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心蓮治小孩高燒不退的迷思

穿心蓮治小孩高燒不退的迷思

穿心蓮,因苦味穿心而得名。四十年前曾嘗到其神奇藥效,故常栽培備用。最近,一位朋友因小孩高燒不退而用上它。

穿心蓮≠穿心蓮

現網上流行:穿心蓮可作蔬菜食用,做法包括涼伴、水煮、油炒等。其實,它根本不是中草藥穿心蓮。

所謂菜用穿心蓮,學名心葉日中花,又稱牡丹吊蘭。有餐廳和菜販把它叫做穿心蓮或田七葉。本來,你喜歡叫它什麼都沒問題。但商家把中藥穿心蓮的功效,用作介紹新引進且成分未明的植物,則屬嚴重的曲解、誤導。本來,命名就像是貼標籤。但這年頭,千萬別顧名思義!

(左起:穿心蓮;用作蔬菜的藤三七,葉互生;心葉日中花,葉對生、肉質)

(穿心蓮的花果,培育以播種為主,也可扦插)

穿心蓮,又名印度草。相傳由達摩祖師從印度傳入中國。穿心蓮奇苦無比,具有消炎解毒作用,臨床上曾應用於多種感染性疾病,包括外傷感染、癤、癰、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氣管炎、急性菌痢、急性胃腸炎、尿路感染、子宮內膜炎、盆腔炎、中耳炎、牙周炎等。

服用方法,可用鮮品或干品水煎;也可用鮮葉片,嚼爛吞服,泡水喝,或搗爛加蜜服用。用量一次三錢,或鮮葉10至15片。

穿心蓮毒性很低。其主要成分及藥理作用:一含穿心蓮內脂,體外抑菌試驗不明顯,但臨床抗菌消炎卻有較好療效;二含黃酮,體外抑菌作用較強,但臨床治療痢疾療效不佳。

筆者認為,與西藥不同的是,中草藥是綜合作用於人體而抑制細菌、病毒的。

(收藏至今的老皇曆,1976年出版)

發燒≠感冒

朋友一位6歲的小男孩突然發燒。估計得了感冒,開始時在家服普通感冒藥。

通常所說的感冒,可分三種: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咽峽炎。普通感冒一般發燒38.5度以下,三五天就會好。流感等則往往達39度以上,熱程可持續一兩周。

第二天,高熱39度以上。於是五天內四次就醫、三次末梢驗血、兩次打點滴。用藥如下:

口服藥物換了三次: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頭孢丙烯干混懸劑、磷酸奧司他韋。

靜脈注射換了兩次:頭孢、阿莫西林。

但是,葯後高熱40度以上,連續八天不退;炎症指數(CRP,參考值

除流感可引起發燒外,其它病毒、細菌感染也可引起發燒,比如化膿性扁桃體炎、猩紅熱、皰疹性咽峽炎、支原體感染、秋季腹瀉等也可引起高熱。反覆高熱還要考慮EB病毒感染以及川崎病。反覆發熱或退熱一兩天後又發熱,需要多次化驗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發冷與發熱

高熱期間,小孩體溫時高時低,甚至有強烈的發冷感覺。越覺得冷,體溫越高。當喊發冷時,測得體溫均超過40度,峰值出現在發冷結束時。

發燒調定點學說解釋:

體溫調定點機制是人體的一個調節機制。人是恆溫動物,有一確定的調體溫定點數值(如37攝氏度),如果體溫偏離這個數值,則將信息反饋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節中樞就調節散熱機制或產熱機制,維持體溫的恆定。

體溫調定點不是一成不變的,體溫是根據體溫調定點而改變的。發熱時,首先是中樞感受到刺激,從而導致體溫調定點上升,然後機體的代謝增加以達到體溫調定點。例如,一個人感染高燒39℃,他的體溫調定點先達到39度,隨之機體也達到39度。因為機體這個精密儀器認為,39度時的代謝能達到清除感染的最佳狀態。如果發熱消退,體溫調定點也回到37度。

