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通一門好,還是廣聞博學好?

精通一門好,還是廣聞博學好?

觀察學者

智者學習諸知識,

究竟一門通世間,

愚者雖是見識廣,

不能照明如星光。

聰明的人精勤學習所有知識,且深入究竟地通達一門,依靠這一門學問也就能通曉一切世間事。愚者雖然見多識廣,但未能精通其中一門,即如滿天的星光卻不能照明一樣。

「究竟一門通世間」有兩種含義:

一、通達佛經論典能於今生來世自利利他;

二、精通世間的某類學問,圓滿今生暫時的利益。

於出世間法來說,佛陀應眾生不同的根機而宣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哪一種法門相合您的根機,就應深入其中以求究竟通達。其道理與《中觀四百頌》中所講的「一法之空性,即諸法空性」相同。

對於世間法也應如《二規教言論》中所說:「一旦胸懷極寬廣,具有廣大見識時,方能列位正人中,是故廣見極為要。」現今社會,學科紛立,在大學中各系各專業廣而專一,這也是「專有其長」的一種表現。

無論世間學問,還是出世間學問,都應該象遍知無垢光尊者講的那樣:「所知如空中群星,縱學亦無盡頭,於己有利一門,必須精通無礙。」

而當代的世間人,忙碌於平凡瑣事,貪求名利,卻又不明事理,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些為父母者,望子成龍心切,違背事物發展的規律,大有拔苗助長之勢,將年僅五、六歲的兒女同時送去學英語、美術、音樂、武術等。小小的孩童已被壓得喘不過氣來,而結局卻往往事與願違。

這種蜻蜒點水似的學習方式,即便是廣獵群學,獲得一些知識,但對自他也沒有什麼作用,就象閃爍的星光遍滿整個虛空,也不能照明,因為它們沒有驅除黑暗的能力。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既應廣學顯密又應精通某種契機的法門。

某些佛門中人,不論學習佛法還是親近善知識,都是見異思遷。今天發誓學藏語,明天起誓習中觀,後天又立誓修密法,真可謂多多益善為異想,事事立誓屬妄言。如《法句經》中所說:「即使愚人盡其一生親近智者,亦不能知見真理,如勺子不知湯的味道。」

所以我們依止上師應該專心一意,凡有所學而力求精通一門,否則荒廢人生實在可惜。

智者知識雖淵博,

亦取他人之微德,

長期如是行持者,

速成一切智智位。

智者雖然擁有淵博的知識,也會虛心地吸取他人微小的功德,以彌補自己的短處,如果能這樣長期行持的人,定能迅速地獲得一切智智的佛位。

一個有智慧的人,無論是精通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他絕不會以自己某方面的特長作為驕傲的本錢,而是廣泛地採納他人的長處來充實自己,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例如:某位堪布精通中觀,但對俱舍稍有疑惑,他就到通曉俱舍的堪布座前去請教。

又如龍樹尊者,雖然已是初地以上的大菩薩,卻虛懷若谷、不畏艱險地四處尋求利益眾生的善巧法門。一次,他聽說遠方的海島上有位婆羅門具有能利益眾生的某種竅訣。於是他修成樹葉飛行法,依靠兩片樹葉飛到海島,請求婆羅門傳授竅訣。

婆羅門說:「往昔求法的人,都對我作大供養。你又用什麼供養來求竅訣呢?」

龍樹菩薩問:「您需要什麼樣的供養呢?」

婆羅門說:「只需要你的樹葉。」

菩薩暗想:如果我把兩片樹葉都供養上師,那就無法返回本處。於是他用一片樹葉作了供養。婆羅門接受樹葉後,十分歡喜地給他傳授了竅訣。

龍樹菩薩圓滿了所學,返回印度,廣利眾生。

然而,一些庸俗膚淺之人往往自以為這也精通那也在行,再也沒有什麼可學了,將芝麻大的學問和功德作為自慢的資本,實是坐井觀天,作繭自縛,使自己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所以,我們應該進入智者的行列,取長補短,持之以恆,定能成就一切智智的果位。

敬摘錄《格言寶藏論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悲智菩提 的精彩文章:

法王如意寶:不懂無常的人,真的很可憐
為什麼說連佛果都不存在?

TAG:悲智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