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其得「意」.忘記形骸.從摹寫范曾人物畫談奪其「元神」

當其得「意」.忘記形骸.從摹寫范曾人物畫談奪其「元神」

《周易》說:「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這幾句話到了三國,阮籍賦予實踐,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忘記形骸。

莊子說「九年而大妙」即是「形神俱妙」。范曾為表現歷史人物,潛心研究史籍典故,幾十載寒暑非同小可。所以他的人物畫,與歷史風雲特徵高度契合,有人評價他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當是一語破天機。

中國畫是什麼。朱景玄說:伏聞古人云「畫者,聖也」。畫是聖,是圓通、無不通。阮籍醉酒吹口哨,彈琴,連自己是什麼形骸都忘了,那是他神與天交 ,神與天通。口哨和琴韻已得天籟之意。范曾人物畫清新典雅,風骨獨具。這正是《周易》中的「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是當其得「意」,忘記形骸。

我在當今海量的信息里經常看到一些偽造范曾寫意人物的圖片和大量的摹寫范曾畫法的草根一族的作品。一方面是有一些混江湖者,想通過高仿偽造范曾的作品,夢想發財。也有民間草根一族,發奮學習范曾,期望在中國畫上有所造就。值得慶幸的,范曾微信群群主專業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讓筆者在圈裡受益匪淺。也正因為此,才有感觸談論當今摹寫范曾人物畫的一些現象。

術業有專攻。觀察許多摹寫范曾寫意人物的作品,的確有幾位民間草根人物,從題材,立意,立象,筆法,用墨,似得范曾之「意」。其書法,結體方正,有范曾之痕。

這些作品中以《老子出關圖》等十數幅為代表。如《老子出關》,筆線飄逸 ,眉目傳神,鬚髮飄飄,一幅得道成仙之態。《李白仙游》,圖說的是李白宮廷退隱,泛跡于山川,詩仙氣瀰漫畫中。《濟公》一圖,甚為洒脫,破衣爛衫,赤足閑扇,腦袋歪斜。眉目醉態。但絲毫掩飾不住濟公大智慧。《秋聲賦》用兩株枯樹構圖 ,以乾巴巴的枝幹和光禿禿的地面演繹秋風掃光了落葉的秋意。其它的如《荷葉蓋頭歸》《此情可待成追憶》《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思入碧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達摩神悟圖》《鍾馗神威圖》等等,我觀察這些摹寫圖,形象如生,有可圈可點之處。

然而,與范曾真品比對,人物神韻還是相去甚遠。最關鍵的地方,既不是用墨,也不是筆線勾勒的圖形。而是畫中人物缺乏范曾作品中的靈氣,所以顯得呆板發滯。當然,如果不是以真品與之比對,單以「形」而論,短暫之間,或被以假亂真。但我所熟知的民間草根,在提款署名時,也絕不用范曾二字,而是署上摹寫者的名字。這凸顯的是嚴謹的摹寫精神。

由此我想到謝赫六法論中提到的「傳移模寫」。按典籍解釋,傳移摹寫是指臨摹前人的作品或自己的圖稿。問題是「傳移模寫」真的是照搬原圖,一定絲毫不差嗎。不是,「古之畫或能移其形似 而尚其骨氣 ,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於俗人道也」。古代人畫畫(當然包括摹寫)是把具體的形移出畫外的,不是原汁原味,原封不動的摹寫原貌。倘若真的如此,摹寫者必然受制於人,如同圈禁。幾年來我一直沒有放棄對摹寫品的觀察。就當今摹寫范曾人物畫的風潮來看,無論摹寫的目的如何,即便是有志成大氣者,摹寫也嚴格被覆蓋隱藏在范曾人物畫的具體圖形之內。這樣做的結果,恐怕一生一世也難以成為「范曾」,更不用說超越范曾了。

由此可以看出,凡摹寫者,在臨摹范曾的書法和人物作品時,只注重「形」的摹寫,放棄了對范曾人物「神韻」的研究與觀察。范曾的人物畫有其特殊的心性,品一品范曾畫中的歷史人物,如果深入歷史歲月當中,便會發現其筆下人物鮮明的歷史時代特徵。比如范曾的《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畫說」的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人物。那是人人都想建功立業的時代,連小孩一出生,就感受「秦王破陣樂」。大唐到處瀰漫著英雄主義精神和國家情懷,所以作為大詩人的李白即便是文人,大知識分子,也「撫劍夜吟嘯」。范曾靈魂恰恰深入到那個偉大時代,所以仗劍的李白瀟洒飄逸,風骨獨具,呼之欲出,畫中飄逸著大唐時代的神韻。讀這幅畫時,見到的不僅是李白的風骨,背後是中國一段輝煌的歷史。而摹寫者單純摹寫原作,無法體會那個英雄時代 ,是斷難得到范曾「心」法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范曾對石濤的「一畫論」推崇備至。這也是范曾之所以是「范曾」的另一條原因。石濤說:我有一畫能貫山川之形神。這裡突出的是主觀的「我」不受規則的局限,強調的是「我」對「相由心生」的把握。而不是拘泥於條條框框。

顧愷之畫人,特別重視「意」。他說「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所以他畫人物畫時有時數年不點睛,我理解顧愷之當得到人物的「意」時,才以神來之筆點「意」,而不是點「睛」。他強調的是「眼神」的重要,而不是「眼睛」的重要。

由阮籍的得意忘形,到范曾的心性之路及其超邁不群的藝術作品。不難看出,單純的臨其形,摹其跡,斷難得其「意」。我理解的「傳移摹寫」,是去其肉身而奪其元神,得其神采而棄其形態。當得其「意」而忘記所臨摹之形骸時,你的筆墨的精氣神就來了。

本文採用的圖片均為范曾真跡

丹青居士

2018.2.2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畫人生 的精彩文章:

尋覓中國畫「逸品」的蹤跡
身邊的美術館1

TAG:詩畫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