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瓦西里·康定斯基——音樂和靈魂共舞

瓦西里·康定斯基——音樂和靈魂共舞

都市美麗新主張

享獨立、信科學、有品味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閑暇之時看了一部韓劇《有品位的她》,劇中作為畫廊藝術顧問的金喜善對康定斯基(Kandinsky)的作品情有獨鍾,於是決定這期和大家一起分享康定斯基的抽象藝術世界。

西里·康定斯基,被稱為現代抽象表現藝術之父,是出生於俄羅斯的畫家和美術理論家。康定斯基與彼埃·蒙德里安和馬列維奇一起,被認為是抽象藝術的先驅,但毫無疑問,康定斯基是最著名的。他還與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個為時不長但很有影響力的藝術團體——「青騎士」。他在1911年所寫的《論藝術的精神》、1912年的《關於形式問題》、1923年的《點、線到面》、1938年的《論具體藝術》等論文,都是抽象藝術的經典著作,是現代抽象藝術的啟示錄。

定斯基早期繪畫受印象派的影響,在色彩上接近法國野獸派,缺少自己的特徵。

▲《藍騎士》(Blue Rider,1903)

《藍騎士》(Blue Rider,1903),畫面描繪身披藍色斗篷的騎士,穿越一片綠草山地的景象,繪畫輪廓粗略,但和傳統印象派的擁塞已經大相徑庭了。

一個為人所熟知的故事,康定斯基回到家,突然發現椅上掛著一幅他從來沒見過的畫。這幅奇特的畫令他目炫。過了老半天,才發現這幅畫原來是他自己的作品,不知道是誰把它掛反了。於是他得出一個結論:色彩和線條原本就能打動人心,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會產生不同的感受,這也是抽象畫的由來。

至此以後,康定斯基捨棄了具象繪畫,開始探索線條和色彩在人類心理引起的反應,突出運用點,線,面,色塊,構圖等純粹的繪畫語言,隨著音樂的節奏表現內心的感覺,情緒, 創作了許多純粹由顏色、線條和各式形狀構成的作品,開創了抽象藝術先河。康定斯基曾經這麼形容過自己這一時期的繪畫理念:「在一張統一色彩的背景上,分布著各種自由而不規則的幾何色塊,帶來了不可預知性……」

康定斯基自從1910年趨向非具象繪畫之後,他把隨心所欲地畫出的淡藍色、紅色、綠色的形狀和一些潦亂而有力的線條配合在一起,稱為《構圖1號》和《即興作品》,藉此表現抒情式的情感爆發。不久之後,他的作品就簡單地稱為《構圖》。

▲《Yellow-Red-Blue》 (《黃.紅.藍》), 1925

《Yellow-Red-Blue》 (《黃.紅.藍》)採用對立的構圖原則,畫面的右半部以深藍和深紫以及厚重的線條,畫面渾厚;左半部以淺黃和細線條相對稱,風格輕盈;左右背景則採用相反的畫法,最終將情感附著在規則的形狀、線條和幾何圖形上,結合明亮的光線和柔和的色彩,使抽象的畫面充滿激情和浪漫。

▲《Tribute》(《幾個圓圈》), 1926

《Tribute》(《幾個圓圈》)》已完全脫離了自然形態,特定的主題和視覺的聯想都消失了,只通過新的、光邊的、有規律的圓形、色彩、空間和運動來傳達藝術家的感情意識。畫上紅、黃、藍、紫的圓形分立著、交融著,觀者仍能找到畫家形象思維中的某些痕迹,散發出輕鬆而又迷人的抒情風格。

▲《Composition VII》(《構成第七號》),1931

《Composition VII》(《構成第七號》)用「音樂狂想曲」來形容也不為過。初看給人的感覺是異常迷亂,畫面中有著無數的重疊和變化的布置,讓我們感受到康定斯基卓越的構圖技巧。並且每一個形體都有著自己的法則,法則之間的交匯對整體中產生強大的衝擊力,使畫面充滿律動感,如同貝多芬的交響樂。在畫面中較為突出的是,旋風般黑色的點和線在畫面中央牽引著整個畫面的色彩。

▲《Sky blue》(《蔚藍的天空》), 1940

馳騁在康定斯基《Sky blue》(《蔚藍的天空》)無垠的、布滿了浮游生物的太空里,這些由藝術家本人想像創造出來的形體,漂浮在清澈無比的天際之中,像是一個虛無飄渺的非現實的外太空,自由而舒展。

▲《Composition VIII》(《構成第八號》), 1923

康定斯基在他的幾何形體最僵硬的時期,用理性地闡釋畫面的架構。即使如此,他的繪畫在《Composition VIII》(《構成第八號》)結構上也是富有動勢的,由三角形、圓形形成的點、面,以及不穩定的斜線,與幾何線條形成對比,忽隱忽現地互相作用,充滿神秘的動感。

國藝術史學家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在著作《抽象與移情》中認為,藝術創作中,有兩種衝動:移情和抽象的趨勢。產生抽象的原因是因為人與環境之間存在著衝突,心靈不能在變化無常的外界現象中得到寧靜,從而在藝術形式里尋找心理慰藉。抽象藝術放棄了具體的內容和情節,突出運用點、線、面和色塊與構圖等存粹的繪畫余元來表達內心的情緒和節奏。

在康定斯基的精神世界中,色塊是音符、線條是五線譜,而色彩是旋律,會同在一起直達靈魂深處,具有交響樂般的震撼力。康定斯基將音樂用色彩的形式詮釋,如中國人在散文和詩詞里長提到的「通感」,挖掘不同而類比的精神符號之間的關聯,將繪畫呈現出音樂般的感染力,色塊如跳動的音符顫動觀者的心靈,直抵靈魂深處。康定斯基曾說:「色彩是琴鍵,眼睛是琴槌,靈魂是鋼琴的琴弦。而藝術家則是演奏者的手,撫弄著一個個琴鍵,震顫著靈魂。」

讓我們一同去傾聽康定斯基(Kandinsky)繪畫的內在聲音………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簡介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康定斯基(1866-1944),出生於莫斯科,父親是茶商,祖母是蒙古公主。幼年時期與父母居住在羅馬和佛羅倫薩,後來回到敖德薩。少年時就開始畫畫、寫詩、彈鋼琴、拉大提琴。曾在莫斯科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和法律學的學位。

1895年在觀看了在莫斯科展出法國印象主義繪畫的展覽後,深受莫奈(Claude Monet)《日出·印象》的啟發,決意學習繪畫,在慕尼黑美術學院學畫直到1900年。1908年,康定斯基定居慕尼黑,並開始了他的職業藝術生涯。

1909年,康定斯基加入德國表現派社團「慕尼黑新藝術家協會」,並擔任首屆主席。次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關於抽象藝術的重要理論著作《論藝術的精神》,並創作了第一幅抽象作品《即興創作》。

1911年,康定斯基與馬克共同退出「慕尼黑新藝術家協會」,另行組建了「青騎士派」,並出版自己的刊物《青騎士年鑒》。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康定斯基被迫離開德國,於1914年回到俄國。

俄國革命後,1921年底,康定斯基又回到了德國,不久被任命為魏瑪新成立的包豪斯的一位教授,後來成為副校長。,納碎解散「包豪斯」後,1933年末,康定斯基在巴黎定居,一直到1944年逝世。

湯玲/文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尚優美 的精彩文章:

村上隆——高雅和通俗的碰撞

TAG:美尚優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