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電子地圖」可能預示著發病
近日,細胞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受壓力環境影響小鼠腦電模式。這一發現有助於創建一個抑鬱症的「地圖」,使科學家能夠區分易於發病和不發病的嚙齒類動物。如果在人類身上複製,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預測一個人對該病的易感性。
抑鬱症比我們想像的更常見。事實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估計,美國有1600多萬成年人在他們的生活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嚴重的抑鬱症。抑鬱症被認為是美國15至44歲人士的「主要致殘原因」,其神經基礎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解決。
研究由杜克大學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副教授Kafui Dzirasa博士及其同事開發的機器學習技術。這種技術的目的是使科學家不僅能夠檢查大腦各個部分的電活動,而且能夠一次檢查數個大腦區域的電活動。
正如Dzirasa博士解釋的那樣,「你可以將不同的大腦區域想像成樂隊中的單個樂器。我們不僅對每一個樂器都感興趣,而且對樂器如何協調產生音樂感興趣。」
因此,為了研究我們同類哺乳動物中的這種「交響樂」,研究人員把小鼠與具有威脅性、侵略性的嚙齒動物關在一個籠子里,觀察10天內小鼠大腦情況。
實驗前後,Dzirasa博士和團隊測量了幾個與抑鬱症有關的大腦區域的電活動。
由於緊張的生活環境,其中一些小鼠的癥狀類似於人類抑鬱症:失眠,晝夜節律失調,快感缺失、無法享受日常活動和社交迴避。
利用機器學習技術,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動態的大腦網路,能夠預測小鼠出現與抑鬱症有關的嚴重行為功能障礙。
他們將這個網路中大腦電活動的軌跡作圖,這些模式始於大腦的「前額皮層和腹側紋狀體,通過扁桃體和腹側被蓋區域傳遞,並匯聚在腹側海馬體中。」
科學家說,這個網路中的活動由於嚴重的威脅而加劇。 「這些研究結果揭示了大腦中介導[重度抑鬱障礙]脆弱性的趨同機制。」
Dzirasa博士解釋了研究結果的意義,他說:「我們實質上創造的是大腦中抑鬱症的電子地圖。我們希望這可以用來預測抑鬱症的徵兆,就像血壓是預測誰最終會發生心臟病或中風一樣。」
迄今為止,抑鬱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然是電休克療法,但也帶來了很多副作用。可能有可能以正確的方式將電力定位到正確的位置,以創建一種治療方法。(吳茜茜編譯)
參考資料
①Cell:Brain-wide Electrical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Encode Depression Vulnerability
②MedicalNewsToday:"Electrical map of depression" may predict onset
※連載三:他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卻和抑鬱症纏鬥了一生
※如何區分「抑鬱症」與「焦慮症」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