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啟耀:冬天裡的一把火

龍啟耀:冬天裡的一把火

火之吻

群星

00:00/02:39

冬天裡的一把火

臘月二十九那天,我們回老家陪父母過年。第二天早上,外面煙雨蒙蒙,大院子有人放起了爆竹,鄉情、年味也更濃了。兒子洗臉時不小心打濕了鞋襪,我在火塘燒起了柴火,喚他過來烤。他一邊烤著火,一邊問這問那,看著他被火光映紅的小臉,我卻想起了自己孩提時有關火的記憶。

大概兩三歲時的冬天吧,早上很冷,北風瘋狂地扑打著窗戶。那時窗戶上沒有玻璃,父親就用釘子把一塊小木板固定在窗戶上,但和窗戶中間的木條還有點空隙,被風一掀,木板就在木條和釘子之間來回碰撞,發出「砰砰」的聲響。起床的時候,衣服是冰冷的,母親就把我要穿的衣服拿到火塘邊先烘一下,等衣服烘熱了再把我抱過去穿,穿上後感覺身子暖烘烘的。也許,這就是我對於火的最初印象吧。

後來讀書了放寒假,家裡正炕(燻)著臘肉,我們一家人就身子挨著身子地圍在火塘邊烤火,現在想來「人在冬天,總是沒有距離」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那時灶屋和堂屋之間沒有門,冷風直接旋到灶屋來,母親常說坐在火塘外頭很冷,後背被風吹著像潑了水一樣的。父親就坐在最外頭,穿著大棉衣,像一扇半高的屏風,風就小了些。我常常坐在最裡頭,風一吹,那煙子就直往我身上縹過來,嗆得眼淚都出來了。姐姐就用俚語取笑我,說屙屎屁股冇揩乾凈,煙子才會煙我。烤火時,父親必然會「開傳」,講他從「傳書」上看到的故事,封神、說唐、薛仁貴徵東、三俠五義、楊家將、岳飛等等,讓我很是著迷。每次臨睡前,他都是講到關鍵地方就不講了,我們要他繼續講下去,他總會用「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來吊著我們的胃口。但故事也只是精神食糧,晚上坐久了,肚子難免會餓,父親就用鍋鏟去水壇里撈幾個糍粑放在火塘里燒,有時也會取一把黃豆來,放在火鏟上烙香了吃。但我覺得還沒有飽,就望著炕上掛著的臘肉。那時炕得正黃,有時火猛一點,肉油慢慢流下來,滴在正燒著的柴火上,燒得「嗞嗞」的響。母親見了,就說臘肉沒有炕好,還不能吃。我卻饞得喉嚨里像伸出了手一樣的癢,央求嘗一點點。父親就搬來長凳,站上去用小刀割了一個手指寬的肉下來,用火鉗夾著在火上烤,雖然沒完全臘,卻也是很香的。這應該是我吃過最初的烤肉了。

那些新砍來的柴還沒有干,我們稱為「濕柴」。這濕柴水分很多,燒的時候會有很多水泡從刀口子處冒出來,有的柴裡面是紅色的,出來的水泡就像血水。有時燒著燒著,火焰會忽然像被什麼氣流吹著似的從柴棍里「呼呼呼」地噴射出來,火光也變得耀眼明亮,我們當地稱之為「火在笑」。諺語說,「早笑主,夜笑財,半尼洽嘎有客來」,意思是火早上笑就是旺主人,晚上笑就有財喜,中午時候笑有稀客要來,所以將「火笑」視為吉祥的象徵。有時中午火笑,還真的有客人來了,但多數時候是不會來的,若鄰居來串門,我也視為客人,很認真地挽留人家吃飯,因為母親總會礙於情面炒點臘肉臘腸之類的,我也可以趁機改善一下伙食。但鄰居也不會經常留下來吃飯,母親就會多燒點柴火,說「有恰無恰,燒港火扎」。沒有乾柴的時候,就要我多拿點濕柴來,說「濕柴怕猛火」,因為只有火猛一點,濕柴才會燃起來。

冬天放牛時,山上已沒了莊稼,我們就把牛扔到山上,讓它們自尋草吃,我們再去砍柴。砍好柴,就挖小炭窯燒點「刨火炭」帶回家,也會把從家裡帶來的糍粑、紅薯燒了充饑。但印象最深刻的是燒野火。有個叫木根沖的小山谷,那裡靠近西晃山,樹木比較少,多為一人多高的黃茅叢,是冬天放牛的好地方。有一次,不知誰燒野火不小心,火燒到黃茅叢里去了,大家連忙砍了松樹枝去打,幾下就滅了。但過了一會,大家嫌剛才的火不夠大,打起不過癮,要重新燒一把,還要等火燒得更寬一點了再去打,回想起來當時真是閑得蛋疼啊!黃茅、蕨草早都枯黃了,十分乾燥,這下可好,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呼啦啦——」火焰騰空而起,條條火舌迅速往山頂舔去。可我們打火的速度哪跟得上火魔肆虐的速度啊,火越燒越大,風向也反覆不定,火往四下里掃蕩。下面是另外一個村的松樹林,兩旁和山背後是自己村的油茶林,有幾百畝,有人說燒掉了這些樹林,我們都會「坐籠子」的,部分人嚇得哭了起來。一個與兒子年齡相仿的小鬼在那裡打跪作揖,請求老天爺突然下一場瓢潑大雨來澆滅了這火。但老天爺是幫不上忙的,好在附近山上的大人們看到了火情,及時趕了過來,才阻止了一起森林火災的發生。但我們都累得精疲力盡,渾身是汗,衣服上、手上、臉上、鼻孔里、腳踝上全是黑煙灰,熱浪烤過汗水流過的臉,被黃茅和荊棘劃破的手都火辣辣地疼,連晚上做夢都還在驚悸地打火。

火是一種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自從鑽木取火,人類就不再茹毛飲血,開始刀耕火種,進入農耕時代。「火」是象形文字,看到「火」字,就像看到一堆熊熊燃燒的烈火,給人溫暖,給人慰藉,給人信念,也給人希望和力量。

在我國古代,有用火驅趕一種叫著「年」的怪獸的傳說。這「年」異常兇猛,一到除夕就來侵犯人們,但它怕火怕光怕響聲,所以後來它每次出來的時候,人們紛紛燃燒竹子進行驅趕,慢慢演變為燃放鞭炮「過年」的習俗。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話中,火給了她最後的溫暖,讓她在火光中看到了火爐、烤鵝、聖誕樹和奶奶,然後在那個寒冷的雪夜安詳幸福地走了。在中國革命處於最低潮的時候,面對「紅旗能打多久」的悲觀疑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著作科學地分析了當時國內政治形勢和敵我力量,凝聚人心,增強自信,如同一個高擎的火炬照亮了寒夜的蒼穹,指引著前進的方向。當然,火與水一樣,也有無情的時候,一旦失火便成了「災」。最近,一些地方接連發生火災,給人們造成了慘痛損失,教訓深刻,所以千萬要小心火燭呵。

2018年2月27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晃山 的精彩文章:

TAG:西晃山 |