人體發熱,既是病毒發作的表現,也是消滅病毒的手段。

打個比方,發燒就是人體內的警察與壞人打仗,由一系列戰鬥構成。每一次戰鬥都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壞人進攻,感覺發冷。為抵抗壞人,中樞會把體溫調定點升高。壞人越兇惡,調定點越高。身體接到命令就努力提高體溫。因此,當調定點為39度時,即使體溫達到40度也覺得冷。這階段,臉色會發白。

第二階段,相持不下,高熱狀態。這階段,警察與壞人的戰鬥最為激烈,處於相持階段。這時,嘴唇、臉色會變得很紅。

第三階段,戰鬥勝利,體溫下降。因調定點恢復至37度,就感覺太熱了,於是出汗散熱。當熱得滿身大汗時,壞人被打退了。所以說,不是因為捂汗而退熱,而是因為退熱而出汗。

服用退燒藥也會引起出汗,但並未消除炎症。急於使用退燒藥,既浪費機體的彈藥,又向中樞謊報了軍情,從而錯過消滅壞人的時機。

因此,治療發燒應抓緊消炎,不可急於退熱。

在能忍耐的範圍內,不要服解熱葯。發燒是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以殺死外來病菌(一般,病菌在39度以上會死亡)。從而縮短疾病時間。如果在38.5度以下用藥物退燒,會使細菌變成假死狀態,併產生抗藥性,一旦死灰復燃,更難治療。

如高燒難以忍受,可使用冷敷;39度以下,可用熱毛巾擦拭額頭、四肢,這時不要用冷毛巾,因為體溫高用冷水更難受,且令汗腺關閉;精神狀態較好時,應泡溫水澡,幫助打開汗腺,排出代謝物。絕不能用擦酒精的辦法降溫,因為會引起抽搐。

測准峰值

準確測定發熱峰值,是正確治療發燒的基礎。小孩發燒,不能僅以手摸確定體溫。現在紅外線體溫計廣泛應用,但誤差也大,只可作為輔助和參考。

曾於小孩體溫正常時進行測試比較:水銀探熱針,腋下探得36.6度;紅外線體溫計,額頭36.7度,耳後頸部38.8度。因小孩頸部溫度變化大,應以水銀探熱針及紅外線溫度計額頭探測為準。

目前紅外線體溫計的標準尚未制定,最準確的是水銀探熱針。如需方便而密切測溫,也可使用秒秒測智能體溫計。

要正確使用水銀探熱針:把小孩上臂彎曲至胸前,並按著才能夾穩;別夾到衣服里;5分鐘基本可測出體溫,但最好測夠10分鐘。

正常體溫,不同的性別、年齡會有差異。女性比男性略高0.3度;兒童比成人高,成人比老人高。因此,36—37.5度均是正常體溫。

每個人的體溫,時刻都在變化。體溫曲線:凌晨2-4時最低,36.5度;14-18時最高,37.5度。但晝夜差別不超過1度。

病好後,可能會出現36度以下體溫。這與用藥和發燒有關,一般過兩三天就正常。

但病中發熱是一陣陣的,所以病人的體溫時高時低。家長們會發現,把高燒的孩子帶到醫院時,體溫卻正常了。但千萬別以為孩子沒病,而應密切留意其發熱峰值。

若想測出發熱峰值,可在病人發冷後期或嘴唇、臉色最紅時探測。如在病人出汗一段時間後再測,則錯過高熱峰值而造成誤測。

別心急,別大意

連續四次就醫而高熱八天不退。估計是因為未用上對因的消炎藥。

僅有發熱癥狀而無併發症,一般預後良好,7—10天可痊癒。不需太擔心、太心急。經診斷,除發熱以外其他方面都沒問題,則只要遵醫囑繼續護理就行了。

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再去就醫,詳細檢查:

1、持續高熱驚厥在5分鐘以上,或24小時之內反覆出現驚厥情況。驚厥俗稱抽筋、抽風、驚風,也稱抽搐。表現為陣發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動,多伴有兩側眼球上翻、凝視或斜視,神志不清。有時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牽動,呼吸暫停,面色青紫,發作時間多在3~5分鐘之內。

