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看假西遊?你們見到的緊箍咒都是假的?原來它長這樣
「哎,那個金鋼圈尺寸太差,前重後輕,左寬右窄,他帶上之後很不舒服呀,整晚失眠,會連累我嘛,它雖然是個猴子,可是你也不能這樣對它呀,官府知道了會說我虐待動物的。說起金鋼圈,啊,去年我在陳家村認識了一個鐵匠,他手工精美,價錢又公道,童叟無欺,乾脆我介紹你再訂做一個吧」。
《大話西遊》里唐僧口中的金剛圈,也就是《西遊記》中如來交給觀音的緊禁金三個鋼圈,孫悟空的那個有自己獨有的名字,連著咒語配套使用——緊箍咒。不管是大話西遊還是別的影視劇改編的西遊題材,緊箍咒的樣子都是一個指頭粗細的鋼圈,正前方有兩個祥雲形狀的圓耳或尖耳。
當然也有像手鐲一樣一個圈子沒有耳朵的,大同小異,只是有的樸素,有的花哨些。
比如,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但你把緊箍咒搞成這樣算什麼鬼?怎麼看都像是地主家傻兒子把自己的小夜壺當成了帽子戴。沒眼看。
但真正的緊箍咒其實最接近這個。
不要懷疑自己眼瞎,真的就是這樣。因為原著中的描述,金箍不是一個寬邊的鋼圈,而是一圈類似金線的細圈子,見肉生根。《西遊記》第十四回,孫悟空剛戴上鋼圈,唐僧就迫不及待地想試試咒語的功效,於是就間隔一會念一次咒,觀察孫悟空的反應。「三藏又恐怕他扯斷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時,他就不痛了。伸手去頭上摸摸,似一條金線兒模樣,緊緊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斷,已此生了根了」。
在我們的常識里,直徑在半毫米以下的叫線,以上的叫繩子,再粗就叫麻繩了。像我們目前看到的影視劇中的造型,都是指頭粗細,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金線」的範疇。所以,不用懷疑,以往我們看到的都是假的緊箍咒。
那麼孫悟空的鋼圈是一條細線,別的兩個呢?黑熊怪和紅孩兒的長什麼樣子呢?一樣的。當初佛祖說得很明白,金箍是一樣三個,外形上完全一樣,只是咒語不同。所以也是細線。第八回「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不過這也情有可原,因為原著是文字,視覺化標識不是很明顯,要想把它轉換成影像,就得是一個容易分辨的標籤,如果完全尊重原著,做成一個細線的形狀,反而讓人看不清到底是什麼。
但是為了視覺上的效果所做的妥協是一回事,本來是什麼樣子是另外一回事,我們必須知道那個是真那個是假,不然還以假做真,別人說出了真相還要被嘲笑,這就有點太尷尬了。
其實從邏輯上來考察,很容易就能分清那個是真那個是假。因為緊箍咒不是一個裝飾品,它的功能就是在念咒的時候不斷收緊,一直勒進頭肉里。能被戴上緊箍咒的,無一例外都是法力逆天的妖王,要想制住他們,當然是越痛苦越好,震懾力越強。所以當然是圈子的直徑越小越好,壓強才越大,收緊時力量才會越強。
假如你把金箍做成直徑五厘米的圈片,或者碗口粗的圈子,當然也可以,只是相比較而言效果就會差很多。
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社會,人最重要的不是吸收和消化能力,反而是分辨能力,能夠通過表象看到本質的「根性思維」,這樣才不會被鋪天蓋地的信息牽著走而手忙腳亂。直徑大的禁錮固然好看,但我相信打造鋼箍的人最初設計的時候,絕不會把他做成現在「市面上」的樣子。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孫悟空一生中最卑微的三次挽留,變出四個分身跪求別人收留
※孫悟空兩次與妖怪簽「生死狀」,一次是因為一件寶貝,一次是砍頭
TAG:符號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