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很活潑在外面卻很膽小,為什麼?孩子行為背後的密碼你知道嗎?
曾經不止一次聽到朋友說自己的孩子:在家很活潑;去外面就焉了,不敢跟同齡的孩子玩;見到老師或者同學媽媽,甚至不敢主動打招呼,躲家長背後……
曾經婷媽也深受其擾,孩子在家可以鬧翻天,在外面去一直給人害羞的印象,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引導,最近有很大的改觀。所以梳理了一下,寫了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到媽媽們。
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
對於孩子這種表現,我們做為家長要冷靜對待,要細心觀察,孩子這種行為背後的目的。首先我們來看一張圖。
孩子的行為,就像上圖中的冰山位於水面以上的部分,是我們能看到的。然而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比上面的部分大得多)代表著行為背後的信念,以及孩子對於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最深層的需要。
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孩子在家裡很活潑,這是因為家裡是TA很熟悉的環境,我們在自己的熟悉的地方,總是能很舒服的做自己,展現自己最本真的一面。而外面的環境,可能是自己陌生的,至少不是這麼熟悉的,這樣,不可避免的,會有退縮的舉動,在成年人看來,這就是很膽小的表現了。膽小這是一個標籤,我們成人要避免給孩子貼標籤。可以跟孩子談談,問TA是不是有什麼感到不舒服,需要家長什麼幫助嗎?要努力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其行為對他們來說是否是個問題。
如果孩子說,TA還沒有準備好,那也沒關係,給TA時間,不要試圖強迫他們進入一些場景(我們常見到家長要求孩子在家裡來客人時,主動打招呼,或者表演,孩子不願意,我們就認為他們是「害羞」、「膽小」,這是不正確的。)
鼓勵與表揚
鼓勵孩子。「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很多時候,孩子是害怕失敗(別人不接納自己、自己表現不能讓父母滿意等等),從而變得膽小怯弱。我們要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就算沒做好也沒有關係。比如帶孩子外出時,鼓勵孩子跟同齡的夥伴去玩,讓他自己去選擇怎麼跟夥伴玩。家長在一邊默默的看著就好。
鼓勵不等於表揚,很多父母總是混淆了鼓勵與表揚的區別。
表揚是站在大人的立場,居高臨下地評價孩子;「100分!我要給你一個大大的獎勵!」「我為你而驕傲!」「你這麼聽話,我真高興!」表揚關注孩子行為的結果,因為孩子做得好,有一個好的結果,所以我才給你讚美。而且,孩子的成功是因為「聽話」的緣故,歸根到底還是大人的功勞。孩子剛開始聽到這些話的時候,覺得很高興、很開心;;覺得自己很能幹,但是也會覺得有些壓力,覺得自己必須保持好的成績,這樣才能得到媽媽持續的愛,會覺得所做的一切好像都是為了媽媽而做的,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麼。
鼓勵,則是平等地對待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不看重結果,只看重孩子努力的過程;「你付出努力了,你該得到它。」「你自己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的成果不是因為聽命於大人,而是他自己努力、自己想辦法、靠自己取得的。孩子聽到這些內心很踏實,很有安全感,會勇於嘗試新的事物,不怕失敗,也不會在乎別人怎麼看,只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去做。
找到了孩子膽小的原因,鼓勵孩子勇敢的去做,家長們做到這兩步,就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在家裡,在外面表現不一致了。大家快試試吧。
TAG:婷媽育兒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