2、發紺。皮膚和粘膜呈青紫色,常發生在皮膚較薄的口唇、手指、腳趾、甲床等。

3、神志不清,或對外界非常敏感,稍有接觸就大哭大叫,或出現頸項強直的情況等。

4、上吐下瀉,喝不進水,吃不進葯。

5、精神狀況較差。

EB病毒

前段時間,EB病毒感染因朋友圈大量轉發而引起恐慌。

EB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4型。3~5歲幼兒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體。病好後可獲持久免疫。

癥狀一般有發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等。有的還出現神經系統癥狀。

發燒一般在39度左右波動,吃退燒藥也沒用,發熱持續一周左右,有些兒童可持續發燒10餘天。約20%患病兒童出現肝臟腫大,肝區壓痛,類似肝炎的癥狀。

EB病毒又稱為「親吻病毒」,以唾液經口傳播為主。防止小孩感染EB病毒,千萬別親吻孩子!

EB病毒感染,目前尚無肯定有效的藥物,大多能自愈。以對症治療為主,發病早期一般會使用阿昔洛韋。

據報道,阿昔洛韋用藥期間,能減少EBV咽部排毒,但不能改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癥狀,對免疫缺陷患者中的EBV淋巴瘤治療也無效。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誌》2007年曾刊登劉曉紅等11人《穿心蓮提取物和阿昔洛韋對EB病毒抗原表達抑制作用的對比實驗》報道:

觀察、比較穿心蓮提取物(炎琥寧)和阿昔洛韋對EB病毒的作用強弱。結果:炎琥寧對EB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阿昔洛韋對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結論:炎琥寧抑制EB病毒的作用較阿昔洛韋強。

(作者單位: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兒科;2.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腫瘤研究室。)

網上報道,有一四歲男孩,發燒40度左右,4天不退,查出EB病毒感染,扁挑炎,腹部淋巴結8*10多個。輸液阿昔洛韋後發燒不退,後改用輸液維C炎琥寧、阿昔洛韋。

以上是穿心蓮治療EB病毒感染的報告。但傳統藥典並沒此類記載,因那時還不知道EB病毒。不過穿心蓮治高燒不退早有記載。

傳統中草藥大概只知對症治療,而不懂對因治療。但因果關係是世間萬物之間最重要、最直接的關係,果消除了,因就消除了。

病毒!病毒?

人類歷史上,瘟疫曾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人們卻束手無策。直至300年前,荷蘭的列文虎克藉助光學顯微鏡發現細菌後,鼠疫、天花、霍亂、麻風等疾病才找到有效的免疫和治療方法。細菌學和化學成了抵抗傳染病的主要武器。

但細菌學並沒有解決傳染病的所有問題。因為有些疾病由更小的東西導致,它們小到看不見,以往即使用最強大的光學顯微鏡,即使用最細密的過濾器,也無法看到。這就是病毒。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導致全球三分之一人口被感染,幾千萬人死亡(各種統計有較大差異:死亡人數從幾百萬到幾千萬)。由於流感非常有規律發生,一代人一次,可以預期另一次毀滅性的流感隨時會出現。近年引起全球恐慌的禽流感、豬流感,估計還記憶猶新。

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最簡單的生命體。它僅是包裹在一個保護性外殼中的RNA或DNA片段,是一種沒有細胞的微生物。這些簡單的有機體是寄生物,它們依賴於宿主細胞,離開宿主它們既不能生長,也不能複製。但它們已進化到既能在其所感染的細胞內增殖,也能在外部生存的境界。據說,人手上的病毒可存活70小時,因此,勤洗手是預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據認為,每一種宿主細胞生命形式體內至少有一種類型的病毒。

病毒喜歡感染大型器官,如呼吸道(表面面積比網球場還大)、肝(約含1萬億個細胞)。這樣,病毒就可享用大量的細胞,而不會嚴重傷害宿主。

病毒雖然會傷害宿主,但宿主發病的主要作用不是病毒,而是宿主對病毒的反應,如免疫反應。因為,大多數宿主都不能精準防禦病毒,只能像揮舞一把大刀砍一隻蚊子那樣對付病毒。結果即使砍中了蚊子,自己也滿身流血。

人體對付病毒有三道防線:一是屏障防禦,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排滿多層細胞以及黏液,可抵禦病毒入侵,其中皮膚防線最難穿過;二是先天防禦系統,包括專職吞噬細胞、補體系統;三是適應免疫系統,這是最後防線,主要是抗體(由B細胞產生)和殺傷細胞(T細胞)。

