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核桃樹栽培技術 核桃樹春季管理技術要點

核桃樹栽培技術 核桃樹春季管理技術要點

一、土肥水管理

春季核桃土肥水管理主要是發芽前的管理,核桃樹發芽前的管理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把握好這個環節,及時灌水施肥,是確保核桃正常萌芽、開花、結果、豐產的有效措施。核桃發芽前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尤其在冬干春旱的情況下,發芽前的水肥更為重要。因此,核桃萌芽前一定要保證水肥供應, 確保芽的萌動和枝葉、花的正常生長發育。

1、土壤管理

土壤是核桃生長的基礎,不加管理的果園土壤緊實、通氣不良、微生物活動能力低,土壤肥力差。加強果園土壤管理可採用果園清耕、果園生草、果園間作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2、施肥方法

3年以下幼樹一般採用環狀開溝(溝施擴穴),在距離主幹30cm處挖坑(或開溝),坑深、寬、長分別為20 ~ 30cm、20~40 cm、60~80 cm。成年果樹最好採用集中施肥以穴狀挖坑為主,在核桃樹的投影處樹冠垂直對角方向挖四個坑, 坑深、 寬、 長分別為 50cm、40 cm、60cm。

3、施肥量

核桃幼樹:每株可施優質農家肥5~ 15kg/ 株(或商品有機肥1~3kg/ 株), 增施尿素0.3~ 0.6kg/ 株,磷酸二銨0.2~0.5kg/ 株。3 ~ 5年生以上的核桃樹:若上年秋季沒有施用有機肥,可在早春補施優質農家肥30~50kg/ 株(或商品有機肥 3~5 kg/ 株),增施N+P2O5+K2O≥45% (20-15-10)專用複合肥1~1.5 kg/ 株; 或在補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增施尿素(0.5~1 kg/ 株)+磷酸二銨(0.6 ~0.8 kg/ 株) + 硫酸鉀(0.4~ 0.6 kg/ 株),化肥用量應隨樹齡逐年增加。

4、澆水。 3月下旬 ~ 4月上旬,核桃萌芽前,若雨水不足天氣乾旱時,要澆一次發芽水,促使新枝迅速生長。5月是我國北方少雨的月份,新栽核桃要注意澆水,提高幼樹成活率。

二、病蟲害防治

1、春季清園。在春季土地解凍以前進行,清除果園雜草、乾枯核桃樹枝條、落地爛果、病果、樹葉,枝頭的乾枯果等。 減少病蟲害基數,減少打葯次數,節約生產成本,提高果品質量。認真刮除腐爛病病斑,塗抹果樹特效癒合劑防治。

2、塗白。 幼樹尤其是新栽幼樹易受核桃小吉丁蟲的危害,致使幼樹衰弱或死亡。塗白是防治核桃小吉丁蟲產卵危害的主要措施。生石灰6kg、食鹽1~ 1.25 kg、豆面0.25 kg、水18kg。將生石灰化開,加入食鹽和豆面,攪拌均勻,塗於小幼樹全部和大樹的1.2m以下的主幹上。

3、撒草木灰。核桃幼樹發芽後,常有一種小黑金龜子危害核桃幼芽,只要在每株幼樹的嫩芽上和樹榦周圍撒上一把草木灰,即可將害蟲殺死,保護幼芽不受危害。

4、發芽前噴石硫合劑。在核桃樹萌芽前,用波美3~5度石硫合劑,使用噴霧法對核桃園內全部樹木進行細緻周到的打葯, 可起到殺菌滅蟲的目的, 通常在無風晴天進行為佳。

三、春季修剪 (拉枝刻芽)

1、在早春發芽前,對核桃樹拉枝可平衡主枝、結果枝組的枝勢,促進花芽形成;調整枝條的上下角度和擺布方位, 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產量和品質;促進中短枝形成,減少枝條下部光禿,增加有效結果部位; 幼樹促進樹冠擴大, 及早成形、早掛果。幼齡核桃園應做好拉枝開角、刻芽等管理工作,提高萌芽率,增加中短枝數量。成年大樹要對各級枝光禿帶進行刻芽,促發枝條; 對輕剪長放枝條兩側進行刻芽,促發短枝。拉枝開角具有抑制枝條長勢、提高萌芽率、改善光照等多種作用。開角時間宜掌握在核桃發芽前、 枝條軟化時進行。 拉枝角度: 主枝 70°~ 80°, 其它枝拉平達 80°~ 90°為宜。

2、具體方法。拉枝用具因情況而不同,一般應有塑料繩(或麻繩、鐵絲)、木樁(或尼龍袋、磚、木橛)和斧子、石塊等。 一般在核桃樹發芽前後(4 月下旬 ~ 5 月上旬)為宜。分枝均勻的樹,按原生長方向開張角度;分枝不勻的樹,在開張角度時,盡量調整方向。根據所拉枝粗度選擇木樁,下端砍成尖,釘入土中,枝條軟也可用幾塊磚或裝上土的尼龍袋固定,但需確保拉枝後不能移動。

拉枝時將繩的一端綁在木樁(―或尼龍袋、磚)上,另一端在待拉枝條基端4/10處,拉緊至適當位置,系一寬鬆繩套固定(繩與枝互相垂直為好),用麻繩或鐵絲時,注意繩下加一皮墊,防止卡傷。 過於直立的枝, 可分兩年拉到適當位置。拉枝後注意檢查,如有繩套滑緊,應及時解開,重新系好。到9月中旬以後解除繩套。 拉枝是比較費工的技術,也是比較有效的技術,在生產上嚴格掌握技術要領,作到早果早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核桃 的精彩文章:

核桃吃法有講究
文玩核桃正確的刷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TAG:核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