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開國功臣們的下場:短命者35歲,高壽者105歲!
文:張遠方(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家)
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2歲)從一個地痞流氓逆襲成為大漢天子,其手下一批能臣幹將功不可沒。漢初也由此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布衣將相群的現象。之前,筆者已梳理了劉邦、張良、韓信的人生軌跡,今天我們就再來給這一群體做一個整體畫像。
總體來看,劉邦部下,文臣多得善終,武將卻多磨難,不但韓信、英布、彭越被誅,樊噲也差點被殺,就連匡扶漢室的周勃周亞夫父子亦難得善終。
此外,奚涓的母親底氏作為開國封侯的女性,亦值得一提,一則說明劉邦重情義,二則證明初漢不歧視女性。
01、張良(前250年—前186年,65歲)
劉邦欽定的漢初三傑之首:「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張良對得起劉邦這一評價,正是在張良的幫助下,劉邦才能趕在項羽前面滅秦;如無張良,劉邦可能連鴻門宴都去不了就給項羽滅了;張良幫劉邦討來漢中郡,給了劉邦抵抗項羽的最堅實後方;楚漢戰爭,張良幫劉邦制定了「善用韓信、彭越、英布」的決勝之策,並在劉邦和項羽劃定楚河漢界之後,說服劉邦決不可放項羽歸去,終使劉邦奪得天下(關注讀史,回復「張良」可查看相關文章)。
一句話,劉邦奪取天下,與張良的運籌帷幄、頂層設計密不可分。但兩人卻又「相敬如賓」,終其一生,都算客居在劉邦陣營。在劉邦奪取天下後,張良沒有選擇做官,而是在家修身養性。但劉邦還是經常要找他陪著說話,外出打仗時,也常帶著張良。但張良再也沒有為劉邦出謀劃策。劉邦死後,張良選擇離開長安,在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東南的黃袍山修建了「良山道觀」及「伐桂書院」,隱居於此。
約公元前186年,張良病逝,謚號文成侯。善終。
02、蕭何(前257年-前193年,65歲)
漢初三傑排名第二,在大將軍韓信之上。由此亦可見,劉邦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他知道,韓信絕對是軍事天才,但是,如果沒有張良的頂層設計,沒有蕭何的後勤保障,再牛的將軍也牛不起來。韓信最多是個很牛的戰略執行者。
蕭何年齡與劉邦相仿,也算是劉邦的上司。在秦末,蕭何是沛縣主薄,相當於縣辦公室主任,劉邦是沛縣泗水亭長,相當於鄉派出所所長。在反秦之前,蕭何還是有點瞧不上這劉三的,認為他太愛吹牛。及至反秦,蕭何認識到劉邦是當頭頭的最合適人選,自此一心一意輔佐劉邦,後勤方面做得井井有條。進入咸陽後,包括劉邦在內的沛縣土包子們便進入了溫柔鄉,唯獨蕭何保持冷靜,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漢承秦制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之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起了絕對的保障作用。
當然,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月下追韓信」了。正是在他的強烈要求下,韓信才被劉邦拜為大將軍。而最後也正是他將韓信誑進宮中被呂后誅殺,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不過,幫呂后誅殺韓信也實屬無奈,因為他自身都難保。為了自保,他不得不自污名聲,就算這樣,60多歲了,還是被劉邦弄到大牢里,出來後連衣服都不敢換就去謝恩。劉邦看了,終是不忍,不再難為他。
應該說,對於蕭何的為人和做事能力,劉邦是既感激佩服,又有些嫉妒的,在這位知根知底的老上級面前多少有點自卑心理。
但劉邦對蕭何總得來說還是不錯的,不僅使之為相,列眾卿之首,為「開國第一侯」。劉邦死後,蕭何繼續為相輔佐漢惠帝,於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去世,謚號「文終侯」。
蕭何的能力及人品為其後代帶來極大的福音,有漢一朝,後代都享封酇侯,終成延綿數百年的大家,其後代建立了南齊和梁。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是蕭何的第二十四世孫,梁高祖蕭衍為蕭何的第二十五世孫。
