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4架戰機出動,炸毀4億美元核反應堆,返航發信號:我是民航

14架戰機出動,炸毀4億美元核反應堆,返航發信號:我是民航

原標題:14架戰機出動,炸毀4億美元核反應堆,返航發信號:我是民航


外科手術式打擊,指的是利用戰鬥機的高速度,遠距離奔襲,在對方沒反應過來之前,以極短的時間摧毀目標。歷史上最有名的外科手術式打擊是美軍的黃金海峽行動,摧毀了比利亞的兵營、機場等重要設施,然而今天要說的並非黃金海峽行動,而是比它更早的巴比倫行動,由以色列空軍完成。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軍的14架戰鬥機起飛,經過2個多小時飛行後到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的一處建築,並將其炸毀。事後證明這處被炸毀的建築是核反應堆,伊拉克為此損失4億美元。



伊拉克獨立以來,因為豐富的石油資源,成了許多國家拉攏的對向,美國、蘇聯、法國等國家先後給了伊拉克部分核資料。以色列極力阻止,但可惜伊拉克給出的條件太誘人,以色列又拿不出更多的代價,法國、義大利等甚至稱伊拉克研製核計劃用於「民用、和平」。


一開始,以色列並沒想炸毀核反應堆,而是利用暗殺手段刺殺了不少工程師,接著又向與伊拉克長期不和的伊朗提供資料,告訴他們伊拉克即將研製出核武器,然而伊朗對和放映隊的破壞並沒有成功,炸彈被反應堆的外殼彈開,造成的損害有限。在兩次失敗之後,伊拉克決定自己動手,制定了「巴比倫行動」。



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的戰鬥機共14架,8架F-16A,負責投彈任務,破壞核反應堆;4架F-15A,攜帶電子對抗吊艙,負責保護編隊及破壞通訊;2架雙座F-15B,負責通訊中繼任務。14架戰機分成兩個編隊,指揮官在兩架F-15B上指揮各自編隊。



14:00,編隊準時出發;15:55,伊拉克飛行員發現編隊,立刻上報薩達姆,但當時薩達姆正忙著和伊朗打仗,沒有重視:17:33;編隊發現目標,僅用45秒時間,將16枚炸彈投下,這一次的準備比伊朗要准很多,共有14枚炸彈命中反應堆,將其徹底摧毀。


完成投彈任務後,編隊即可返回,途徑沙特時,還向雷達站發布了「我是民航」的信號,安全飛躍沙特上空。19:10,14架戰鬥機安全返回以色列機場,行動空前成功。此次打擊之後,伊拉克一直試圖重建核反應堆,但隨著法國的退出,重建計劃被無限擱置。

14架戰鬥機組成的編隊,雷達上怎麼看都不可能是一架民航飛機,為何以色列能夠安全通過?有專家認為沙特放水了。在阿拉伯世界中,沙特和以色列曾長期不和,為爭奪後領職位而吵得不可開交,所以當發現以色列空軍是去伊拉克「搗亂」時,沙特雷達站也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軍備 的精彩文章:

9歲女孩讓10餘名美國大兵喪命,美軍隨即展開瘋狂報復
人類歷史上5大航天事故,劇烈燃燒下有人只剩一塊足骨

TAG:世界軍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