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均通堪輿神術,死後墓之境遇卻為何大相徑庭
長安縣東南有座杜公祠,是紀念詩人杜甫的祠堂。祠堂座落在一個黃土坡上。而黃土坡上面就是一片平整的田地。在這片高高的田地里,相距不遠,有兩位唐朝名人之墓,一位是當朝太史令李淳風,另一位便是當朝國師袁天罡。
兩墓形狀都像兩個凸起的大饅頭一般,相距數百米,李墓在南,已被盜掘,而袁墓在北,依然完好無損。兩人均通堪輿神術,技藝相差無幾,但墓之境遇卻為何大相徑庭?這還得從他們為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則天選墓說起。
史書記載了乾陵的選址故事,當年唐高宗在洛陽病逝後,陳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陽設置陵寢,但武則天為了遵照高宗"得還長安,死亦無恨"的遺願,決定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吉地。很快,朝廷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了兩位名揚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宮裡專掌陰陽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李淳風。
袁天罡接旨後遍尋黃河兩岸,都沒找到一塊中意之處。後來來到關中,半夜子時出來觀看天象,只見一處山巒上紫氣衝天,恰好與北斗相交。袁天罡認定是塊寶地,於是急忙奔上山巒,找准方位,但一時找不到東西作記號,就摸出枚銅錢放地上再蓋上浮土,這才下山回朝復命去了。
另一個風水師李淳風接旨後,沿渭水東行尋找寶地。在一天正午艷陽高照之時,他見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從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婦裸睡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少婦五官齊全,一對乳房堅挺對稱,連乳頭、肚臍都也具備。更讓他神奇的是:這少婦雙腿稍稍分開,中間還有一淙清泉在終日流淌不息!李淳風大為吃驚,於是抓緊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擺八卦,拔出髮針在二魚相交處扎入土中後,也下山回朝復命去了。
武則天聽他二人說在同一方位選中吉地,派人再去複查。大臣來到梁山後,找到這塊地方扒開浮土,驚得半天沒站起來,原來李淳風的那根髮針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銅錢的錢眼裡!
既然是一塊風水寶地,那還等什麼,武則天下令立即開工,很快就將乾陵修好,安葬好唐高宗,後來武則天追隨丈夫葬於乾陵。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應合了陰陽二儀,天地配合得最絕妙的完美結合。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葬書》中說:"葬者,乘生氣也。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葬者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武后讚歎二人神功,李袁二人則謙讓不已。武后厚賞兩位,便把陵墓建在此地,後來與皇帝李治同眠,並為自己立下一塊無字碑,任後人評說,這就是乾陵。
關於此段故事,也有另一版本,內容大同小異,不同的是說袁天罡的髮針扎在了李淳風的銅錢孔里。
李袁二人後來也陸續為自己選了墓地,說來也巧,竟也選在同一地點:長安東南杜公祠的黃土崖上,僅相距數百米而已。後來李淳風臨終之際,袁天罡前往探望。李言:"我自愧不如你啊!我死後數百年,墓將被盜,而你之墓,則可久保無患矣。"袁問其因,李答:"果報所致也!"再問,李又答:"我當太史,積怨甚重,必累及身後。而你為國師,一向消災解難,積功累德,故可保無患矣!"
今果如李淳風所言。李墓門戶洞開,遊人亦也可下至墓室"參觀"。地下墓穴中空空如也,所有遺物早已蕩然無存;而袁墓則一冢黃土,青草萋萋,完好無損。
倘或究其原因,但聽守墓者言:袁墓所處之地,歷代均為兵營,無人敢於盜掘。既便解放以後,破舊立新之時,這兒也是軍事重地,閑人免進,況且墳頭還安裝一個雷達。後來軍隊撤走,地方政府又在墳頭安上一個報警器,也屬國家保護設施,因此無人敢動這裡一根毫毛,於是此墓便這樣倖存下來。
不知這是偶然還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