03、韓信(前231年-前196年,35歲)
典型的只會打仗的技術男,功夫都用在了研究對手身上,導致缺少時間鍛煉自己的情商,在反秦風暴捲起之前,連飯都混不上,常被鄉親取笑,還受過胯下之辱。反秦風起雲湧後加入項羽陣營,卻不被項羽待見,跳槽到劉邦陣營,依舊被劉邦瞧不上。好在認識了蕭何,深得賞識,遂有了韓信不得志逃跑,蕭何月下苦追,並不惜撕破臉皮讓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韓信用實踐告訴世人,要想讓領導賞識你,需先讓領導身邊的人賞識你。
從此,韓信這個軍事技術男開始大放異彩,楚漢英雄無數,但至此才有了和「戰神」項羽同一等量級的戰爭大咖。後浪「兵仙」韓信光芒愈來愈勝,終於將前浪「戰神」項羽拍死在江邊。
「戰神」已死,「兵仙」要麼成為老大,要麼乖乖就範,但韓信想走中間路線,顯然是自找死路。劉邦彷彿就是他的剋星,數次兵不血刃就輕輕奪了他的兵權:韓信滅趙後,劉邦單騎闖營,收了韓信的兵權,賜之「趙相」的虛位;滅項後,劉邦幾乎採取了同樣的手段解除了韓信的兵權;及至楚王位上,韓信更是單騎送上門給劉邦抓了。
韓信沒有死在劉邦手裡,劉邦只是將其從楚王降為淮陰侯,「軟禁」在都城,他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王侯將相全都干過的唯一人物。
或許因為太年輕的緣故,這讓坐等劉邦去世有攬權打算的呂后不放心,趁劉邦外出平叛之機,讓蕭何將韓信騙到宮中殺之,年僅35歲。(關注讀史,回復韓信查看相關文章)
04、樊噲(前242年—前189年,53歲)
樊噲和劉邦是老鄉,但要小上十幾歲。兩人相識時間大概在劉邦當泗水亭長的時候,那時,樊噲是個賣狗肉的,劉邦則經常去白吃狗肉,關係還不錯。及至劉邦造反,樊噲即加入劉邦陣營,不是劉邦的貼身侍衛,就是其先鋒官,作戰英勇,成為劉邦不可或缺的猛將——也是劉邦身邊永遠敢於諫言的將領:咸陽宮中,劉邦醉死夢生,是樊噲帶著張良勇闖禁宮,提醒其還軍霸上;英布造反,劉邦自暴自棄,是樊噲帶領群臣「排闥而入」——徑直闖進宮中。總計樊噲戰功:跟隨劉邦作戰,斬首176人,俘虜288人;自己單獨領兵作戰,打敗7支軍隊,攻下5個城邑,平定6郡52縣。
在民間傳奇中,樊噲常被描繪成與後世的張飛、程咬金、李逵一類的人物。實際上,樊噲不僅忠勇威壯,且不乏足智多謀。在波瀾壯闊的楚漢風雲中,樊噲因鴻門宴而廣為人知。可以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可打滿分,為劉邦順利脫身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後世曾國藩有贊:「蓋人稟陽剛之氣最厚者,其達於事理必有不可掩之偉論,其見於儀度必有不可犯之英風,噲之鴻門被帷,拔劍割彘,與夫霸上還軍之請,病中排闥之諫,皆陽剛之氣之所為也。」
然而,因為身為呂后妹夫的原因,劉邦怕自己死後樊噲與呂氏沆瀣一氣,在臨死的最後一刻派人去斬殺樊噲。算樊噲命大,遇到「狡猾」的陳平,僥倖撿了一條命。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噲去世,謚為武侯。但其子樊伉因捲入呂氏亂政,被周勃陳平誅殺。
05、曹參(?—公元前190年)
他也是劉邦的老上級。當年,劉邦做泗水亭長的時候,蕭何是縣主薄,曹參是典獄長,也就是縣看守所所長。三人都是小公務員,關係不錯,但級別上劉邦顯然不佔優勢。反秦後,曹參和蕭何一樣,始終唯劉邦馬首是瞻,從無二心,身經百戰,屢建戰功。劉邦稱帝後,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
在諸將中,曹參與韓信交集最多,是劉邦派給韓信的副手,也可以說是監視韓信的。但曹參從未以劉邦老兄弟自居,甘心聽從韓信的指揮,無論是破趙還是降齊,曹參都立下汗馬功勞。韓信率軍垓下圍困項羽時,齊國還未完全平定,是他留在齊國鎮守。韓信遷徙楚王后,劉邦委託曹參繼續為齊相輔佐劉邦的私生子,也就是新齊王劉肥。
曹參和蕭何很熟,但起事後,一個主後勤,一個常領兵,交往變少,並一度產生隔閡,尤其是在排定軍功時,曹參對蕭何排第一,他排第二不服氣。但畢竟是老朋友,隨著歲月流逝,蕭曹重歸於好。而且在蕭何去世,曹參接班為丞相後,留下「蕭規曹隨」的美談,為隨後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和理論基礎。
曹參為相後,一切遵蕭何之法而無所變更,也很少上朝,只躲在家裡享清閑。剛接班的惠帝受不了了,認為曹參看不起他,便派人叫來曹參質問。
曹參回答很簡單:陛下與先帝比,誰更厲害?
