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要做自媒體

我為什麼要做自媒體

這是Jayden的第41篇原創文章

說起「自媒體」這三個字,不得不想到13年的夏天,當時還在本科一年級,和一群社團好友坐在校園的草地上,為第二年的社團活動做些規劃,記得那時有人提到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發聲為社團做宣傳。

不過在那時,還沒有4G網路,最好的手機還停留在小屏幕的Iphone4上,沒有任何直播軟體和工具可以媲美5年後的今天,人們對微信的討論還停留在「用戶破X億」的程度,記得當時我們還在分辨微信文章推送和其他媒體的差別等等。

一轉眼到了2018年,新媒體經歷了從爆髮式的增長,到平穩的過渡,這其中的金錢利益肯定很多,但並不妨礙一大批觀點和煽情創作者的湧現。 自己維護這個公眾號也快1年的時間了,雖然談不上每天更新和專業的後期製作,但這其中的每一天我都是全程參與的,今天就先簡要談談我做自媒體的原因以及起點。

既然是我自己對新媒體的理解,就避免不了片面和個人角度。對我來說在成立公眾號初期就有一個很直觀的困惑: 我要做怎麼樣的自媒體? 準確的說:

我的公眾號定位是什麼?

相信這個問題,一定會給每位初次嘗試微信公眾號的人帶來不小的麻煩,我老實說,根本沒有認真考慮這個問題。應該說,是考慮了許久之後發現無解,便不再考慮下去了。畢竟我不是編輯出生,也沒有文案工作的經歷和經驗,更沒有什麼工作室為我定期尋找方向。我可以說是真正「零基礎」的入行者,有的只是好奇和對生活不斷觀察的視角。

記得我最初的幾篇文章,是關於3D列印和寫作課程的,屬於流水文毫無主題。差不多從第三篇開始,逐漸介紹自己的留學和工作生活,結果反響很好,並且其中一篇工作短文獲得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閱讀量第一。

後來隨著這一年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文章的主題也在相應變化,其中涵蓋:3D列印、留學生活、友情故事、工作體會、遊記、獵頭職場、大數據和近期的投資模塊以及學習方法論。這些都是圍繞我個人展開,也都是我這一年學習和經歷的縮寫。畢竟現在的我還沒有能力和積累能去評判一些公眾事件。

就這樣磕磕絆絆了一年,整體情況還算滿意。

除去定位的困惑,還有就是「我要做什麼類型的自媒體?」我的父母和好友一直勸我多寫點和專業相關的,成為一個「專業類自媒體」,但現實情況卻是我逐漸憑藉感覺往「綜合類自媒體」的方向靠攏。

專業類自媒體,本身要求有前期大量的沉澱和後期團隊的打磨,每篇文章有特定的人群,有時還會不計時間成本和金錢在某一領域深挖。但對我來說,沿著這條路走,可能會是半年內都沒有一片高閱讀量文章,而且過程相當枯燥乏味。

綜合類自媒體,較為迎合大眾的口味,內容不限但是有方向。缺點可能就是不專業、子非魚等問題。

但是對我來說,專業和綜合都不是最重要的,重點是一定要往「觀點、意見」方面靠攏。既然無法從絕對專業的方面影響別人,也沒有團隊和經歷去顧及很多方面,我能做的也許只能是通過不斷發聲,從而記錄自己的生活。

記錄生活,其實也是自己做自媒體的一個原因。沒有明確的條條框框去告訴讀者,閱讀這篇文章你會學習到什麼道理。有的只是一段時間後看之前的文章,發現原來自己還記錄過這麼多有趣的事。通過不斷的「記錄反饋」,強迫自己在平常的生活中提煉出觀點,也間接訓練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最後一點,我覺得文字和話語相比,在時間有效性方面,前者要比後者更加謹慎,有效期更長。有時候,為了鍛煉表達,不一定非得追求遣詞造句和怎樣蠱惑人心,要的是你說出的話有份量,一年後拿出來再看依然值得思考。就好比加了微信好友,想要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不用去聊天,直接翻看朋友圈就能判斷個大概。

碗中魚的文字,其實就是我的大朋友圈,記錄我的每一次思考過程。

其實你看,寫著寫著我的定位就逐漸找到了,並不一定非要規定範圍,類似「留學」 或者「金融投資」,這些都只是其中的板塊,這裡所說的定位其實就是我對陌生人的朋友圈,用我的圖片講述故事,讓文字成為媒介,使我的成長和生活成為全體文章的脈絡。

當然光有主題和內容還不夠,在這一年的自媒體生活中, 還有一項技能令我印象深刻,足以遷移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

我在自媒體這一年的生活中所學到的:

產品思維

「Jayden」

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唯有關注,方能解憂

Fishinthebow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碗中魚 的精彩文章:

TAG:碗中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