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思考: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民族藝術文化並如何繼承和發揚?

深度思考: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民族藝術文化並如何繼承和發揚?

深度思考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民族藝術文化並如何繼承和發揚

平昌冬奧會落幕,在閉幕式上,北京八分鐘驚艷亮相,其藝術表現形式既融合了中國元素,又充分應用了人工智慧等先進科技,讓人感受到無比震撼,通過這短短的八分鐘,我們也應該進一步認真思索傳統民族文化到底應該怎麼繼承和發揚。

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是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這不容置疑是祖先們留下的不盡寶藏,但是我們今天不是來繼續來空談一些空話和大話,而是從客觀的角度來思考一下我們到底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首先,很多人一說繼承就是民族「原生態」,就是民族「最純正」的東西,那麼何為「最純正」?相信很多朋友是漢族,那麼如果有人問「漢族最純正的東西是什麼?」恐怕大多數人答不上來,就算回答出來,各人見解也不相同。筆者作為雲南高校老師,也有幸經常接觸一些各地州少數民族學生,如果問她們「你們民族有什麼特點?或者音樂、習俗等方面介紹一下?」大部分學生都是一臉茫然看著我,或者想了半天回答一句「好像沒有什麼不同。」所以有時候我們做民族藝術工作者是否應該反思一下,你覺得的某個民族的文化是不是只是寫在紙上或者在專門研究這一文化的小圈子裡認可,而對於人民大眾甚至本民族的群眾的認識和認知,早就差了十萬八千里都不止了?舉個例子現在很多地方的「原生態」歌舞表演其實早已經不是原生態了,為什麼?因為現在群眾尤其是年輕一輩有多少喜歡所謂「原生態」?學生時代學校組織去看大型「原生態」歌舞表演《雲南印象》,相信99%的同學就記得:「哇,好多人在舞台上啊」。民族藝術工作者當然要學習接觸「原生態」,但也僅僅專業人士接觸就夠了,現在很多大眾客觀的說是不欣賞純粹的「原生態」的。

其次,記得初高中政治課本里說過,我們在繼承各民族文化時要保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而今天,很多所謂的文藝工作者卻只要聽說是民族的東西,立馬視為珍寶,不加辨識高談闊論,以顯示自己學富五車——殊不知,很多民族文化中的糟粕也不少,甚至很多,只是我們國人一般不談而已。筆者胡亂去過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也和很多扶貧幹部交流過,當然民族朋友熱情好客這些自不必說,但很多人下少數民族地區扶貧,最大的感覺是什麼?窮的很懶,基本最遠就到過縣城,如果不是國家通電工程,很多民族地區恐怕還過著原始的刀耕火種的生活(政治課本上對怒族的介紹),而民族地區中有點底子人家最大愛好是吃喝玩樂,很多地方浪費不止,煙酒更是不可或缺。尖銳一點說,很多民族被自己文化所束縛,幾千年來發展及其緩慢甚至停歇,歪風邪氣和陋俗倒是不少,如果錯誤的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民族文化,那真是停留在了一個膚淺的認識中,所談所論不是民族文化精髓,而是可以丟棄的糟粕。

社會發展的必然是有傳承,但更要有拋棄,就像我們搬新家,總會有一些丟棄。民族藝術文化中的原生態部分,我們可以看作是不盡的寶藏,但這些只是未經提煉的礦石,如果你拿著礦石去參加珠寶展覽,恐怕只能貽笑大方吧?民族藝術工作者需要什麼?需要的是發現蘊含在紛雜民族文化中的寶藏,將其繼承下來,留下精髓,但還不僅僅只是留下精髓,更要進一步提煉和加工,結合現代社會歷史發展時代背景和大眾需求,以新的形態進行展示和宣傳,這才是真正民族藝術工作者需要做的。

我們回到文章的開頭,平昌冬奧會閉幕上表演,韓國和中國都竭力展現自己的民族文化,為什麼韓國的表演索然無味,而中國的八分鐘驚艷全場?這恐怕不僅僅是捨得花錢這麼簡單吧。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欣賞水平提高和對音樂藝術理解認知的改變,恐怕才是其中深層次的原因。其實不僅僅是民族藝術工作者,任何行業都是在社會變革下推著向前發展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很多文藝經典都來自於社會生活,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經典,例如歌劇《白毛女》,小提琴協奏《梁祝》在一個時代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可以說是屬於一個時代的經典,面對過去的經典,我們心懷崇敬,但過去不等於未來,固步自封,頑固守舊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的是不斷發掘民族藝術中的優秀文化,取其精髓,也要棄其糟粕,結合社會發展的時代、背景、貼近人民大眾的藝術欣賞需求,創造另外一個屬於這個時代,屬於我們自己的經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新移民和留學生們必須要知道的事兒 3
致敬每一位「神秘巨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