漢惠帝怎麼能說比他老子還厲害?
曹參又問:陛下看我和蕭丞相誰更賢能?
惠帝說:好像是蕭丞相更牛。
曹參說:那不就得了,先帝與蕭丞相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明確,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不就行了嗎?
惠帝說:說得對,回去繼續休息吧!
和蕭何家族一樣,曹參家族在有漢一朝也得以世享侯爵。據《三國志》記載,曹魏創建者曹操也是曹參之後。故而入魏後,曹參嫡系所封容城侯仍然得以延續。直至曹魏滅亡,容城侯世系才斷絕。
06、陳平(?-前178年)
陳平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輩出,有資格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的,只有陳勝、蕭何、曹參、張良、陳平、周勃六人。陳平能列其中,可見其功勞是很大的。
韓信有胯下之辱,陳平則有盜嫂罵名。但他們都不在乎。最後,一個成為名將,一個成為名相。
陳平是個美男子,自幼多讀書,愛縱論天下,稱治天下和主持分肉沒啥區別。家裡雖很窮,但極講禮節,被鄉親笑話為死要面子。還因嫂嫂對他很好,就傳他和嫂子私通,他也不在意。
秦末大亂,陳平先後輔佐魏王、項羽,但多不被賞識,鴻門宴上,認定劉邦是個人物後即「身在楚營心在漢」,助張良幫劉邦脫困,順利赴漢中。楚漢戰爭爆發後,陳平終於拋棄項羽,跑到劉邦那兒。兩人一見如故,劉邦立即封其為都尉,留在身邊做參乘,並命他監護三軍將校。
一個外來戶受此重任,劉邦的一些老兄弟不幹了,紛紛抱怨說,怎麼能用這樣一個和嫂子通姦,屢次背主,收受賄賂,朝三暮四的傢伙呢。
劉邦也不客氣,就問陳平咋回事。當然,劉邦沒問他盜嫂的事。或許劉邦認為這是私生活,管不著。
陳平回答的很乾脆,說不是我朝三暮四,屢次背主,是魏王、項王不重用我,我才來你這裡的,你不重用我,我照樣走。我剛來你這裡,不收受賄賂咋吃飯?
劉邦認為陳平夠坦蕩,而且說得很對,對他更加信任。從此,陳平開始大展身手。雖無張良運籌帷幄的本事,也沒有韓信將兵的能耐,但陳平敢於「不要臉」的陰功夫、實用精神,恰恰像是劉邦的另一面,每每幫助劉邦化險為夷。可以說他就是依靠玩弄陰謀手段得以成為漢初大功臣的。
在說陳平的功績前,先說個小故事,說明陳平這人是多麼地洞悉人性,又是多麼地聰明。一次乘船,船夫懷疑他身上藏有大量錢財,遂起歹意。陳平看出來了,他怎麼做的?當做沒事一樣,脫掉衣服隨意一扔,幫船夫一起划船。窮光蛋一個,船夫自然不會殺他。這裡說明陳平這人:善觀色、見機快,且洞察人性——如果直接脫掉衣服說我沒錢好漢饒命,船夫見意圖敗露,不幹掉他才怪。
陳平的諸多功勞,與他這些良好秉性有著極大關係。
史書說:漢之謀臣,良、平而已。然良之術多正,平之術多譎。
說的很對。公元前203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內達一年之久,是陳平親自出馬用重金離間了項羽和范增,使項羽軍由此轉衰;同樣是在滎陽,陳平出計讓人假冒劉邦向項羽投降,同時讓劉邦假扮婦女逃脫而去——這種計策,項羽真的採納不了。所以,好的謀士還需要遇到對路的主公。
在降服楚王韓信的時候,他繼續說服劉邦玩陰的,離間韓信殺掉好兄弟鍾離昧,然後說帶著鍾離昧的人頭去見主公,兩下里就沒啥猜疑了。韓信屁顛顛去了,再沒回來。
白登之圍,劉邦被匈奴單于包圍,陳平出的啥計策?帶上重金和一幅絕世美女的畫像去見閼氏,說金銀珠寶是獻給您的,美女是要送給大單于的,要您美言放了劉邦。閼氏果然上當,怕美人落到單于手中,說服單于撤了兵。
劉邦為何看重陳平,由此可見一斑。這種事,縱張良想得出,卻也是做不出的。
當然,陳平也是有私心的,是一個很會自保的人。
