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大都會博物館讀米開朗琪羅的詩稿

在大都會博物館讀米開朗琪羅的詩稿

在大都會博物館讀米開朗琪羅的詩稿

2018-3-1 09:42|發布者: 壹號收藏|來自: 文匯報摘要: 海龍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剛剛辦了一場五百年來最宏大的米開朗琪羅作品和手稿展覽。 難能可貴的是,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展覽,而是對義大利文藝復興人文環境的整體復原,也是對米開朗琪羅及其時代的一種立體 ...

海龍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剛剛辦了一場五百年來最宏大的米開朗琪羅作品和手稿展覽。

難能可貴的是,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展覽,而是對義大利文藝復興人文環境的整體復原,也是對米開朗琪羅及其時代的一種立體呈現。它可以說是作品展,但更是一場藝術史和文化發展史的盛大巡禮。

此次展覽為期三個月,這是這些古紙和素描可以暴露在外的極限時長了。藝術評論家公認,這樣規模宏大的特展,無論是考慮到作品龐大的體量,還是極為脆弱的作品媒介和使人想而生畏的保險費用,用「一生一次」來形容它毫不誇張。米開朗琪羅對整個西方藝術史的貢獻獨一無二,他的作品在其去世幾百年後仍熠熠生輝。

使我特別感動的是,這次主辦方不但展出了他的繪畫、雕塑和建築作品,還展示了他大量的手稿、詩作和設計圖紙等。從米開朗琪羅童年起到他逝世前最後的作品,這次展覽都有呈現。這些展品給我們展示了米開朗琪羅的成長、苦惱、光榮和奮鬥,也揭示了他生命中的一些矛盾和迷惑;對我們全面地理解這位大師的生命史極有意義。

使我產生特殊興趣的是一組米開朗琪羅的詩稿。它們對今人理解他那個時代的好惡以及他的自我評價、雄心、苦惱和期許等方面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說,它們也是我們了解這位藝術巨匠美學理想的一把鑰匙。

米開朗琪羅度過的是動蕩和輝煌的一生。他鐘情於美術,獻身於雕塑,在繪畫和建築藝術上都是難以逾越的高峰。他出身於小銀行家世家,父親從政做了一個小官。他不幸六歲失母,被寄養在小鎮一戶石匠家,使他從童年開始就迷戀上了石頭和雕刻。

這是個天才———13歲到作坊學畫,14歲出師成了作坊的簽約畫家 (簽約不久即被當地最高行政長官徵召去人文學院深造),23歲時雕刻出了世界名作 《聖母哀悼基督像》,完成人類雕塑史上傑作 《大衛》 時才29歲,後來還雕有 《摩西》 《晝》 《夜》 《晨》《昏》 等名作……米開朗琪羅鍾情於雕塑,他希望自己一輩子就這樣走下去。

可是,當時的藝術家不可能率性生活。他們的一切要靠恩主的支持,從而也受其控制。當時的教皇和行政長官、巨富們的興趣並不僅僅在雕塑而是要建造、裝潢教堂、陵墓、巨廳甚至城防建築。米開朗琪羅時時被打斷自己的工作而去為達官巨富們效力,這讓他非常苦惱。

大家知道,繪畫和建築同樣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名聲,特別是不朽的傑作天頂畫 《創世紀》 和巨幅壁畫 《最後的審判》 等都使他名揚世界。但執拗的米開朗琪羅認為自己是雕塑家,不願意為其他事情耗費心神。他繪畫多是為自己的雕塑積累素材做草稿,因此我們看到他的畫稿都非常富有維度和透視的質感,他的素描和速寫都非常像浮雕。

有了這樣的心情,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用來繪畫或建築,就讓他特別感到委屈和沮喪。當然,這裡面還深藏一些其他原因。米開朗琪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三傑之一,而三傑中,米開朗琪羅最不同的一點是他的雕塑。眾所周知,三傑都是繪畫巨匠兼建築藝術大師。達·芬奇偏有科學長才,拉斐爾畫風甜美柔和啟迪後世,但三人中唯有米開朗琪羅既善畫又善雕塑。

