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顯示技術解讀:Micro LED、Mini LED區別何在?
在顯示技術領域,Micro LED和Mini LED可謂是近期炒的比較火熱的兩個概念,就有業內人士指出,在一些技術層面這兩大新技術甚至優於OLED,可以說Micro LED和Mini LED前景可期。目前,在手機、電視機、大屏及LED小間距顯示屏領域,Micro LED和Mini LED都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許多企業紛紛部署相關產業。
三星、LG、友達等紛紛布局 下一代顯示技術
在今年1月的CES 2018展會上,三星帶來了全新的「The Wall」電視,出眾的畫質以及超大屏幕驚艷了整個行業,該產品搭載了Micro LED技術,這也是全球首款146英寸的Micro LED模塊化電視。在今年的2月22日,三星再次強調,不會生產任何OLED電視機,三星電視產品線將一分為二,同步開發QLED和Micro LED電視機,而旗下的Micro LED電視,將會在今年8月正式開賣。
而據Business Korea報導,LG電子副董事長Cho Seong-jin在訪查平澤市的電視部門時,傳出已要求部屬要在今年9月前,推出尺寸比三星「The Wall」TV還要大的Micro LED電視機。報導稱,LG電子打算採用LG Innotek提供的Micro LED。
至於Mini LED,儘管出現比較晚,但是發展極為迅猛,目前包括華為、OPPO 和小米在內的知名智能手機廠商,計劃於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智能手機中採用mini LED 背光顯示屏。全球許多廠商已積極發展Mini LED的相關應用,晶元廠有晶電、隆達、三安、華燦等;封裝廠有億光、榮創、宏齊、首爾半導體等;IC設計廠有聚積、瑞鼎等;面板廠有友達、群創;顯示屏廠商則包括利亞德等,可以說整個行業已經聯動起來。
Mini LED與Micro LED到底區別在哪?
Micro LED、Mini LED概念的誕生也使得整個顯示行業引發軒然大波,它們到底是什麼呢?又有哪些優勢呢?
先說Micro LED技術,即LED微縮化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LED(發光二極體)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LED單元小於50微米,與OLED一樣能夠實現每個像素單獨定址,單獨驅動發光(自發光)。它的優勢在於既繼承了無機LED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應時間快等特點,又具有自發光無需背光源的特性,體積小、輕薄,還能輕易實現節能的效果。
從結構原理上看,Micro LED更簡單,效果更好,TFT基板、超微LED晶粒、驅動IC都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它最大的難題就是眾所周知的巨量轉移,如何將LED做的微小化,這需要晶圓級的工藝水平。比如4K級別的Micro LED屏幕,需要800萬個以上的LED高度集成到一起,所以理論上應用到小尺寸屏幕上是極為困難的,同時成本和發熱也是極為可觀,三星的第一款Micro LED電視選擇146英寸也是這方面的原因。
Mini LED則是最近剛剛出現的一個概念技術,又名「次毫米發光二極體」,意指晶粒尺寸約在100微米的LED,最早是由晶電所提出。Mini LED是介於傳統LED與Micro LED之間,簡單來說還是傳統LED背光基礎上的改良版本。
在製程上相較於Micro LED良率高,具有異型切割特性,搭配軟性基板亦可達成高曲面背光的形式,採用局部調光設計,擁有更好的演色性,能帶給液晶面板更為精細的HDR分區,且厚度也趨近OLED,可省電達80%,故以省電、薄型化、HDR、異型顯示器等背光源應用為訴求,適合應用於手機、電視、車用面板及電競筆記本電腦等產品上。
相比MicroLED,理論上說Mini LED技術難度更低,更容易實現量產,且可以大量開發液晶顯示背光源市場,產品經濟性更佳。據業界估算,若採用Mini LED背光設計的液晶電視面板,價格約只有OLED電視面板6~8成,但亮度、畫質都與OLED相近,省電效能卻又更高。同時一台55英寸的Mini LED背光液晶面板使用4萬顆LED,對於LED晶粒廠商產能去化將有正面助益。
總體來說,Micro LED對於畫質來說會有質的提升,是下一代的革命性顯示技術,但是目前技術方面依然不夠成熟。而Mini LED則是LED背光的改良版本,不過依然可以大幅提升現有的液晶畫面效果,同時成本相對比較容易控制,也有望成為市場的主流。我們也期望廠商能加快研發步伐,早日帶來可以滿足普通消費者的Micro LED和Mini LED電視產品。
來源:中科院半導體所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但因轉載眾多,或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