劉邦死前,怕連襟樊噲助呂作亂,密令陳平和周勃去幹掉樊噲。陳平心裡犯嘀咕,這可是劉邦的老兄弟,還是呂后的妹夫,幹掉他,自己吃不了兜著走。於是說服周勃,只拿下樊噲,至於怎麼處理,交由劉邦。然後讓周勃穿上小兵的衣服混在自己後面去樊噲軍營傳旨。樊噲聽說只來了一介文臣,出來相迎,立馬給周勃制服綁上了。
周勃接管軍營,陳平帶著樊噲去復旨,半路上傳來消息,劉邦去世了。陳平又喜又怕,喜的是多虧沒幹掉樊噲,怕的是該如何向呂后交代。這難不住他,到了皇宮立即大哭,說什麼皇帝啊,你讓我去殺了樊噲將軍,我捨不得下手啊,他是你老兄弟啊,我把他帶來給你賠不是了。
這明明是哭給活人聽的啊。呂后姐妹一聽樊噲還沒死,立即高興了,陳平你升任郎中令了,快去輔助新皇吧。
後來呂后當政,誰也幹不了丞相,陳平行,不就一個擺設嗎,隨你呂家人說了算,我只佔住坑位。也只能陳平能擺正自己的心態。但他又絕對不是吃乾飯的,呂后一死,立即聯合周勃平定諸呂,迎代王,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入京。
不但如此,還自動降為左丞相,將右丞相之位讓與周勃。周勃很高興,但你是大老粗啊。文帝問他,「一年處決多少犯人?」周勃憋紅了臉答不上來;文帝又問「國庫一年有多少收入?」周勃臉憋得更紅了。
這事卻難不住陳平,他回答說「都有專人負責,刑獄可以問廷尉;錢穀可問治粟內史。我們當丞相的主要是輔佐陛下您內親百姓,外撫四夷,使文武百官各司其職就夠了。」
周勃看這真比打仗難多了,趕緊辭職,讓陳平繼續做右丞相。
劉邦臨死前說:「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看來也是走眼了。或許,在他心底還是有些瞧不上陳平的。但陳平用時間及事實證明了自己。
前178年(漢文帝二年),陳平在丞相位上去世,謚號獻侯。
07:周勃(?—前169年)
周勃也是劉邦的老鄉,以編織養蠶的器具為生,間而為有喪事的人家做吹鼓手,可見生活窘迫。應該比較早就認識劉邦了,故起事之初就緊隨劉邦,因孔武有力,常常做劉邦的正面部隊,幾乎參加了秦末漢初的所有軍事行動。劉邦分封功臣時,受封絳侯。
劉邦死前,已經明顯預料到強勢的呂氏會幹政,但已無可奈何。多年的相處使劉邦斷定,周勃雖不讀書,但其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的特點,是能夠承擔大事之人,故有「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的遺言,在自己即將去世的時候,將軍權由樊噲交給周勃。
果如劉邦所言,他死後,呂后專權,眾臣沒辦法,但呂雉死後,周勃即與陳平等一舉盪滅呂氏諸王,擁立文帝。因功勞最大,官至右丞相。但不久即因不勝任去職,左丞相陳平獨任丞相。次年,陳平去世,周勃再任丞相,旋及又被罷相,太尉灌嬰接任丞相。
司馬遷對周勃的評價很高:「絳侯周勃始為布衣時,鄙朴人也,才能不過凡庸。及從高祖定天下,在將相位,諸呂欲作亂,勃匡國家難,復之乎正。雖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但因周勃功大,漢文帝很不放心,周勃自己也畏懼被誅,經常身披鎧甲,因此被人告發有謀反之意,被下獄。周勃越發恐懼,不知怎樣答辯。獄吏也欺侮他,周勃拿出一千兩黃金送給獄吏,獄吏收了錢給周勃出了個主意:托關係找薄太后說情。周勃終於得以無罪釋放。
出獄後,周勃感慨說:「我曾經率領百萬大軍,然而怎麼知道獄吏的尊貴呀!」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周勃去世,謚號為武侯。
周勃比較有名的兒子是次子周亞夫,但下場更悲慘,在幫助漢景帝滅了七國之亂後,竟然被景帝逼的活活餓死。
周勃父子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但都因功勞過大而不得善終,悲夫!