米開朗琪羅最看重自己的雕塑,大約是因為他認為雕塑具有永恆性。但他的「偏執」還可以讓我們看到另一個更重要的歷史事實:那時候雖然繪畫風氣大盛,但畫家之受尊重程度好像並不如科學家、雕塑家甚至詩人。達·芬奇在其 《致米蘭大公書》 中自薦時最先提到的是自己的機械工程才華,最後才順便提到自己還擅長繪畫。米開朗琪羅當然也具有建築和工程之才,但他最驕傲的卻是雕塑。

這次展覽的米開朗琪羅詩稿從側面給我們佐證了這些事實。他的一首被傳記作者認為非常重要的詩稿寫於他繪製輝煌巨作 《創世紀》 時。這幅巨大的天頂畫塑造了343個人物形象。在創作它的幾年裡,米開朗琪羅不得不一個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繼日地工作。這部作品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琪羅已累得像個憔悴的老人。由於長期仰視,他的頭不能低下,眼睛也不能向下看,連讀信都要舉到頭頂仰讀。

除了遭罪,再加上前面談到的他對雕塑和繪畫不同見解的影響,這一切都讓他感到苦惱和不平。自然地,他會把這種怨怒情緒寫進了詩中:

這逼仄的穴里,我已經被折磨到甲狀腺腫大/像是倫巴第或任何別處,死水裡的一頭貓/肚子緊抵著下顎,下巴上鬍鬚直指蒼穹/後頸下垂,直抵脊椎,我的胸骨被擠壓得/像是架豎琴。或濃或淡顏料,不時滴瀝/把我的臉變成了一塊完美的抹布/我從腰到腹承重受苦,臀股像鞍般承全身之重/雙足不由 自主盪悠,我前身的皮膚變得鬆弛拖沓/後面的,卻因曲屈而緊繃且困窘,縱橫伸張/我時常把自己綳成敘利亞的弓,我知道/當虛假和怪誕,必須被當做乜斜的頭腦和眼睛的果實/當病態可以操控那被扭曲的槍/來吧,喬萬尼,來營救我死去的圖畫和我的名聲/因為被桎梏於繪畫是我的恥辱。

這首詩里,米開朗琪羅不僅是訴苦,簡直就是控訴。從事藝術是辛苦的,這毋庸諱言。繪畫苦,雕塑也苦;但米開朗琪羅詩里抱怨的除了身體上的累和受折磨以外,他傾訴的是委屈,是不被理解,是被誤用。

《創世紀》 其實讓他不朽了。那他為什麼還抱怨呢? 這裡我們突出地看到了藝術家的倔強和人格的獨立。米開朗琪羅不是功利主義者,他敢愛敢恨,性格特立獨行,也正是這種個性滋養了他非凡的氣質。本次展覽展出的他另外的詩稿同樣顯露了他的桀驁不馴。在給好友、女詩人維多利亞·柯羅娜的詩稿中,他仍然執著於這個話題:

女神,為何,如同人人可見的事實/用堅硬的阿爾卑斯山石頭塑就的/一個活生生的形象/要遠比那個終將化為塵屑的雕塑家/活得更加長久?

世界上的寓言攫奪了我/時光分給了我沉思的上帝/但是呵,我不僅不稀罕他的美惠/而且如果我擁有它們,我將有更多罪愆/那讓別人聰慧的卻讓我愚盲/讓我更加緩慢地覺悟我的舛謬/我的期冀雖然晦暗,我卻渴盼倍增/請把我從自戀中拯救/截短一半我攀向天國的征程/親愛的主呵,我仍需您的指引/儘管這攀登的征程只剩下一半/讓我鄙棄那些世上的珍寶/和那些我鍾愛且渴慕的美/那麼,在死亡之前,我將獲得永生。

恩格斯談文藝復興時說過,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而巨人的成長是要有其天時地利和社會條件的。這些詩稿披露了米開朗琪羅的真實心境,為我們解讀那時藝術家的成長和心跡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因之,在關注這位巨匠在繪畫雕塑方面的藝術成就的同時,解讀一下他本人透過詩傳給我們的心聲和遺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由此也讓人更能體會到本次大展策展人的超凡識見和學術用心。

2018年2月,寄自紐約 分享到: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微信更多 收藏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號收藏 的精彩文章:

首屆西湖國際青少年藝博會暨浙派青少年中國畫傳承展在畫外桐塢隆重舉行
這些書法,名垂千古!

TAG:壹號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