的時候,得到了富商糜竺和徐州百姓的認可,以陶謙去世後,接任了徐州牧;在荊州依附劉表七年,最後無奈離開的時候,「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然而有一地的百姓,卻是例外,他們不但不擁戴劉備,反而在劉備的統治下怨聲載道,這便是益州的百姓,那個劉備「厚樹恩德,以收眾心」的地方。劉備到底做了什麼事情,才導致了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一、放任士兵搶掠

劉備雖然以仁義著稱,但卻也是一個梟雄,他需要爭霸天下。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民心,還有士卒的忠心和動力。於是在入川之戰前,他曾對手下的士兵說,打完這一戰,成都府庫中的財物,你們可以隨便拿。正是因為他的承諾,士兵們在戰爭的時候,非常積極,拿下成都之後,搶掠財物的時候,則更積極。《三國志》注引《零陵先賢傳》曰:「初攻劉璋,備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益州是天府之國,此地易守難守,在整個漢末亂世中,幾乎未遭遇較大的戰亂,雖然劉璋昏庸無能,但是此地的百姓卻一直能夠安居樂業,劉備入川之後,卻放任士兵搶掠,試想,益州的百姓又怎會歡迎他呢?

二、平抑物價

如果劉備僅是在剛剛入主益州的時候,放任士兵搶掠了一小段時間,那麼這一民憤或許很快便能夠被平復。然而事情卻並沒有就此結束。士兵搶掠導致了府庫虧空之後,他無計可施,這個時候,謀士劉巴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巿」。意思是說,重新鑄造一種價值百錢的貨向,平抑物價,並設置相關官吏,對此事進行調控。這一政策實施之後,的確使劉備「府庫充實」了,那麼吃虧的又是何人呢?答案自然是社會底層的百姓。與此同時,他的士卒,得到軍餉不足,想要生存下去,自然也會繼續搶掠百姓。這種情況下,益州百姓又怎麼可能擁戴劉備呢?怨聲載道甚至罵聲一片,自然不足為奇了。

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按理說這種情況下,劉備應該很難在此地立足才對,可是他不但沒有被逐出益州,反而在此地建立了蜀漢政權,他和他的後代,在此地統治了四十餘年。這是怎麼回事呢?原本,他的軍師諸葛亮出了一個狠招,為其化解了危機,那就是推行嚴刑峻法。

據記載,諸葛亮受命全權治理益州之後,推行了一套非常嚴苛的法律,並對法正解釋說,劉璋父子統治益州期間,治理比較鬆散,君臣之道早已被破壞,如今只能樹立法令的威嚴,才能使上下級之間,有一定的規矩,從而將此地治理好。的確,諸葛亮治理益州期間,雖然法律嚴苛,但是吏不容奸,這樣,反動勢力遭到了鎮壓,劉備陣營也逐漸得到了當地百姓的認可。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曹操麾下被埋沒的名將,曾打飛關羽,解救曹仁,不是徐晃
此人是忠義虎將,曹操垂涎三尺,被孫權重用,卻悲憤不甘而死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