08:周昌(?-公元前192年)
周昌也是劉邦的老鄉,起事初即追隨劉邦,主司文職,天下歸漢後被封為汾陰侯。
周昌出名,不因戰功,而因其直言敢諫,儘管說話結巴。有一次他進宮奏事,劉邦正和戚夫人親熱,周昌見此情景,回頭便跑,劉邦追上之後,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是啥樣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傢伙。」劉邦聽了哈哈大笑,卻由此更敬畏周昌。
而在廢立太子一事上,當張良等推脫是皇帝家事不好干涉的時候,周昌卻明確表示反對,並不惜以死相抗。呂后因此對周昌異常感激。
不能立趙王如意為太子,自己死後,呂雉肯定不會放過趙王,怎麼辦?劉邦只好委託周昌為趙相輔佐之。果然,劉邦死後,呂雉就要對趙王下手,屢屢催趙王入京都被周昌制止了。後來,呂雉使用調虎離山之計,趁周昌離開時將趙王騙到長安葯死。周昌因沒能保護好趙王抑鬱而終。
09:夏侯嬰(?-前172年)
也和劉邦是老鄉,且自小是玩得很好的朋友,開始在沛府的馬房裡掌管養馬駕車。所以劉邦起事後,夏侯嬰也經常當劉邦的車夫,比如劉邦被項羽大敗,從彭城匆忙逃跑的時候,就是夏侯嬰駕車。當時車上還有劉邦的兩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劉邦嫌礙事,一再把他們踹下車。夏侯嬰不忍,屢屢抱孩子上車,被劉邦痛罵,甚至想殺了他,但夏侯嬰依舊堅持帶著孩子一起突圍。
當然,夏侯嬰亦十分擅長駕車衝鋒陷陣,作戰勇猛,屢立戰功。
夏侯嬰另一大功勞是他在斬首違紀士兵的時候,發現了韓信,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就放了他,並推薦給了蕭何。
自從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夏侯嬰長期擔任太僕一職,一直到劉邦去世。之後又作為太僕侍奉漢惠帝。惠帝和呂后非常感激夏侯嬰當年救了惠帝和魯元公主,就把緊靠皇宮北面的一等宅第賜給他,名為「近我」,以此表示對夏侯嬰的尊寵。
夏侯嬰於公元前172年去世,謚號文侯。三國時期著名人物夏侯惇、夏侯淵、夏侯霸、夏侯玄、夏侯獻、夏侯和及作《魏書》的夏侯湛,都是夏侯嬰的後裔。
看來,忠厚老實並長於做善事還是會有好報的,試想,夏侯嬰何曾會想到自己當年堅持帶出險境的兩個孩子會成為皇帝和公主?
10:灌嬰(前250年-前177年,73歲)
灌嬰原是睢陽(今河南商丘)一個販賣絲繒的小商人,公元前208年參加劉邦軍隊,以驍勇著稱。因善騎術,楚漢爭霸期間,被劉邦任命為騎兵將領,統領原秦國騎兵,屢建奇功,尤其在垓下之圍時,一直是灌嬰的騎兵部隊緊緊尾隨項羽,直至將之追至烏江自刎。前201年,受封潁陰侯。
劉邦死後,與周勃、陳平有平定諸呂、擁立漢文帝之功,官拜太尉、相國。73歲時善終。
11:王陵(?-前181年)
也是劉邦的老鄉,但人家是沛縣豪族,劉邦雖為小公務員,也只能以兄長之理敬之。後來天下大亂,劉邦起兵的同時,王陵也起兵了,兩人還一起互相支援過。後來,劉邦做大了,但畢竟是自己當年的小弟啊,所以王陵始終不願居於劉邦之下。及至秦滅,項羽分封天下,王陵佔據南陽,沒有被封賞,但地盤也算穩固,可割據一方。
然而,時事逼著王陵必須站隊。楚漢戰爭打響,王陵正好處在劉項地盤中間,選劉還是選項?