B細胞、T細胞的數量很少,都是按需製造的。它們收到病毒入侵消息才開始大量增殖,而形成一個可靠的防禦,需要一個星期或更長時間。因此,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燒往往持續一兩周。

有專家認為,病毒是非常自私。因為,至今還沒發現什麼病毒對人類健康有任何好處。病毒在人體內只是為了它們自己,而細菌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如腸道內的細菌)。

其實,儘管病毒必須感染生命體的細胞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的使命就是破壞。海洋系統每天有20%~40%的細菌由病毒殺死,這些死亡提供了巨大的有機物質來源。

病毒與宿主的互動關係是一種連續統:有的損害宿主,有的幫助宿主,大部分與宿主形成中性關係。

有種黃蜂將卵產於毛蟲體內,蜂卵孵化後把毛蟲作為食物。毛蟲進化出防禦技術。而一種叫多態DNA的病毒進化出與黃蜂互利的關係,它們隨蜂卵進入毛蟲體內,抑制毛蟲的免疫系統,從而保護了蜂卵。黃蜂幫助了病毒,病毒也幫助了黃蜂。

病毒是一種獨特的、更簡單的生命形式。由於它具有很高的突變率和很強的遺傳信息交換能力,提供了遺傳的多樣性,有利於通過自然選擇形成新的基因,為進化提供了動力。

看來,病毒面紗全部揭開之時,它就可以改名了。

比用藥重要的是什麼?

高燒多天不退的最大問題是:發燒往往不能及時查出原因(即具體的病毒種類),因此很難對因用藥。從醫院開藥可看出,醫生也在摸索用藥。估計沒一個醫生敢包「用某種藥物一定能治好流感」,因為目前根本就沒有抑制流感病毒的特效藥。

因此,最根本的辦法是增強免疫功能,防止出現併發症。這時,加強護理,增強體質,比藥物本身還重要。

1、加強護理

重點是密切留意,並處理好發熱高峰期間的狀況。

峰值一般出現在深夜、清晨、午後。估計與睡眠時體內水分減少有關。因為發現,如果半夜多喝水,清晨峰值就偏低。

這次,開始時,按照一般做法,38.5度以上就用退燒藥布洛芬;後來,即使40度以上也不使用退燒藥,也不使用冷敷等物理降溫。

要做的是,發冷時捂緊被子,臉色轉紅時掀開被子,出汗時擦汗,並密切觀察體溫是否開始下降,有無出現其它危險跡象:胡言亂語、抽搐、發紺等。如有,必須立即就醫。

2、增強體質

一是確保營養攝入

每天堅持多吃水果,小孩喜歡吃什麼水果都可以。有人認為,發燒忌食生冷東西。其實,發燒會流汗,故發高燒時,身體會關閉汗腺以阻止水分流失,使身體無法散熱。解決辦法:喝大量白開水及果菜汁,尤其是甜菜汁和紅蘿蔔汁。如果沒有嘔吐或嘔吐不嚴重,可以把西瓜、葡萄、柚子等放冰箱冷藏後,再給小孩吃。這更受小孩更歡迎。只要能吃進去就是好事。

有人認為,發燒期間避免固體食物。但我認為,只要吞咽不太困難,就盡量吃固體食物,包括米飯麵食包點、魚肉雞蛋。因與流質半流質食物相比,固體食物可更快吃進同樣分量,做法是水煮或清蒸,確保清淡易呑。

不要相信某些水果是濕熱的,也不要相信麵條、魚、蛋是發燒的原因;而要相信沒有足夠的營養就無法增強體質,而病中體質下降就容易引起併發症。

二是堅持適度鍛練

所謂適度鍛練,就是能坐起來就別躺著,能站起來就多走走。觀察發現,上午狀況最好。因此,即使早、晚體溫高峰達40度,小孩上午仍堅持體育鍛煉一小時以上。

治療感冒最簡單的方法:儘力運動後大量喝水,出汗排尿後高燒會下降。

在病因未明或無特效藥物情況下,增強體質,是首選的治療辦法,是防止併發症的必要手段。病中的體育鍛煉與營養攝入,互為因果、互相促進。

路上有劍不怕孤單

第八天就醫檢查,炎症指數129,高於正常值16倍。

看到這麼高的炎症指數,必須保持鎮定。因為,雖然炎症指數是比正常高很多,但因其正常值極低,有病毒感染等就會顯著升高,嚴重的會達到正常值的2000倍。只要其它具體的炎症指數不太差,就不要太擔心。要堅信:發燒會退的,病會好的。

