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忠康臨?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陳忠康臨?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陳忠康臨 ?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書 名:中國最具代表性書法作品|蘇軾·黃州寒食詩帖·陳忠康臨本

出版社:河南美術出版社

編 寫:陳忠康

開 本:8開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及其臨寫要點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黃庭堅 題跋

▲陳忠康 臨黃庭堅 題跋

《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的代表作,這件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因此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在學習和臨摹《黃州寒食詩帖》以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蘇東坡,蘇東坡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詩人,他在各個方面都是一流的人物,因此可以說他是天才型的,也是一千年才可能出一兩個的人物,無論他作詞、作詩或者寫書法,都是天賦型的,不是功夫型的,這是他藝術上的一個特色,他一生經歷儘管很坎坷,但是他把坎坷作為禪宗的一種修為,去達到豁達這樣一種人生境界。有人說蘇東坡是把別人的苟且活成瀟洒。那麼他的一切的藝術成就是依賴於他的一種世界觀,一種豁達的瀟洒心態,這是他的一種人生的境界,那麼他從事藝術也是這個樣子,尤其在書法上面,蘇東坡是宋代尚意書風的一個代表性人物。他的文藝思想以及在書畫方面的成就一直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尤其是他張揚的一種意的精神,他不是以法為主,他是要張揚自己的意志。從宋代以來,尚意書風在他的倡導之下,找到了一種歷史性的坐標,這是蘇東坡的整個藝術的特點。他曾說自己學習書法,「吾雖不善書,曉書莫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這樣的一種思想,並不是一種苦學的精神,他曾說自己是「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因此他追求的是意造,張揚自己的意志,對於具體的點畫的書寫,從不斤斤計較,不推求一筆一畫,這是他的一個基本的藝術理念。《黃州寒食詩帖》這件作品是他的代表之作,為什麼它能成為天下第三行書,為什麼這麼重要?我們知道這個三大行書:第一《蘭亭序》,第二《祭侄文稿》,第三就是《黃州寒食詩帖》,歷史上凡是能成為經典的作品,它必定有其特殊的價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文學內容跟他的書法藝術性達到了高度的統一,而且達到一種極致的融合。《黃州寒食詩帖》的內容是蘇東坡在被貶黃州時期寫的兩首詩,大概是他四十六歲左右的作品,詩中反映了他當時的一種境遇,是他在焦灼凄苦的環境下與一種豁達的心境產生的一種矛盾,因此反映出來的是一種比較凄苦的狀態,尤其是第二首詩,比如說「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下雨了以後,他的屋子裡面到處是水,自己就像坐在船上一樣。「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這種處境是非常非常艱難的。歷史欣賞《黃州寒食詩帖》,往往會注意到其文學性的情感的波動,這種文學性與其書寫狀態往往又有很直接的聯繫,因此我們欣賞這件作品的時候也必定會把它的文字內容跟書法家在表現時候的那種筆墨狀態聯繫在一起。這種聯繫會在我們欣賞的時候帶來一種非常神秘的審美感受。對蘇東坡的整個書法來說,《黃州寒食詩帖》的特色是非常明顯的。他的其他一些作品,要麼寫得溫文爾雅,要麼顯得比較平淡,要麼法度比較嚴謹。只有這件作品,可謂是神來之筆,在作品裡散發出一種不可遏制的激情。這件作品是一個手卷的形式,往往在這種形式裡面,它有一個時間的展開,就像音樂一樣,我們很明顯地可以看到第一首詩和第二首詩的情感狀態是不一樣的,第一首詩的前面三行與中間又不一樣,這個就體現了用空間去表達,一種類似於音樂節奏的情感。書法的空間感,用文字的大小穿插節奏去調節,這個形成了他的其他作品,基本都是比較平淡的,唯獨這種作品,跌宕起伏,充滿一種豪情,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那麼這種豪情如何去體現,我們可以在具體示範的時候,通過一些筆墨的講解去感受它。在了解蘇東坡的藝術風格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他的師承。蘇東坡主要是師法唐人,早年是徐浩,後來是顏真卿,再後來是李北海。為什麼重唐法,他有一個觀念,就是他認為學習書法要「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所以他一生主要的功夫是花在寫楷書上面的。我們從他的《前赤壁賦》、大字《豐樂亭記》這些字帖來看,他的楷書功夫非常嚴謹,為什麼他「溢而為行草」呢,就是說他的行草沒有真正地亦步亦趨地學古人,而是在楷書的基礎上的一種推導變化。因此他的書法是建立在各種楷書的基礎之上。它的形體主要是來源於唐人,但是他的精神境界又是天才型的人物,他也學二王,從精神層面上他對二王又是一種回歸。這件作品除了蘇東坡寫的正文之外,後來黃山谷在後面做了題跋,黃山谷的題跋也非常好,二者可謂珠聯璧合,對黃山谷來說,這種題跋同樣也是他的代表作,黃山谷平時是以草書著名,但是這個題跋介於行書與行草之間,寫得特別放鬆,內容也非常好,黃山谷認為蘇東坡這些作品是兼有顏真卿、楊凝式、李建中幾家的筆意,是一種融合古人之後的一種創造。這個當然是他的一種特殊的感悟。總之,蘇東坡書法是繼承了唐人以及二王的精神,以一種意志的張揚,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是我們需要了解的一個背景。