這個時候需要說說王陵的母親。還在沛縣的老人家生活在項羽的地盤,於是項羽派人將老人家「請」來,以逼降王陵。王陵是個孝子,立即派使者前來。老人家卻很有骨氣,私下對王陵的使者說:「回去對我兒子說,項羽這人人品不行,劉邦我也見過,是個忠厚長者,最後得天下的一定是劉邦,讓我兒子好好去跟著劉邦干吧。」說完吻劍而死。
猜猜項羽怎麼處理的?項羽勃然大怒,居然下令烹煮了老太太的屍體!
王陵自此成為劉邦手下幹將,前201年,受封安國侯。
王陵雖與劉邦有小隙,但並不影響劉邦對其信任。其為人質樸少文、秉性耿真深得劉邦喜歡。所以當呂后在劉邦病榻前問曹參之後相國人選時,劉邦說王陵可以接任,但又認為他過於憨直而不能獨任,讓陳平輔佐他。
漢惠帝六年,曹參去世後,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呂后元年(前187年),王陵為太傅,奪宰相實權,遂怒,辭職閉門不出。呂后八年(前180年)去世,謚號武侯。
12:雍齒(?-前192年)
劉邦最「痛恨」的老鄉,和王陵一樣,是沛縣的豪族。劉邦反秦,雍齒也加入了,劉邦很信任他,將家鄉根據地都交給他管,但他不服劉邦,所以起事的第二年就辜負了劉邦對他的信任,獻出了豐縣投靠了魏國。劉邦因此對雍齒非常痛恨,數攻豐縣。
雍齒很能打,但見識確實真不如劉邦,先後投靠魏國、趙國、項羽,從沒受到重用。話說到了最後,雍齒終於發現劉邦確實牛,項羽也干不過,於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來贖罪了。雍齒一服軟,劉邦心就化了,沒說啥就收留了雍齒。雍齒也很老實,賣命地打仗。但劉邦至死也再沒給他做主將的機會。
後來論功行賞,劉邦曾向張良吐露心聲,說還是比較恨雍齒的,「說實話,我真想殺了他,但想想是老兄弟了,又立下赫赫戰功,下不了手啊!」最終封雍齒為什邡侯,得以善終。
13:底氏(奚涓之母)
山東沂蒙發現的金縷玉衣,墓主或為奚涓之母
劉邦史無前例地封的一個女侯,名將奚涓的母親。
據記載,奚涓從劉邦起事初就緊緊跟隨,功勞很大,堪與舞陽侯樊噲相比,但不幸早逝,因此劉邦就封他的母親底氏為魯侯,按功勞排在第7位。
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給女姓封侯。底氏封侯十年後,於呂后五年(前183年)去世,國除。
14:彭越(?—前196年)
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將。投機心理成就了他,也最終害了他。
在楚漢戰爭中,論軍事謀略及指揮才能,彭越不如韓信,但論功績,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以說,正是由於他率部在楚軍後方開展游擊戰,打擊楚國的補給,用敵進我退,敵退我追的戰術,使項羽兩面作戰疲於應付,才確保了正面與項羽相抗的劉邦不被殲滅。
作為「游擊大王」,彭越當之無愧。但他確實沒有大的才略,投機心理嚴重。
彭越本是山東鉅野湖澤中的一位漁民頭頭,陳勝吳廣起義,有人也鼓動彭越揭竿而起,但他總說先等一等,看哪條龍有勝望後再定。一年後,大秦帝國眼看不支,起義軍已成燎原之勢,彭越才決定起兵。但此時起事,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機會,「革命資歷」比別人淺了許多,所以到了項羽封王時,雖已有上萬的隊伍,仍沒有封王。
心裡不平的彭越先跟著田榮和項羽干,接著又跟著劉邦干項羽,終於得封梁王。論說,劉邦也知道他沒啥大野心,但剪除異姓王的使命促使他要拿掉彭越,所以故意找茬,將之廢為庶民,流放到蜀地青衣縣。
能活著就燒高香唄,他不,流遷的路上正好碰上「老鄉」呂后回長安,於是他又想「投機」一把,向呂后哭訴衷腸。呂后說,沒問題,跟我一起回長安吧。
回到長安後,呂后就埋怨劉邦,你這腦子怎麼了,把彭越這樣的老虎外放,不等於放虎歸山,留下遺患!我把他帶回來了,殺了吧。
結果彭越投機不成,反被剁成肉醬。
15:臧荼(?-前202年)
燕王,第一個犧牲品,在劉邦稱帝的當年就被幹掉了。