《小李飛刀》有句插曲「茫茫路,路上有劍不怕孤單」。小孩說:「可我沒有劍呀。」

其實,這是一把無形的劍,每個人都可擁有。它就在你的身體裡面,就是意志、信心、學識、本領。人生路上充滿艱難險阻和各種迷惘。而這些都必須由每個人獨自去面對。有了這把劍,才能戰勝恐懼,獨立思考,勇敢面對,取得勝利。

據說,小孩發燒後會長高。我希望,小孩發燒後還會長進——身心逐步成熟起來。

因為,心靈能影響肉體。最簡單的事實是,受到驚嚇時,人會變蠢。

一個食道癌患者死後,屍檢結果僅有少量癌細胞。美國電視節目「安慰劑:心靈支配藥物」評論:他死時有癌症,但他不是死於癌症。他之所以死,是因為他相信自己會死。

心靈在哪裡?

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康黛絲以簡潔的實驗確證:「心靈」並非集中存在於頭腦,而是通過信號分子分布在全身各處。意識的恰當運用,可為疾病軀體帶來健康;意識的不當運用,則會使健康軀體生病。

人體有兩個獨立的保護系統。

第一個保護系統,稱為HPA軸,即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負責組織人體中50萬億個細胞,隨時準備對付外部威脅。沒有外部威脅,HPA軸不運轉,人體生長旺盛。

第二個保護系統,是免疫系統。負責消除來自身體內部的威脅,如由細菌、病毒引起的威脅。當免疫系統被調動,就會大量消耗身體能量。所以,患上感冒後,身體會變得虛弱。

HPA軸啟動時,腎上腺素會直接抑制免疫系統活動,以節省能量儲備。

打個比方:當你身處非洲大草原,因細菌感染在帳篷內痛苦煎熬時,獅子在帳篷外吼叫。你的身體就會中止對感染的作戰,調集能量,從獅子身上邊逃生。

HPA軸啟動時,腎上腺素就會抑制前腦(邏輯推理的中心),激活後腦(條件反射的中心)。這時,人會快速反應,但難以冷靜思考。利令智昏、慌不擇路,都由此而生。

其實,所有藥物起的都只是輔助作用。真正能抵禦疾病的,還是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再生能力。清代禁書《何典》有句話說得好:「葯醫不死病,死病無葯醫。」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其實,身病也需心藥醫。因為心靈就是體質的核心和重要構成。

用藥的最高境界,套用史上有名的偈語就是:從身中有葯,到心中有葯,再到身中、心中都無葯——身即是葯,心即是葯。

用上穿心蓮

第八天,在靜脈注射阿莫西林12小時內,兩次出現40.1度的高值。

靜脈注射,是把藥液等液體物質直接注射到靜脈中。連續性的靜脈注射俗稱「點滴」。藥物是直接進入血液的,12個小時內多少都應有些效果;阿莫西林,是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黴素類抗生素。青黴素,被稱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萬一連這偉大發明也打不中目標,結果會怎樣?

朋友的信心動搖了。於是,我建議:停用醫院藥物,改用草藥穿心蓮。

(自製的穿心蓮抗病毒口服液)

用新鮮葉片搗爛,提取汁液,加適量蜂蜜。當天調製,當天用完。加蜂蜜,主要為適合小孩口感,且蜂蜜也有解毒功效。若成人服用,可用開水稀釋汁液吞服。感冒病毒、皰疹病毒(包括EB病毒),多在咽喉部位首先感染,再感染全身血液。細咽慢吞口服液,可直達病灶。

