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陷陣三十載,一代名將千古留名,屠百萬人終成人屠無愧大秦!
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初期尚有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二十多個,200多年後就只剩下了統一天下的秦國。200年間,大小戰役無數,但是被世人公認的戰國名將不過四位,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其中白起更是作為四大名將之首的存在。
從公元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到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結束,白起一共為大秦效力了30餘年,攻城70餘座,立下赫赫戰功,大小戰役近百場無一敗績。作為一個軍人,白起可以說已經做到了軍人的極致,單單是殺敵百萬這種逆天戰績就沒有一個將領能夠做到。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韓、魏、東周三國陳兵秦國邊境,威脅秦國。當時的秦相魏冉推薦白起為將,率軍和韓魏東周聯軍對峙。當時的聯軍有足足24萬人,而白起率領的秦軍人數不足聯軍的一半,硬碰硬的話秦國根本不是對手。
白起並沒有貿然出擊,在了解韓魏兩國將領分歧嚴重,誰都不願意作為先鋒和秦國交戰的情況後,果斷選擇了避其鋒芒,避實就虛的戰略,對聯軍實行各個擊破。白起先是設置疑兵和韓國的部隊對峙,然後親帥秦軍精銳主力趁魏軍不備奇襲魏軍,瞬間擊潰魏國軍隊。
魏國被擊潰後,韓國軍隊的側翼大開,白起趁勢進攻,韓軍大敗。隨後白起乘勝追擊,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此役之後韓、魏兩國門戶大開,已經成為了秦國砧板上的肉,這便是著名的伊闕之戰。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楚國密謀合縱,欲聯合齊國韓國攻打秦國。秦王聞之大怒,決定製裁楚國,於是派遣大將司馬錯攻取了楚國的黔中郡,楚國無奈割地求和。公元前279年,秦國再次伐楚,這次派遣的是升為大良造的白起。這次白起沒有再選擇避實就虛,而是採取了直搗黃龍的策略,決定直接進攻出國的統治中心鄢郢之地。
鄢城是楚國曾經的都城,更是楚國的軍事重地,白起一路進攻到自此才第一次遭遇了阻礙。鄢城城高兵銳,白起久攻不下遂決定利用地形水灌鄢城,淹死楚國軍民數十萬。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白起再次興兵攻楚,攻陷楚國都城郢,燒毀楚國先王陵墓夷陵。楚襄王敗逃,被迫遷都至陳自保。
鄢郢之戰後,白起被封為武安君。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趙魏兩國進攻韓國城池華陽,韓國不敵遂向秦國求援。秦昭襄王派遣武安君白起率軍救援韓國。這一次白起採取了奇襲之策,長途奔襲至華陽戰場,直接擊潰了趙魏聯軍。此戰秦軍共斬首魏軍13萬,溺斃趙軍2萬,華陽之戰以秦國大勝而告終,魏國元氣大傷。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大將王齕率秦軍奪取趙國上黨,隨後攻趙。趙國派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鎮守長平,除了剛開始丟掉的空倉嶺外,廉頗鎮守長平三年,秦軍未得寸進。二十萬大軍的三年消耗讓趙國不堪重負,於是換上「紙上談兵」馬服子趙括領兵,而秦國這邊也悄悄換上白起以求速戰速決。
白起利用趙括的高傲魯莽,先是令人奇襲趙軍後方切斷趙軍的退路與補給,隨後引誘趙軍進入包圍圈。在趙軍斷糧46天之後,趙括率軍突圍多次失敗最終戰死,剩餘士兵選擇投降。白起擔心趙軍士兵再生禍端,選擇坑殺所有投降的趙軍士兵,只把240名年齡較小的士兵放回趙國。
僵持三年的長平之戰終於結束,趙國共計損失士兵45萬,從此元氣大傷,再無力和秦國抗衡。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白起因違抗秦昭襄王之令被賜死,白起持劍自刎,一代名將就此落幕。縱觀白起一生,確實無愧於大秦,為大秦征戰30餘年,殺敵百萬,攻城70餘座。他作為名將,必然不會是一個莽夫,他擅長分析敵我形式做出最正確的戰略部署,指揮的長平之戰更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最大的包圍殲滅戰的戰例,名垂青史自然不在話下。
唐朝時期,唐玄宗為表彰和祭祀歷代名將設立武廟,白起位居其中,還在唐肅宗時期被稱為武廟十哲;宋朝為古代名將設廟時,白起亦是七十二名將之一。
※戰國策:陳軫為秦使於齊
※秦國名將白起是怎麼死的?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遲遲攻不下邯鄲?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