在臨習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之前,我們還需要簡單介紹一下他使用的工具材料。宋代以前的紙張基本上是偏熟的,它不容易滲化。所以在臨寫的時候我們也盡量選熟一點的紙,或者半生熟的紙。蘇東坡使用的毛筆,一種是棗型筆。棗型毛筆中間有一種比較硬的毫,和棗心一樣。所以他使用的毛筆我們現在來判斷的話,第一個是筆毫比較偏硬,第二個筆鋒比較短,這個是對他使用的工具的基本判斷。另外他的拿筆方式也是非常獨特的。他的一些拿筆方法,後來他的一些學生,像陳師道等都有記載,據說是單鉤,也就像我們現在拿鋼筆一樣。他又特別推崇歐陽修的一句話,「指動而腕不知」,就是手指動而手腕不動。他寫字很少用手腕,手腕是枕在紙上面的,是比較死的,因此從《黃州寒食詩帖》裡面一些筆畫中可以判斷他的一個運筆方式,尤其一些豎後面的筆畫,似乎有一種障礙。他在筆鋒移動的時候,不像高提管那樣,活動得比較自由。再一點就是他是用偃卧用筆,他用這樣的方法去寫字的時候,筆鋒是卧倒的,尤其是撇畫,偏向於偏鋒。所以他使用的偏側也就是偏鋒的筆畫比較多,所以黃山谷說他的筆畫左秀而右枯,左邊的筆畫表現會更好一點,右邊的變化會表現差一點。這種特點,我們現在應該辯證地去看。蘇東坡這個拿筆的方法對於他來講,是他產生自己獨特的風格的一個條件,但同時它也是一種「病」。這種「病」,有人欣賞也有人不欣賞,所以黃山谷也嘲笑他字寫的比較扁,像石壓蛤蟆。再加上他的偃卧用筆,左秀而右枯,這就是歷史上對他的一個定位。當然了,就像西施捧腹一樣,是一種病態的美,這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但我個人覺得三指執筆法不太適用於初學者,因為它只是練了手指,對手腕和其他幾個手指的神經訓練是沒有好處的。因此我覺得應該用五指執筆,運指合運腕配合,枕腕合懸腕配合,通過不同的方式把手部的神經全部打開。不要一開始就練這種比較偏執的執筆法,我本人在臨摹的時候基本上是用五執執筆法,當然我們寫蘇東坡字體的時候,可以按照他的執筆方法,也可以用五指執筆法,但是要適當的筆鋒側一點,用這樣的方法去練練看,可能會更接近於它的特點。如果不用這些辦法你也能夠臨好,當然也是可以的,這一點,我覺得不必拘泥。剛才我說過,蘇東坡的行書主要是建立在楷書的基礎上。這個楷書的基礎非常重要,所以我覺得在臨《黃州寒食詩帖》之前,應該對蘇東坡的楷書做一個基礎練習,比如說他的《前赤壁賦》,寫的非常好,法度非常嚴謹,藝術性也特別高。他大部分的行書或者一些尺牘,雖然趣味格調特別高。但是他不太講究技法,包括《黃州寒食詩帖》很多地方也不太講究,所以黃山谷說蘇東坡的有些行草書,有一種造次就是很隨意,很隨便。這個跟他個人的藝術觀念有關,他是信手沾來的那種,不太計較於這種技巧的表現。我們如果學習蘇東坡的字的話,一定要從他的技巧比較嚴謹的法帖入手,然後再學習此貼。《黃州寒食詩帖》的特色是從法到意的表現,他的法不是沒有法,而是一種無法之法,所以才能產生神品,才能把這個精神力量全部表現出來,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注意。另外還要注意的是,晉唐人的字跟宋以後的字在行草書上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晉唐人寫的行書是那種楷前的行書,宋以後的字是楷後的行書,這點很微妙。楷前的行書,會講究線條的中斷,不受楷法的影響。那麼可能來源於隸書,也可能來源於草書,在線條的動作處理上面它往往集中在線條的中斷處。而蘇東坡的字很明顯是受楷書影響以後的行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筆畫直來直去,他根子裡面的結構是楷書,比較講究轉折、提按,在筆法的某一方面來說它相對比較簡單一點。不像王羲之的字,線條用筆、線行那麼豐富,技巧那麼變化萬千,神出鬼沒。蘇東坡的筆法比較直白,甚至有的筆法很簡單,這個我們也要注意,當然蘇東坡不太注意技巧。在宋代來說,他的技巧可能不如米芾豐富,也可能不如黃山谷,甚至可能不如蔡襄,但是他的天分、他的氣息是直追晉人的。所以要學好蘇東坡也要靠天賦去領悟,並不能完全把它當作一種技巧分析去做,更應該感受他的作品裡面反映出來的那種情調合精神,這個是我們要注意的。在臨摹的時候,我們還要特別注意這個書法的行氣。注重字與字之間的關係,最忌諱的就是字如運算元,要講究一種隨機應變,每一個字都有一種動態效果。這樣,我們才能把整幅作品學習好。

詳察「古今」--兩種書寫形式並存

▲陳忠康臨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陳忠康 臨黃庭堅 題跋

局部

陳忠康藝術簡介

陳忠康,1968年出生於浙江永嘉,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兼職教授,中國書協行書委員會委員。

曾獲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展一等獎、江南文化節「翁同和獎」、連續兩次獲浙江省書法大展最高獎——「沙孟海獎」、浙江省人民政府「魯迅文藝獎」優秀成果獎。2010年被《書法》雜誌評為「十大青年書法家」、2013獲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青年藝術家提名獎、入選「中國美術館首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並榮獲「蘭亭七子」榮譽稱號、「世紀之門」——中國藝術展、第一、二、三屆流行書風展。擔任全國首屆行書大展、第十一屆全國書法展評審委員。

出版《當代著名青年書法十家精品集·陳忠康卷》、《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系列作品集-陳忠康書法卷》、《全國中青年50名家臨摹實錄》(光碟)、《經典的複製與傳播——以蘭亭序版本為中心的考察》、《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家系列·陳忠康》等書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仁文書畫 的精彩文章:

TAG:仁文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