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南北朝3:誰是貴族?
涼州鐵騎,自漢朝馬援時代以降,延續到隋、唐時代,一直是古中國騎兵之巔峰。
淝水之戰後,前秦大敗,前秦天王被屬下刺殺,中國大亂。
公元420年前後,在長江之北,華夏文明搖搖欲墜。
自輔佐馬援開始,為漢室、晉室戍邊西北,受封北狄王的且渠家族尤其善戰。
於是,且渠部曲在亂世起兵,佔據甘涼,成立涼國。
涼國立國,即以古雍州一帶,招延儒者,設置書院,大興漢學。
涼國鐵騎不過一萬,西拒勢力大熾的鮮卑拓跋,結交南朝劉宋帝國。很快,涼國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涼國,當時僅佔據雍涼,是南北朝的小國。
史書記載,位於西北的小小的武威(現在的武威一帶),當時儒者文化發達,商人如織,珍寶無數,戶口超過20萬,成為南北朝時期中國一流的繁華的超級大都市。
然而,也就在此時,北方最為野蠻的鮮卑柔然在誰也沒有預料的情況下,開始迅速崛起。
龐大的柔然鐵騎,不斷以數萬,十餘萬,甚至二十萬以上的規模,向飽受戰亂的中國北方發起殘酷的攻擊。
這是家喻戶曉的《木蘭辭》的背景。
酒泉、張掖、武威一帶富庶的河西地區,自然也就成為柔然垂涎欲滴的目標。
公元423年9月的一天,秋高氣爽,風和日麗。
數百少年興緻勃勃,怒馬鮮衣,離開武威,直馳黃河,準備秋獵遊戲。
一馬當先的,便是涼國太子且渠政德。
不到二十歲的且渠政德擅長騎射,諳熟戰陣,自幼就長年隨父征戰。
南北朝時期,中國戰亂不息。而北涼國也正是在戰亂中崛起,成為西北文化與經濟繁榮的屏障。後來,涼州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火種。
在統一甘涼的戰爭中,且渠政德曾經率部數次擊敗鮮卑南涼,鮮卑西秦,甚至擊敗了當時赫赫有名的西涼武昭王李暠帳下猛將唐契。
李暠,是當時西北與且渠部曲並駕齊驅的豪強,即後來的李世民、李白的先祖。
李氏就此內遷依附鮮卑魏帝國,最後成為隴西李氏,得以建立大唐帝國。
在徹底擊潰了西北李暠勢力後,且渠政德迎娶了李暠的幼女李敬愛,並且得到父親賞識,執掌了京都衛戍。
年少氣盛,卓有戰功,醉心漢學,且又為人謙和。這樣的太子自然得到涼國武者和儒者們的喜愛。
閑暇之餘,涼國首都名流子弟也喜歡隨他習儒、作文、演武、圍獵。
——非常不幸,這次慣例的秋獵,他們遇到的不是獵物,而是強大的敵人。
剛剛到達黃河水岸,忽然間,鋪天蓋地柔然騎兵便漫天席捲而來。
柔然人的襲擊。
當時的柔然人不識字,結帶計數,尚未開化。每次入侵,必然不分皂白,大肆虐殺、姦淫、掠奪。
偷襲成功,柔然人尤其喜歡以現割人肉烤食,斬首俘虜,以人頭盛酒豪飲來慶賀。
後來,柔然破敗,一部分融入中國,改姓閭氏、郁氏、茹氏、車氏等。
主要的柔然人則北游俄羅斯,成為後來的北高加索達格斯坦人。
在現在的達格斯坦人的記載中,居然寫成是被古代中國迫害,不得已而背井離鄉。
話歸正傳。
顯然,這是柔然蓄謀已久的一次勢在必得的大規模偷襲。一旦偷襲得手,後果難以想像。
眼前,是兇狠的敵人。背後,是富庶的河西的家園。
滿心歡喜準備秋獵的數百少年面對突如其來的險境,終於沒有逃跑。他們短暫議論後,決定就地抵抗。
他們看來,他們是涼國的精英,承擔著他們自己和家族保衛家國的榮譽和責任。當然,也包括涼國太子且渠正德。
南北朝時期,名譽和責任催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的軍事貴族。繼而也催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隋和唐帝國。此後,中國再無軍事貴族。被侵略、被挨打也就泛見歷史了。
幾位少年快馬加鞭往河西酒泉、張掖、武威一帶的郡縣分別報警。
留下的人,在涼國太子且渠政德指揮下,少年們拔劍立誓,張弓引箭,嚴陣以待。
這段故事知道的人不多。偶爾想起,不禁唏噓。