臧荼是燕王韓廣手下大將,項羽分封天下時,不放心燕國,借口臧荼功勞大,立其為燕王,把原燕王韓廣遷為遼東王。韓廣對此不服,結果被臧荼幹掉。楚漢戰爭爆發後,在韓信的壓力下投降劉邦。項羽在時他不反,劉邦稱帝後,臧荼倒是反了,結果三下五除二給收拾了。
臧荼雖給劉邦辦了,但臧氏後代卻「曲線」與劉家並享天下了:臧荼的孫女叫臧兒,是漢景帝劉啟第二任皇后王娡的母親,王娡是漢武帝生母。臧兒先嫁給槐里的王仲為妻,生個兒子名叫王信,還有兩個女兒,其中長女就是王娡。後來王仲死了,臧兒又改嫁給長陵田氏,生了兒子田蚡、田勝,都是漢武帝時代響噹噹的大人物。
16:盧綰(前256年—前194年,63歲)
盧綰可是劉邦最要好的兄弟,兩人不但同一天出生,還是至交加同窗。劉邦起事後,盧綰即追隨劉邦,官至太尉,被封為長安侯。
雖然蕭何、曹參等能夠因為才能過人、忠於職事而得到劉邦的禮遇,但若說親密關係和被寵信程度,都無法與盧綰比——盧綰可以自由出入皇宮。燕王臧荼被幹掉後,劉邦更是想讓好兄弟多享點好,封盧綰為燕王。
然而,再好的兄弟,也經不起權力的拆解。隨著距離的疏遠及對權力的不信任,已經剪滅多個異姓王的劉邦終於開始猜疑起當年的好兄弟,判定盧綰也要造反了,竟然在重病之中派人率軍擊燕。
盧綰只好帶著家屬、宮人、親信等共數千騎,在長城下等候,希望劉邦病癒之後,親自入長安謝罪。然而等來的卻是劉邦駕崩的消息,盧綰只好帶領眾人逃亡到匈奴,並於次年逝世。
後來盧綰的妻子兒女逃出匈奴重投漢朝,正趕上呂后病重,不能相見,住在了燕王在京的府邸,準備在病好之後再相見。但呂后竟去世了,未能見面。盧綰的妻子也因病去世。
公元前144年(漢景帝中元六年),盧綰的孫子盧他之以東胡王的身份向漢投降,被封為亞谷侯。
司馬遷感慨說:盧綰日益被皇帝疏遠,自陷危境,走投無路,無計可施,最終迫不得已投奔匈奴,難道不可悲嗎!
17:吳芮(前241年—前201年,40歲)
吳王夫差後裔。越王勾踐滅吳後,吳芮的父親吳申被貶番邑(今鄱陽)定居,生吳芮,成為當地望族。及至秦,為穩定南方,吳芮被秦封為番君,即給吳芮管理整個番邑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職權的封號,不給財政支持也不收稅。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第一個起兵響應的秦吏就是吳芮。項羽封王時,以吳芮戰功卓著封他為衡山王。其女婿英布被封為九江王。
楚漢戰爭爆發後,在好友張良的勸導下,吳芮改擁劉邦。項羽失敗後,劉邦詔封他為長沙王。及至劉邦剪除異姓王時,吳芮按張良計謀,主動將大部分封地分給劉邦子女。因行事低調,且封國弱小,劉邦一直沒有剪除長沙國。
吳芮夫婦感情極好,卻不幸雙雙英年早逝。公元前201年,吳芮與同甘共苦多年的愛妻毛蘋,可是中國著名的女才子,泛舟湘江,慶祝自己四十歲生日。吳芮望著遠山,思念家鄉瑤里。面對明月,毛蘋吟詠出這首傳頌千古的情詩: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吳芮聽罷心潮澎湃,感慨說:我死後要回家鄉瑤里觀看天門的朝日夕陽。同年,夫婦雙雙無疾而終。
吳芮共有五個兒子,長子吳臣後留居長沙,世襲長沙王位,至玄孫吳差無後人,長沙王傳國方絕,屬於難得善終的一個諸侯王國。
18:英布(?—前196年)
有勇無謀的翻版項羽,是皋陶後裔,秦代六(今安徽省六安市)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陳勝吳廣造反後,在驪山當役徒的英布亦趁亂起事,後歸附項羽。
之所以說英布是翻版的項羽,是因為兩人確實很像,又長期共事,滅秦之戰,英布基本充當項羽的先鋒,為項羽霸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項羽也沒有虧待他,封王時,立英布為九江王,定都於六,使之衣錦還鄉。
或許是不願打仗了,自此項羽再戰,便指揮不動英布。在項羽派人罵了他幾次後,害怕了,終於在劉邦的離間下,徹底背楚投漢。
公元前196年,見劉邦一個個剪滅異姓王,惶惶不可終日的英布終於反了。
英布造反,劉邦問臣下該怎麼辦?