每天用量(鮮葉片)8克左右,分三四次服食,每次2—3克。

服用穿心蓮後,小孩不再有發冷感覺,病情持續好轉。

葯後32小時內,晚、早、午高熱峰值為:39.2、38.9、39.5度。葯後32小時至56小時,晚、早、午體溫為:37.4、36.4、38.4度。之後略有反覆。

在連服穿心蓮四天後,體溫恢復正常,於是停用。停用當天,就醫檢查,炎症指數為20,病毒結果三天後出。至此,病程結束,共13天。

但是,並不能就此認定:穿心蓮具有顯著療效。

因為,大多數病毒有自限性。所謂自限性疾病,就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自動停止,逐漸好轉。這些疾病大都並不嚴重,或沒有對因的特效藥(病毒感染)。即使不治療,或沒有對因的特效藥,依靠自身免疫功能也可治癒。所以,一般腹瀉一兩天,普通感冒三五天,流行感冒一兩周,可自愈。所謂不嚴重,應指沒有其它併發症。如有併發症,必須對症治療。

人們所說醫緣,很可能是就醫用藥的時機。

不過,在就醫用藥,甚至連續兩次靜脈滴注而高熱不退的情況下,穿心蓮成了一種有效的安慰劑和輔助藥物。

民間還有很多治療發燒的偏方,包括服食板藍板等,煮醋熏房間,用青蒿、香茅等燒水洗澡。但它們的療效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參與過2003年抗擊非典的人,恐怕都不敢輕易下結論。

草藥的量子世界

植物是神奇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們沒有自己的科學實驗室,也不懂得用原子模型來觀察世界,卻能生存下來。它們的理論模型,絕非虛構,而是在實戰中建立和完善的。在億萬年進化中,它們學會了自己的數、理、化,從而適應惡劣的環境,戰勝兇惡的病毒、細菌。

現代藥品,除化學合成外,也有不少從植物中提取。但若想用化學手段,分析、合成出某種植物成分,效果則未必比得上植物本身。

筆者曾於華南植物園葯園,偶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林余霖研究員,向其請教:能否合成出人蔘?

他說:「中藥跟西藥不同,有的中藥沒法分析、合成出來。已有人研究人蔘成分。人蔘總皂苷對動物有效,但若把人蔘總皂苷中100多種成分每一種分離後實驗,對動物就無效。因為人蔘總皂苷各種成分天生的搭配比例很講究。」

宇宙大爆炸理論之父伽莫夫有一個量子叢林的比喻:

遊客在叢林中遇到一隻兇惡的牛蠅襲擊。導遊用拍子擊打牛蠅。那隻牛蠅變成模糊一團,隨後又變成一片朦朧的雲,把他們包圍起來。導遊向四面八方揮舞拍子,但主要向雲的密度最大的地方打去。結果打中了。

同行的教授解釋:牛蠅很小,當看到它後,它的位置很快隨時間變得越來越測不準,我們不再能明確知道它在哪裡。不過,在雲團密度最大的地方,比較有可能找到它。往密度最大的地方拍,就是正確的戰術。

在這個量子世界裡,無法準確瞄準,也不能肯定能否擊中目標。

我認為:在病毒世界裡,同樣具有「測不準」特徵。或等「測得准」時,病毒又變異了。

草藥之所以能對症治病,而不需對因治病,就是往病毒密度最大的地方亂拍。

草藥的成分易被高溫破壞,所以,我喜歡直接生吃。這可節省用量。

作用還是副作用?

服用穿心蓮第一天,有兩次大便,呈粥樣,沒有腹瀉,沒其它不良反應,沒有一般感冒藥引起的嗜睡現象。

服用第四天,臉部零星出現小泡,沒水,0.1-1公分大小,起泡前那處皮膚有點癢,一小時左右自行消退,但此起彼伏。

這是老一輩所說的「病快好了,毒就發出來」嗎?是病毒所致,還是藥物過敏?未能確定。

關於穿心蓮過敏,國內外均有報告。國家食葯總局於2016年轉發澳大利亞的警示:

澳大利亞葯監局在2002年12月至2014年4月期間,收到與含穿心蓮產品相關的43例過敏反應報道和78例其他過敏樣反應報道,並認定穿心蓮是其中重要的致敏組分。包含很多口服製劑。過敏反應的表現主要是皮膚過敏(過敏性皮炎、蕁麻疹、多形性紅斑等),但也包括口服穿心蓮藥品致休克和死亡的嚴重過敏反應案例。另外,穿心蓮提取物的注射劑型的副作用也很多,無論是肌肉注射還是靜脈注射都有。

是否有副作用就不能吃?是否有警示就必須停用?