能夠習儒、作文、圍獵、享受,其實不算真的本事。能夠在危難之際,無畏犧牲,還真不是電視機裡面,那些輕鬆吼出來的嘹亮的台詞。
見慣了對底層百姓子弟的犧牲的謳歌,對底層百姓在困境甚至絕境中的自救的讚美,在當下,再讀這些故事,自然也就恍然迷糊了。
敵人臨近,數百少年結陣開始衝鋒。
剽悍的,同時也是讀書的涼國少年,在太子,也是戰士的且渠正德的率領下,向蜂蛹而來的柔然大軍發起了衝鋒。
出遊、圍獵,且渠正德一馬當先。
向敵人發起必死衝鋒,且渠正德同樣一馬當先。
金戈鐵馬,夕陽如血。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一戰之後,黃河水岸,且渠正德和他的小夥伴們全部犧牲——
被這批少年拚死抵抗、滯緩,等柔然人衝到富庶的河西,舉目再望,郡縣城牆上早已旌旗鮮明,劍拔弩張。
柔然人大失所望。
柔然人一場蓄謀已久的偷襲,一場蓄謀已久的虐殺、姦淫、掠奪,就此破產。
太子與數百涼國少年精英犧牲,換回了家國得以保全——涼國國主以降,朝野無不為太子赴死而感動落淚。
太子及一批精英少年的犧牲,對於北涼小國,無疑是最大的損失。
多年後,失去文武雙全,果毅膽略的太子,雄踞西北的北涼國,在一代梟雄且渠蒙遜去世後,終於被鮮卑魏帝國滅國。
故事說到這裡,本該結束。卻又想起法國加萊市加萊義民塑像的故事。
加萊義民塑像
14世紀,英法百年戰爭時期,英軍圍困,即將攻陷法國加萊市。
加萊市被英軍圍困近兩年,食物斷絕,市民生命危在旦夕。
經過談判,英王愛德華三世提出:加萊市必須選出六個高貴的市民任他們處死,並規定這六個人出城時要光頭、赤足、鎖頸,把城門鑰匙拿在手裡。
這樣,英軍才擔保接受投降後不大開殺戮。
加萊市長敲響了集合的鐘聲,向蜂擁而至的全城男女老少通報了英國人的條件。
聽完屈辱和悲慘的條件,人們泣不成聲。
然而,哭泣聲里,加萊最富有的聖皮埃爾先生站了出來,最尊貴的戴爾也站了出來。隨後,全城最富有、最尊貴的人們,紛紛站了出來。
他們認為,他們是為了家族和個人的榮譽與責任。
隨後,他們光頭、赤足、鎖頸,把加萊城門鑰匙拿在手裡,走向了英軍軍營。
幸運的是,英軍自王后、高級將領到普通官兵都被加萊這六位高貴、富有的市民的義舉感動。
英王也就此收回了屠殺的命令。
說到這裡,誰又會認為那些「憑我自己的努力」而走向「富有」、「高貴」的男女,就真的是「富有」,「高貴」呢?
英國作家Cannadine在《英國貴族衰落史》中,對英國貴族參加一戰,有過描敘:
對大多數英國貴族而言,他們不僅是作出了無與倫比的、無私的、堅韌的、毫無怨言的犧牲,更大更殘酷的諷刺在於,所有他們的犧牲,都是為了保護一個漸漸地,不可挽回地,已經變得不再屬於他們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了個人與家族的榮譽和責任,無數的英國貴族和涼國的且渠正德太子一樣,義無反顧,走向了戰場,走向了犧牲。
據英國統計,1914年末的陣亡名單上,就赫然列上了6名上院貴族、16名從男爵,95名上院貴族的兒子、82名從男爵的兒子的名字。
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有20名上院貴族、49名上院貴族繼承人和更多的貴族子弟戰死。
英國貴族子弟的伊頓公學有5679名「參戰生」,傷亡率高達45%。遠遠超過其他任何社會群體的參戰率和傷亡率。
一戰時期,伊頓公學貴族子弟踴躍從軍。
1919年,英國的《德布勒特報告》載明:
在擁有3000英畝以上的558戶貴族家庭中,將近十分之一的家庭在大戰期間失去了首選繼承人,只好有其他子女或孫子繼承家產和爵位。
有幾個家庭沒有本支繼承人,分別由叔父、侄子或遠親繼承。
還有3家貴族,血胤滅絕。——至此,貴族英國開始拉上了歷史的帷幕。
如此古今中外的故事,距離今天,已然太遠。
寫到這裡,再想名譽和責任,不過是一聲嘆息。
※回望戊戌變法——120年前,誤會太多
※第十八軍VS第十三軍,誰是抗日鐵軍?
TAG:流浪的橡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