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中國最大民間曲藝盛會,每年元宵節都有幾十萬人參與

這個中國最大民間曲藝盛會,每年元宵節都有幾十萬人參與

原標題:這個中國最大民間曲藝盛會,每年元宵節都有幾十萬人參與


作者:老黑牛


馬街書會是一種中國民間曲藝盛會。位於河南省寶豐縣城南5公里處,是全國各地說唱藝人的「朝拜聖地」。每年農曆正月十三,全國數千名曲藝藝人負鼓攜琴匯聚於此,在火神廟旁舉行祭拜師祖和收徒拜師儀式。他們以天作幕,以地為台,以曲會友,亮書、賣書。京韻大鼓、山東琴書、三弦書等40多種曲藝曲種和上千部傳統及現代曲目在這裡集中展現。 2006年5月20日,馬街書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源流編輯 "馬街十三會"歷史悠久。據馬街廣嚴寺及火神廟碑 馬街書會全景圖(著隨智作品) 記載,這個古剎大會起於元代,盛於明、清。馬街書會源遠流長,不過論起它的起因則眾說不一。 一說是春秋時,應國大夫張舒喜歡彈唱,技藝超群。晚年定居馬街,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張公在一年的正月十三離世,友人為紀念他,便於每年的這天聚集馬街,以曲懷友,就這樣延續了下來。 一說是東漢前,王莽攆劉秀至馬街村東的應河岸邊,是日正月十三,正在火神廟祭祀的鄉民藝人紛紛相助漢軍競渡,阻擊莽軍追兵。劉秀當了皇帝後,降旨免去馬街一帶三年皇糧,欽賜"三皇社"御牌一面,後來這裡的人便以救駕之日為會期,年年起會,感謝皇恩。至今當地仍有"光武封、書會興"的說法。 一說是宋代末,馬街有一位在南陽府當錄事的朱秀才,常愛寫些曲藝段子給人們演唱,結交了很多朋友。後來他告老還鄉,在一年的正月病逝,各路藝人於十三這天趕到馬街,擺起書攤,彈唱他寫的唱段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形成了今天的書會。 還有一說是早年馬街有一位叫馬德平的老藝人,桃李滿天下,每年正月十三,弟子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其獻藝祝壽。這樣年復一年,漸漸成了傳統。 儘管書會起因眾說不一,但藝人們代代相傳,來馬街說書的確實越來越多,而且自元以來竟無間斷。 馬街廣嚴寺及火神廟的碑文有記:元朝延佑年間,馬街書會初具規模,每年約有千名藝人前來說書,清代同治年間尤為興盛。曾在南陽府做過儒學教諭、告老回鄉當上書會會首的文人司士選,在同治二年(1863年)算過一次到會的說書藝人人數。他讓這一年趕會的藝人到火神廟裡進香錢,香案前放一口大斗,每人只許進一文,下來一數兩串七。也就是說,那年到會的藝人有2700人。


曲藝流派編輯 馬街位於河南西南部,伏牛山東麓,西依大山東臨平原,隸屬河南平頂山市寶豐縣楊庄鎮,離城7.5公里。這裡原名馬渡店,後又稱過馬渡街,歷史上也是一個"商賈雲集,物產集散"的繁盛之地。 馬街書會,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三河南各地以及安徽、河北、山東、湖北、陝西、四川等省成百上千的民間曲藝藝人,負鼓攜琴,匯聚馬街,說書會友,彈唱獻藝。 會上曲藝種類繁多,曲目豐富多彩,有河南墜子、湖北漁鼓、四川清音、山東琴書、鳳陽花鼓、上海平話、徐州琴書、三弦書、大鼓書、評書、亂彈、道情等。這就是綿延700多年而不衰、被稱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大奇觀的「馬街書會」。 馬街書會,俗謂「十三馬街會」,是全國民間曲藝藝人的盛會,每年農曆正月十三在寶豐縣城南10華里以外的馬街村舉行。這天,來自河南各地及山東、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江蘇、陝西、甘肅、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成百上千名曲藝藝人,負鼓攜琴,彙集馬街。正月十三一大早,各地藝人都從四面八方來到了會場。他們一二結伴,三五為組,在河坡處、山崗上、麥地里、小路旁擺下陣式,紮起攤子,打起簡板,拉起琴弦,這就開始了說唱。 河南省寶豐縣的馬街書會又稱"十三馬街書會",是全國曲藝行當的 馬街書會盛況 交易盛會。每年農曆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三為書會的會期,十三為書會正日。書會在寶豐縣城南7公里處楊庄鎮馬街村北應河岸邊舉行,屆時來自河南省和外省市的說書藝人負鼓攜琴,彙集於此,說書亮藝,河南墜子、道情、曲子、琴書等曲種應有盡有,規模壯觀,形成全國民間藝術的奇偉景觀。 馬街書會和山東惠民的胡集書會並列中國北方有兩大書會。由於馬街書會具有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魅力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它被譽為"中國十大民俗"之一,寶豐縣也因此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曲藝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書會特色編輯 書會狀元 每年的馬街書會都要評出"書會狀元"。"狀元"都是唱得最好的,書價最高的,最受群眾歡迎的藝人。這種民間的評選方式恐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馬街書會無疑是眾多藝人吹拉彈唱,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種農民文化盛會。樂器種類之多,曲種曲目之繁雜,令人稱奇。在這眾多的曲種當中,最受人喜愛的就數"河南墜子"了。它的特點是說唱內容簡捷明快,演技幽默傳神,讓聽眾聽之易懂,過癮。 馬街書會每年亮出的曲藝種類比較多。"河南墜子"是書會當中的第一大麴種,到會藝人的80%要說唱它。它形成於20世紀初,有東路、西路、北路之分,因地域性差別而形成三種不同的演唱風格。其特點:旋律悠揚、節奏明快唱腔渾厚、淳樸、高亢、暢快。由於電子樂器的迅速發展,使傳統的曲種形態發生變異,且風格的差異也在逐漸縮小。 流動於馬街書會上的曲種,除了"河南墜子"之外,還有:三弦書、大調曲子、大鼓書、評書、徐州琴書、道情、湖北漁鼓、鳳陽花鼓、四川清音、山東快書、陝西快板、相聲、小品等10多種。



傳承價值編輯 已被列入"河南省瀕危民俗文化搶救工程"之一的馬街書會是在中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街書會 國農村土生土長的中國農民自發形成的文化盛會,被稱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 作為具有鮮明特點的傳統民間曲藝交流交易場所和文化空間,馬街書會的突出特點在於:1、規模大,居全國之冠;2、歷史久,源遠流長;3、說書"寫書"(與藝人約定說書合同),形式獨特;4、內涵豐富,影響力大;5、以書會友,藝鄉情深。 馬街書會為藝人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切磋技藝的場所。每年書會期間,來自各地的曲藝藝人滿懷虔誠前來"亮書"(展示說書藝術),以天當幕,以地為台,說、拉、彈、唱,以藝會友,代代相傳。觀眾動輒十萬人以上,影響輻射周邊數百公里。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洛陽攝影網 的精彩文章:

春節前夕回新安縣老家,尋訪鐵門歷史,留住當下印記

TAG:洛陽攝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