我看不必太緊張。無論草藥或合成藥,都經過大量試用才被人們接受。我們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要注意使用的劑量、間隔、方法,並經過自己試用(如同青黴素使用前必須過敏檢測一樣),而且在使用中一旦有問題馬上停用,安全還是有保證的。而且,同樣的成分,口服比肌肉注射、靜脈注射安全;草藥比合成藥安全。

正確使用藥物,就不是副作用,而是作用。

另外,中草藥有不良反應,西方葯就沒不良反應嗎?

西方醫藥對現代醫學的貢獻是巨大的。但西醫的每種處方葯的說明書,總有長長的清單,列出各種副作用,範圍從刺激到致死。

因為,當一種藥物被引入人體治療時,相同的信號或蛋白分子會同時被用於不同的器官組織中,發揮完全不同的作用。

例如,當手臂被毒蟲咬後傷口會持續瘙癢,這是體內的組織胺釋放引起的炎症反應。體內的組織胺僅被調到瘙癢的手臂,因為沒必要在全身抓癢。但如果攝入抗組織胺藥物對付瘙癢,全身所有地方都受影響。當抗組織胺藥物進入大腦時,就會改變神經循環,導致昏昏欲睡。

傳統藥物的應用完全依靠經驗,而其作用機制未必能搞清楚或很久以後才搞清楚。

1901年,埃爾利希在嘗試了606種砷化合物後,終於研製出六六,讓梅毒病人奇蹟般好起來。一個患者幾個月來只能通過管子吃液體食物,下午注射六六,晚餐就可進食三明治。但六六對人體作用的原理長期沒有弄清。

最近很多藥物的研發,則是先以人體內某種特定蛋白為標靶,然後從天然提取物或化學合成物中篩選。在美國,經過三期臨床人體試驗(一期,小部分健康志願者;二期,幾十到幾百個病人;三期,幾百到幾千個病人),只要有明顯療效,且風險在可接受範圍內,就可申請銷售。

這些新葯的目標明確,方法科學,但試用的時間、範圍和隱性的副作用卻值得大加留意。

美國一個為期十年調查研究發現,美國人的頭號殺手是處方葯的不良反應,它導致每年超過三十萬人死亡。

新生物學領軍人物、美國的利頓普,對此進行猛烈抨擊:我們被醫藥企業牽著鼻子走,這個國家充斥著處方葯衝擊力上癮者;醫生成了巨大的醫療產業的走卒;巨大數量的處方葯,違反了每個醫生都宣讀過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首先,不要為害」這一律條。

其實,小孩這次使用的處方葯就有副作用:

網上反映,服阿莫西林後,小便有油,大便發黃。小便有油的問題。有醫生答:阿莫西林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引起消化不良,是藥物正常反應。

但又有報道:治療EB病毒感染,忌用阿莫西林,以免引起皮疹,加重病情。

利頓普還從科學角度,批評西方醫藥:「它把三千年來有效的東方藥物認定為『不科學』而高傲地遺棄。」

東方醫學有個古老智慧叫「經脈」。中醫所說的「經脈」,指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道,但在解剖中無法看到。不過,無法看到不等於不存在,即使虛構也不等於沒用。

盧瑟福提出的關於原子的太陽系模型,為現代科學提出關鍵概念。玻爾將盧瑟福的觀點與普朗克的量子力學相結合,建立起「盧瑟福—玻爾」原子模型。

原子是簡單的東西,不過100多種,卻構成世間萬物。原子極小,人們不能直接看到(除非把電子顯微鏡里的圖像當成真的),更別說原子裡面的核子、電子、質子、中子。但人類藉助原子模型,卻科學地認識到世間萬物。沒人見過原子,但原子彈威力早為世人所見。

玻爾的原子模型,是事實嗎?不是。它只是一個概念——一個虛構的東西。但這理論模型是最絕妙、最簡單的。盡量它的成功依賴於一些完全隨意的假設,但化學家所發現的所謂的元素周期律,都可用玻爾的理論來解釋。