原楚國令尹薛公答說:「陛下前年殺彭越,往年誅韓信,英布造反不值得奇怪。如果英布英明,計出上策,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向北吞併齊國,佔領魯國,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本土,山東地區就不歸陛下所有了;如果不是很笨,計出中策,向東攻佔吳國,向西攻佔楚國,向北吞併韓國佔領魏國,佔有敖庾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誰勝誰敗就很難預料了;如果愚笨,計出下策,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身跑到長沙,陛下就可以安枕無慮了。」
劉邦說:「說的好。」賜封薛公為千戶侯。劉邦用人可見一斑,項羽韓信等折在他手裡確實不算冤枉。
英布則如項羽一般,有勇無謀,選擇的是薛公所說的下策,兵鋒向西直指劉邦。
應該說,英布的排陣布局及軍隊攻勢還是很厲害的,親征的劉邦如見了項羽,不敢當其鋒。
但世事已移,英布的銳氣早已是強弩之末,屬於靈光乍現,很快敗北被殺。
英布死後分屍而葬。頭葬六安祖塋,身葬湖北英山,在江西鄱陽縣的僅是紀念性的墓冢。
19:張耳(前264年-前202年,62歲)
信陵君的門客。信陵君死後,張耳嶄露頭角,劉邦早年曾在其門下做過數年門客。秦滅魏後,曾懸賞千金緝拿張耳。
陳勝吳廣造反後,張耳即偕好友陳餘投奔過去,被任為左右校尉。後張耳輔佐趙王,被困於巨鹿,及至項羽破釜沉舟戰勝秦軍後方得解脫。項羽分封天下時,比較欣賞張耳,立其為常山王。不幸的是,很快就被反目的好友陳餘破國,被迫投奔漢王劉邦,受到極高的禮遇。
公元前204年,張耳與韓信統兵數萬東出井陘破趙後,被劉邦封為趙王。公元前202年去世,其子張敖即位為趙王。後劉邦在剪除異姓王時被廢掉王位,降為侯爵。張敖的妻子就是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
20:張蒼(前256年—前152年,105歲)
陽武縣(今河南省原陽縣)富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早年曾在荀子的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人是同門師兄弟。在秦朝時曾經當過御史,掌管宮中的各種文書檔案。後來因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
秦末,當劉邦攻城略地經過陽武的時候,張蒼即投靠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之後,他先後擔任過代相、趙相等官職。因為在剪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被晉封為北平侯,以後又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時灌嬰去世後接任丞相一職,漢文帝後元元年因政見不同而自動引退。
他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學生:《過秦論》作者賈誼,漢文帝時代的風雲人物。
張蒼是個知恩圖報的君子。在進入咸陽前,張蒼因為犯法應該斬首,脫下衣服,伏在刑具上時,身體又高又大,同時還有一身如同葫蘆籽一樣肥碩白皙的皮膚,湊巧被友軍統領王陵看見,驚嘆張蒼長得好,就向劉邦說情,赦免了他的死罪。自此張蒼感激王陵救命之恩,父事王陵。王陵去世後,張蒼貴顯,為丞相,但仍在公休時朝拜王陵的夫人,侍奉其飲食完畢後方回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張蒼非常喜歡圖書、樂律及曆法,在他擔任丞相一職時期,為西漢王朝制定了曆法、度量衡及律令,所以整個漢代研究音律曆法的學者,都師承張蒼。
此外他也是中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學家。
前後算起來,張蒼總共做了十五年的丞相。因他在免去丞相職務之後,年歲已經很大了,嘴裡沒有牙齒,所以只能靠吃人奶度日。
直到公元前152年(孝景帝前元五年)時,張蒼才去世,壽齡高達105歲,謚號為文侯。
布衣天子布衣相,好一個令人遐想的傳奇時代,俱往矣!
※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樣的價值觀怎麼就不對!
※56個民族,56個美女,養眼啊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