「經脈」很可能是虛構出來的。但如果依據它能治病,這虛構就是一種有效的認識方法。

世間萬物五花八門,每種東西的結構和組成都複雜得驚人。我們不可能一個個去認識,必須依靠高度的抽象,從特殊中發現一般規律。一切科學都這樣運行。概念上的簡單有無限好處。現有人從解剖學角度實證經脈。期盼能早出令人信服的成果。

疾病觀的演變

當現代醫學無法確診或無法有效治療某些疾病時,古老的醫學又會有用武之地,包括那些以量子理論、陰陽哲理來包裝的治療手段。自古以來,人為何得病的問題一直困擾世人:

1、體液病理學

體液醫學體系包括古典希臘醫學、阿拉伯傳統醫學、印度草醫學、中醫等。這個體系認為:宇宙由基本的對立屬性構成,如冷熱、乾濕、陰陽;生理功能由「體液」間的相互作用構成,如古希臘的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中醫的血液、津液等。

因此,食物、藥物就分成「熱」、「寒」、「溫」等。

以下對話最能體現這種質樸的疾病觀:

某人得了病,臉色蒼白、神情不佳。旁人會問:你缺什麼?病人則答:我得了頭痛。

問者問缺失什麼,答者答得到什麼。因古代醫學裡,疾病被解釋為:體內多了什麼,或缺了什麼。疾病是一種佔據人體的異己存在,或是惡魔邪神,或是上帝懲罰,或是某種蟲子,或是缺了某種東西。

古希臘的哲人兼醫師認為:健康是一個平衡的問題,答案就是體內的四種液體。心是血液之源,腦是黏液之源,膽是黃膽汁之源,脾是黑膽汁之源。四種體液分別對應火、空氣、水、土四種成分,熱、冷、干、濕四種品質。這四種體液平衡時,人就健康,否則就生病。

所以,直到一百多年前,還盛行古老的放血療法,手術多由剃頭匠施行。直至2017年2月,南京還有理髮店為顧客放血。理髮店紅白相間的旋轉標誌,就是被血染紅的繃帶。

2、細菌、細胞病理學

新病理學在16、17世紀成熟起來。解剖學、化學、物理學的偉大發現,為現代醫學奠定了基礎。人類認識到:細菌是病原。世界充滿細菌,大部分是有益的,小部分是有害的,但如走錯地方都是有害的。人體處於微生物的海洋中,皮膚、呼吸道、腸道等充滿細菌,但人體免疫功能可抵禦有害細菌。正常情況下,血液中沒有細菌。

菲爾紹發現細胞才是疾病發生的部位,疾病就是細胞對異常刺激的反應。當然,細胞病理學並不能涵蓋所有的疾病過程,人們不得不運用別的概念,把機體作為一個整體的反應,包括神經、內分泌、免疫等。

病原學的研究超越細胞病理學框架的細菌學,因在體液中(血液、組織液)也可觀察到構成生命的過程。但這與古代的思辨的體液病理學完全沒有關係。

現代病理學吸收了當今分子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使病理學的觀察從器官、細胞水平,深入到亞細胞、蛋白表達及基因的改變。

陳腐的醫學觀念必須拋棄!

恐懼中的興幸

第十七天,驗血結果出來:曾受EB病毒感染。醫生說,炎症已消,不需用藥。

其實,第十一天曾有驗血結果:流感病毒A型、B型均為陰性。

當時聽到這好消息,我卻感到恐懼:

連續八天40度以上高燒,肯定有病因。檢驗不出,就是不明病因,就無法真正對因用藥。當然,可改用其它藥物,可繼續各項檢驗,但就會延誤病情。而且,誰敢包一定能用對藥物?誰敢包很快就查明病因?

興幸的是,用穿心蓮亂拍一通,真的打中目標。

世間神奇之事很多,世間迷惘之事更多。穿心蓮在提示:

穿越心靈迷途,連綿不斷,永無止境。

(特別聲明:筆者並非專業人士,僅因迷惘而思,僅屬迷惘之思。敬請有病必須到正規醫院就診,切勿亂用藥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林漫步 的精彩文章:

TAG:君林漫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